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父母之爱
(2014-04-28 12:09:16)
下一个
转文“成熟父母之爱的核心,就是父母亲在家里透过真理与慈爱,注入和发展孩子的信任感与勇气。”---奥特欧翰纳博士(Dr.Elliott Ohannes )世界上对父母之爱的描写很多,在文学里的描写,在诗歌与音乐中的赞颂,以及在每一个故事里,都会读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但是还没有人给父母之爱提供一个确切的定义,让父母们懂得如何具体地养育孩子;以至于父母们常常因为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而感到困惑。许多父母遇到问题,比如发现孩子在玩伴中被排斥和孤立,玩电脑太多等等,他们四处取经,希望找到解决一个个问题的答案;这些方法因为不得要领,都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可是父母们没有一个可以打开所有疑惑的金钥匙,所以他们很难真正掌握育儿的方法,常常不知道“掌握的度”该在哪里;父母之爱是一门艺术,但是父母们从来没有机会学习做父母的艺术。事实证明,过去几千年来代代自然承传而成为父母的传统与习俗,是过时的、没有果效的,并且扭曲了父母之爱的意义,不利于孩子心理、情感和心灵的健康发育成长,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欧翰纳博士对于父母之爱的确切定义,可以说从根本上回答了父母之爱的具体方向和内容。这个父母之爱的定义是一个顺序,说明父母养育孩子的具体范畴。 本节对欧博士给父母之爱的定义分解开来,力求展开这个定义的意思与内涵。“成熟...”成熟主要指父母的两个方面:第一,性格与情感能力;第二,处理关系的能力。“...核心”核心就是主要的部分。比如母爱当然也有父爱严厉的一面,但是母爱基本的特点和主要的部分不会改变。“在家中”说明家的重要。人的性格是在家里被朔造成的,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发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并不是说,父母亲一定要每分钟都守在家里。如成熟的母亲懂得她是家庭的守望者,而不是佣人或者奴隶;她懂得给家一个温暖的、生气活泼的“灵魂”;懂得家务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每一个男人都知道,家里有一个可爱的,圣洁的妻子,对丈夫是多么大的转化力量;她对家庭和孩子的影响力大过一切外界因素。 屯尼尔医生说:家是孩子成长的地方。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地方。如果孩子在家里无法适应,他的心会到处流浪,没办法安稳下来。将来他到哪里也无法形成真正的连结。他会感到自己被排除,被忽视。他跟别人的交往也是表面的。一个在健康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将来他到处能找到欢迎。生活对于他不是寻找,而是选择。"...真理”真理就是父母对生活的定义。是他们用什么思想、主义或者价值观引导孩子; 教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人生,认识人性。认识真理的父母能够在三个方面帮助自己:(1)让孩子确信他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和完全的接纳。(2)父母知道不是所有的传统、习俗和社会上流行的教导都对养育孩子有好处。(3)父母自己不会因为负疚,不能给予孩子他们想要给的就拼命努力,弄得自己疲惫不堪。认识真理的父母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帮助孩子:(1)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人是什么? 我是谁?这是一个基本的心理问题。一般说来,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人,不会产生心理障碍。一个人可以介绍自己是医生、工程师等。这只是一个外表,一个形象,而且常常是一个扭曲的形象。认识真理的父母教孩子发现真我。(2)帮助孩子认识人生:一个人有明确的生活目的,才能有健康的性格,健全的人格。认识真理的父母能帮助孩子寻找生活的目的。(3)帮助孩子认识人性。阿德勒博士说过,“人性的科学是一门艺术”。认识真理的父母不是想法设法把孩子培养成他们想要的人,而是了解自己的孩子,敏感地发现孩子的个性和特性,知道孩子的天赋,不受环境影响,告诉和鼓励孩子发展天赋,并找到适合孩子的方式教养他。“望子成龙,”“望女乘凤”的想法和做法违背了人性的发展,可以毁掉孩子的性格。比如,孩子对父母说,我是个失败者,没有天分、不吸引人。父母回答他:你不需要因为自身的限制向世界道歉。你可以抬起头说,我就是我。