朝花夕拾在美国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像早晨的落花一样新鲜美丽,但很快就会枯萎消失。只有拾起来并风干保存它们才能留芳久远。
个人资料
AprilMei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有感于北大获奖作文《卖米》

(2018-05-30 16:45:59) 下一个

最近读了微信圈里疯传的《卖米》。和以前一样,一有这样的获奖文章出现最后一定捎上一句:建议放进中小学语文课本。记得上次也有一篇关于子女孝顺长辈的文章得到同样的高度褒奖,也是最后有人建议放进语文课本。先不说什么样的文章应该进语文课本吧,我相信这里是有标准的。就这两篇文章的内容而言我想不同的人读了以后应该有不同的解读和理解。至少我的理解就很不主流,如果按照我小学中学语文课的习惯,我应该可以归纳出作文的中心思想,还应该上升到一个伟大的高度,可现在我可能会不及格了。

文章本身非常朴实无华,基本就是平铺直叙。以时间顺序为主线,母女卖米为事件。主角当然是母女俩,配角是女孩的爹,还有几个集市上收米的人等等。文章没有煽情,没有过多修饰的辞藻,但却非常清晰地给我们展现了农民生活的清苦和艰辛。我相信很多人都为文章的结局而叹息,母亲为了每斤米多卖几分钱而放弃了一天的机会,又要挑着几十斤米走几里山路回家。更绝望的是,第二天她们还要走十几里山路去一个更大的集市卖米,而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多赚几块钱。

文章令人心痛的地方就在这个结尾。如果母亲把米便宜几分钱卖掉了,整个文章的灵魂就没有了。我们谁也不会继续思考下去女孩的家里会因为少了这几块钱而有什么不同?按照现在的物价,这几块钱也的确起不了任何作用。富人看不上,穷人照样吃不饱饭,看不起病。但这个结局却暴露出这一家已经穷困潦倒到极致了,如果不是平时节衣缩食,锱铢必较,每分钱都掰成两半花,这种时候再穷的人也算得过来这样一笔明白账。所以这样一个结尾给了读者无穷多的想象和担心,明天她们的运气会更好吗?十几里的山路上不会出什么意外吧?

但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就更不着边了。如果说六七十年代农民的生活如此穷困,还好理解。现在改革开放几十年了,贫困山区不是有扶贫政策吗,怎么还这么穷?难道这几十年的成就就是贫富之间更大的鸿沟?农村的缺医少药一直就没解决,该谁负责?那些集市上收米的是什么人?政府人员还是私人?如果是私人的话政府的监管在哪里?为什么收米的人不按米的质量给农民付钱?农民原来还是这么无助?社会的公平和良心在哪里?农民的出路在哪里?

如果这篇文章真的放进了语文课本,我想城里的孩子一定会不理解。那么老师怎么解释?这里的价值观是什么?文章在赞美什么,咬紧牙关的吃苦精神?永不放弃的坚持?为了什么呢,几块钱吗?

说点题外话。记得另一篇煽情文章写的是一个儿子的单身母亲在和一个交往了一段时间的老头结婚之前,老头突然中风。母亲退却了,可以理解。人老了找的是伴儿,不是累赘。可这个儿子却担起了照顾老头的责任,反而是老头的亲生儿子逃之夭夭了。文章写得很好,儿子一家在母亲和老头交往期间,也就是老头中风以前,得到了老头的很多照顾,尤其是老头做了一手好菜,又帮着带孙子,和孙子感情也很好。一切都无懈可击。年轻人最开始也放弃了,毕竟母亲和老头没结婚,人家连继父都不算。可小儿子忘不了老头,整天提醒父母为什么不要爷爷了,怀念爷爷做的饭菜等。最终年轻人把老头接到家里照顾,大结局更加完满,母亲和坐轮椅的老头结婚。

可是我又想多了。这是在提倡家庭养老吗?那么文明国家的社会养老机制呢,为什么不提倡?为什么中国的老人还是以儿女陪伴为幸福的老年生活?我们在国外的都清楚我们的老年基本是不会有儿女陪伴的。不只是因为文化的不同,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能养活自己和自己的小家已实属不易,我怎么忍心再去麻烦儿女?那些不能或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生活,或者自身难保的儿女难道就是不孝之子吗?

好文章会让很多人感动,深思。但我还是认为选进语文课本的文章应该以那些可以百世流芳的佳作为主,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1)
评论
AprilMe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唐西' 的评论 : 可惜你我都做不了主。
唐西 回复 悄悄话 卖米,写得这么好,应该放进语文课本里头。
少不看红楼,老不读三国,在中国早有传说。
把红楼放进教科书里头,万万不得。
AprilMe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greekepic' 的评论 : 哈哈,不可能收的。
greekepic 回复 悄悄话 如果决策人真敢把这篇揭(社会,政策)丑,农民苦的文章收入课本,倒真要给决策人点赞????
AprilMe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greekepic' 的评论 : 我也喜欢文章。只是针对收进语文课本有点想法。当然我的想法和决策人不是一回事。
greekepic 回复 悄悄话 作者真实记下自己卖米的经历,心理,生活的无奈,引入思考,这就够了。作者无意做道德标准吧?一定要粉饰拔高八股,才是好文章?
AprilMe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j28' 的评论 : 是的,作者79年生人,事情应该是90年代发生的,多谢提醒。可惜文章给人留下了绝望的感觉。
xj28 回复 悄悄话 写”卖米“的女生已经过世十五年了(急性白血病),当时是北京大学的硕士生。写她自己小时候的事情,那至少是25 年之前的事了。那时候农村批穷,一般城市也不富裕。物价比现在低得多,几块钱可以买些东西的。
gladys 回复 悄悄话 《卖米》不经分析啊。如果按《多收了三五斗》那样分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什么了?
AprilMei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天无色' 的评论 : 请别误会,我也很感动那个照顾老头的故事。作为好文章分享没问题,作为道德标准就太牵强了。
海天无色 回复 悄悄话 对卖米的评论说得过去,但关于单身老头的言辞不敢苟同,它揭示的是人性,良心发现,尽力而为……作者为何看什么都要高大上地看问题,人间最朴实的情感是那些所谓高大上的源泉,忽视了这些何来高大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