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奶奶的故事(246)
下法治积滞,积滞可致多种病
热积、寒积、血积、水积、燥积为积滞
作者:曾乐
奶奶说,中医治疗积滞病,一般都能标本兼治,既治标,更治本,这就是老百姓所说的断根疗法。奶奶说,当人们因为生活方式出现了偏差,而引起消化不良、便 秘、血液循环不畅等症状时,往往会觉得难受,这时就得生病了,一些病理性的症状就会出现,或是头痛,或是牙痛,或是腹胀,或是便秘,或是高血压,或是呕 吐,或是失眠感冒,或是眼病暴发,不一而论,但根源却都是由积滞造成。 这时,中医就可以采用通大便的方式将宿食、宿便、瘀血等病理性的物质排出去了。这样的方法,是中医里的“下法”,与汗法、吐法一起并称为“袪邪三法”。
奶奶说,中医认为,当外界的邪气侵入人体脏腑,干扰脏腑功能,从而导致痰、湿、寒、燥、脓等有形的病理物质时,当体内蓄积或是人体自身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畅,导致肠中糟粕停留或产生瘀血、水湿、痰浊、寒痛等有形的病理物质时,就会形成积滞,出现生病的症状。
奶奶说,中医将积滞一般分为五种,就是热积、寒积、水积、血积、燥积。其中,热、水、寒三积都是相应的邪气入侵而导致的。血积与燥积则有所不同,除了邪气 外侵,跌打损伤,大吃大喝等也会引起血液淤积,出现尿频、发热等情况,而燥积多见于老年习惯性便秘者以及长期大便不通的人,主要原因是体内津液亏虚,不能 滋养肠道,导致大便干燥、板结。
治疗这些病症,中医先哲总结出了一套去除停留在人体内的病理物质,使人体脏腑功能得以恢复的方法,最简便易用的方法就是“下法”,也就是通大便。在使用下 法时,中医是有讲究的,就是辩证,弄清楚积滞出现的原因、类型,然后再对症用药,比方在出现热积时,要用苦寒的药物来达到清理热邪的目的,这种方法在中医 里称做“寒下法”。寒下法最常用的方剂就是“大承气汤”,要用到大黄、枳实、芒硝、厚朴四种药物。
为什么叫承气汤?这里就得说说中医的医理了,中医认为人的胃肠运化必须有气来推动,有种说法叫人无胃气不生,用现代的说法就是胃动力不足或是没有胃动力 了,人就会死亡。所谓“承气”,就是“顺胃和大肠的通降之气”,中医认为,胃的生理功能就是对食物进行初级加工并将磨碎的食物向小肠传递,而大肠的生理功 能主要是传递食物糟粕,形成粪便排出体外。这就是中医里所说的浊气浊物下排,清气上扬的表现。大承气四物汤有行气通便的作用,可以使胃和大肠气机正常通降 排浊,从而消除积滞。
奶奶说,除了寒下法,还有逐水法、热下法、逐瘀法以及润下法。奶奶说,不搞中医的人,只要了解一些中医知识,就会很好地配合中医治疗,不会一看到拉下一点 儿血了,或是服完中药就吐了,就大惊小怪地,想到什么副作用呀之类的。再说,中医治疗排毒,往往会有一个反弹的过程,就是症状短时间内反而有所加重的反 应,这也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不是什么副作用,或是把病搞严重了。而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
奶奶说,使用下法一般的中医师都知道适可而止,与吐法、汗法类似,通完大便就要停服药物,以免伤及胃气,并应忌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