真理的误区:父母自己不认识自己是谁。“...慈爱”真理导向慈爱。慈爱就是有同情心、怜悯心,能够理解对方,给与爱怜,温柔,慈祥。只有理解人不会是完美的,才能产生慈爱。慈爱不是容易学的态度。父母,尤其是母亲不知道如何表达慈爱对孩子的心智发育影响很大。孩子的态度变得固定了。他识别不了爱,也不会正确使用爱。因为他对慈爱的本能没有得到发展,他对生活的整个态度,是逃避所有的爱和慈爱。爱的界限就这样早早地被划定了。比如,你教孩子男儿有泪不轻弹,男人流泪是可笑的,是没有男子气。以后男孩长大之后就会害怕表露情感。他与正常的爱做对,好像这些东西要奴役他们。阿德勒博士曾说,“在压抑爱的残酷教育后,孩子从他的环境中撤退,一点点地丢掉了他灵魂中最重要的方面。”慈爱不是溺爱。被溺爱的孩子拒绝与人分离。比如他会说,我爱你,所以你应该为我做什么事情。他的爱是让别人依赖/依恋他。因此他会不择手段获取爱。这样的孩子没有预备生活,因为他们没有机会练习战胜困难,只要一出门,就会受失败之苦。荣卡尔认为父母以为他们的自我牺牲就是慈爱,但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是没有能力爱孩子,也没有能力爱自己。所以他们过度保护孩子,以此来补偿他们的能力不足。孩子再大也是孩子?这种说法是没有把孩子看成是独立于自己之外的个体。屯尼尔医生说:“所有的心理学家都知道,母爱的本能可以成为控制的源泉,从而有害于孩子的成长发育。”“母亲必须让孩子有权利过自己的生活,生、死、痛苦、喜乐。这些是最基本的人权。我想让你幸福,我想不让你受苦的之类的话是可怕的。看起来慈爱,实际上残酷,只不过是试图扮演上帝的角色。”懂得慈爱的父母具有以下素质:不希望孩子成功,只希望孩子成人。理解孩子不是完美的。 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总挑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严格要求孩子。理解爱不是自我牺牲。不把爱当做交换的手段。看重自己,不刻意展现自己的美德。意识并及时回应孩子的需要。不以负疚感教养孩子。懂得放手。慈爱的误区:父母,尤其是母亲身心太累,没有能力和力量给予慈爱。“...信任”慈爱导向信任感。孩子因着慈爱获得安全感。父母亲未必做得尽善尽美,能持之以恒地,跟孩子建立一种温暖的关系,满足孩子的情感发展需要。 这样孩子将来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会求助于别人,也有能力相信别人的力量、能力和好心。如果孩子没有机会在小时候建立信任感,将来他对人就会猜疑,因为害怕失败紧紧保护自己。他会认定“在这个世界上,只有靠我自己。”这种生活的态度会导致产生偏执型人格障碍。能够给予孩子慈爱的父母会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 懂得如何敏感地回应孩子的需要。* 懂得帮助孩子建立温暖的关系。* 懂得帮助孩子接受不同成长时期的挑战 。信任感的误区:从小就教孩子害怕。 给孩子打上“敌对世界”的烙印,那孩子将来就以为世界上都是敌人。 当父母用真理和慈爱给孩子注入信任感之后,孩子就会生勇气。因此,孩子会懂得:·生活就是在恐惧和勇气之间。人生活中最先有的挑战是人内在的力量。人的内心有三种挑战:欲望、恐惧、愤怒。如果人没有方向可循,而只晓得满足最原始的需要,他就会产生许多内在的冲突,导致他不开心.有勇气的人面对困难、挫折、威胁和危险等,能够控制自己,不受他人影响。孩子会懂得勇气的概念不符合人的逻辑性。物质不能够代替人的性格质量。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无法回答当今父母养育孩子的问题,满足父母养育孩子的需要。欧博士给父母之爱所下的定义,给了父母之爱提供了一个坚实框架,使父母亲懂得如何在这个框架里爱自己的孩子,并且知道自己不在框架里的时候;在这个框架里的父母之爱,并不是父母自我感觉如何爱孩子,或者想要怎样爱孩子等来自动物本能的情感,以及主观上的意愿这个框架里的父母之爱,是父母观察和滋养孩子的本性,按照孩子成长的规律,让孩子成为他应该成为的人,而不是父母亲想要成为的人。简单地说,这个定义使得父母能够装备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爱孩子的父母。只要在这个爱的框架里,父母不必谨慎该如何把握“度”的问题,因为父母都有自身的限制,都不可能做得完美;事实上每一个父母在育儿的整个阶段中,都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如果父母更好地得到做父母的装备,许多错误可以避免,许多遗憾不会产生,许多孩子可以健康地长大成人,许多社会悲剧也不会发生。装备自己做父母,对于父母自己也是在心智上成长的过程。与子同行,与子共同成长,难道不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快乐吗?--更多文章请见:www.ailv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