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儿小的时候,特别喜欢朱自清先生写的散文《春》。等到鱼儿上小学了,多儿便常常带着他大声朗读这篇文章。鱼儿便也着了魔似的喜欢起了它。
多儿尤其喜欢先生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当然既然是刚落地,自然之前有过长时间的孕育,这便毫无疑问指的是冬天了。在多伦多,这个酝酿尤其长,可以从前一年的11月份一直到次年的3月,有的时候一直到4月底。因而有的时候“娃娃”就显得急噪了些,落地得有些让人促不及防。真像新闻里经常播报的某孕妇在赶往医院的路上,车停路边,产下婴儿的那感觉。但总是有惊无险,最终母子平安。
所以“娃娃”落地时间视当年的气候而定。正因此,人们“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那种盼望神情好似一幅山水画一样定格。仿佛可以想见人们为此已经拉长的脖颈。也可以想象见到“娃娃”后人们那份欣喜与奔走相告。
当 然一俟见面,这些姑姑啊,阿姨啊,爷爷啊,奶奶啊,外公啊,外婆啊,哥哥啊,姐姐啊,就甭提有多高兴了。摸摸小脸,掐掐小腿儿,再抻抻小手,挠挠小脚,胡 噜胡噜小脑瓜儿,无尽的喜爱,无限的爱抚,很不得把它天天或高举在头上,或藏在衣襟里,或捂在心口上……更不要提那些初为人父母的两口子了。喜欢娃娃的劲 头至少憋了二三十年,终于找到了一个喷涌的出口。
多 儿还喜欢朱先生将春天比喻成“小姑娘”,羞羞答答,腼腼腆腆,花枝招展的笑着从四面八方向你走来。这种感觉是偷偷地、悄悄地来了的。不会大张旗鼓,喧宾夺 主的。先是一棵草,一根花,然后才是一簇簇,一团团。随着红彤彤的太阳,伴着涨起来的河水,朗润起来的大山,随着母亲抚摩般的微风,一步步走着,接近着。 给人多少怜爱,多少欣喜呢。
所以,有拂面的微风,闻着青草味和花的香,人们能做的,就是“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也就几袋烟的工夫,仿佛她就会出落得如花似玉大姑娘了吧。5月一过,也就该进入迷人的、风姿绰约的夏季了。这便是小姑娘让人分外怜香惜玉的原因。
至于“春天像健壮的青年”,多儿倒不这么觉得。估计先生也不大同意自己的说法,所以草草地便结束在了那里。不管怎样,多儿觉得多伦多的春天确实像“刚刚落地的娃娃”和“小姑娘。”而且,娃娃和小姑娘对人们的引领便也多了几分自发和由衷的感觉。也盼望着,2013年的娃娃和小姑娘都能快快地光顾。(另见)
附录:
春
作者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 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 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 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个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 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