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烟斗狼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老烟记事(214) 大骡子

(2020-03-03 17:39:25) 下一个

过了红头山,地面开始下沉,进入低洼地,我们又踏上了来时的路。负重行军,速度自然大打折扣,尤其到了最后10里,裤袋重量倍增,终于有了背尸的感觉。雨靴也不跟脚,踩在浸满水的草皮上不住打滑。这种跋涉极耗体力,走到后来像打摆子似的来回摇晃。唯一的念头就是不能摔倒,那样不但粮食弄脏,而且浸水以后会变得更沉。每个人体力都已透支,这时要是摔倒没人能帮你背。

天色越来越暗,队伍也拉得越来越开,老赵让老钟打头阵,自己殿后,以防有人掉队。就这样苦苦挣扎,终于在7点半到8点半之间,全体队员陆续抵达营地。我感到庆幸,在粮站只装了60斤大米。如果再装10斤,大概只能像乌龟一样驮着爬回来了。60斤算是个平均数,回来因为绕路,足足走了有50里,能扛这么多已经不错了。运粮队里最能背的装了100斤,但那是大牲口,没法比。

队员们都已竭尽全力,饶是如此,仍然要接受石书记的考核。他叫苏启尚负责统计每人背粮的重量,从高到低拉大名单,前三名插红旗,后三名插白旗。得白旗的队员非常难过,一路都挺过来了,面对榜单眼泪却禁不住流下来。得了红旗的队员心里也不自在,过去直安慰。大家一路同行,互相照顾,关系已然亲密。种豆会战是队跟队比,现在却是人跟人比,胜者难免会有负罪感。

苏启尚也觉得不忍,跑去找石涛,建议别搞“插红旗拔白旗”了,力气大小多半是天生的,大家背这一路都挺辛苦,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石涛却不以为然,说必须搞劳动竞赛,要是背多背少一个样,这粮会越背越少,什么时候能够背完?

汪炳生跟石涛在一起——他现在也是新场领导了,这次背粮没有参加。他对石涛说,能否把指标修正一下:鉴于力气跟块头大小成正比,可用负重除以体重,搞一个“卖力指标”出来。比如一个体重80斤的瘦子背了40斤粮,那么卖力指标就是50%。而一个160斤的大汉要达到同样水平,必须背80斤粮回来。这个指标对“虚胖型”的人明显不利,并且也不考虑年龄差别,但感觉好像更加“科学”一些。

苏启尚建议前榜保留,再按“卖力指标”出个新榜,这样一方面考虑实际贡献,另一方面也考虑努力程度。石书记同意了,想想又加了一条:田秀英甭管背多少,都得红旗。于是粮库外面贴出两张榜单来,每张都有4面红旗,3面白旗。由于没有哪个队员如此不幸,两张榜单都得白旗,所以杀伤力小了许多。不少人跟苏启尚平时交往不深,却因为此事对他好感大增。

我在两张榜上都排在中不溜,所以也感到满意。其后几天,我都维持60斤的水平,保证安全归来。这个策略被证明是很明智的。队里最能扛的家伙叫罗新平,是个山东汉子,外号“大罗”或者“大骡子”。他有点逞强,想要两张榜单都得红旗,于是找女同志把裤袋加宽加长,负重每天提高20斤。背到180斤的时候,半道儿却把腰闪了。最后虽然咬牙把粮背回来,第二天连床都起不来了,算是被汪炳生发明的“卖力指标”给害了。为了按计划完成任务,老赵不得不再招两人入伙。大罗的负重纪录无人能破,但只拿到5朵小红花——苏启尚后来又搞出第三张榜单,每走完一趟奖励一朵小红花。队里只有一半人员得满7朵,而我是其中之一,足以为傲。这种“铁人项目”不能玩命,必须量力而行,坚持就是胜利。

运粮队筚路蓝缕,苦战一周,终于把一万五千斤口粮背了回来。这件事在农垦报头版上有重点报导,并且是我供的稿子。写法当然和现在不同,不会写麻永昌,不会写汪大愚,写到田秀英也只会突出她“巾帼不让须眉”的一面,不会扯出完达山里的狗熊。为了强调运粮艰苦,我把水泡子增加到齐膝深,把草甸子增加到齐腰高,把红头山拔到秤砣山的高度,把小咬密度增加到“像一片黑云”。当然重点要突出大罗的英雄事迹,我把他受伤以后的奋战场面和内心活动刻画得栩栩如生。石涛很欣赏我的文字,除了把运粮数量增加到两万斤,把来回距离增加到一百二十里,没有做其他任何改动。稿子寄出以后,农垦报很快全文刊登。这是我在农场发表的第一篇作品,部分内容后来被867农场史收录。】

2019-10-12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格利 回复 悄悄话 人为拔高是那个火红的年代的标准写作方法,人不是人,是物质化的机器,是领导出成绩的工具和手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