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的鲁恭,是一位崇尚德政的官员。
当年,从他任职地方,就任中牟(今河南中牟县东)县令开始,就“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时有乡民许伯等人争田,是本县遗留的老大难问题。此前几任官员依照刑律,都没求得解决。鲁恭到任后,却“平理曲直”,坦诚开导争讼双方,使其“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这一积压历年的争讼案件,终由礼让罢争而平息。
崇尚德政,一味效法上古遗传的仁教风化,也有遭遇梗阻,办法不灵的时候。接下来一件借牛不还案,就是如此。
从人借牛的是一名亭长。亭长得到人家好意借给的耕牛,用完却不肯归还。虽有鲁恭的仁教感化,先后三次规劝,还是不肯归还。鲁恭因而叹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绶去。
好在无奈挂印之举,终令亭长悔过。
如此以来,中牟县境之内,一种祥和安宁气氛,渐而形成。
建初七年(公元82年),“郡国螟伤稼”。不幸发生螟蛾幼虫蛀蚀稻心灾害,并迅速蔓延。但是,这种能使庄稼绝收的虫害,却没有蔓延中牟县境。即使各县地界犬牙交错,连接紧密,虫害就是不在中牟县境发生。
时任河南(今河南洛阳县)太守的袁安,接到属县情况报告,难免奇怪。特意委派一位性情仁恕,办事认真的掾属,前往中牟察看。
这位名叫肥亲的掾属前来中牟察访,鲁恭自然应该陪同。两人相伴,巡视于阡陌之间。但一路上,还真没见到螟虫伤稼情形。
走过一段路程,就着一处树荫打尖休歇时,恰有雉鸡飞来。
雉鸡即野鸡,见人却不惊慌。就像如今公园广场随意飞落的鸽子,安详地落在坐者近旁。
这时,正有一位男童,也在附近玩耍。肥亲指指驻留地面的雉鸡,问男童,“你何不把这雉鸡捉回家去,以作野味?”男童却回答:“雉方将雏”——目前正是孵鸡抱窝季节,不益捕雉杀生。
男童的回话,令肥亲心头一热。继而“矍然而起”。辞别鲁恭曰:“不才来到此地,是奉命察看君之县境实情。如今郡国伤螟,却虫不犯境,一异也;化及鸟兽,野生动物见人不惊,二异也;童子有仁心,见利不为,三异也。久留无益,徒增繁扰。”
因此“三异”,为之感动的肥亲,再不愿叨扰德政有为的鲁恭,主动中止察访,回郡复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