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 我的故乡!

老顽童。爱好文学,历史,地理,经济,哲理,时事,回忆,笑话,唱歌,电影,种菜,养鸡,游山,逛水,散步,打牌,胡侃
个人资料
老生常谈12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林彪旧部程子华未评军衔内幕

(2019-04-02 08:11:22) 下一个
林彪旧部程子华未评军衔内幕

程子华,山西运城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1月率部参加长征,与中央失去联系,转战900多公里进入陕南,创建鄂豫陕根据地。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司令员,隶属林彪四野系统,曾率部参加辽沈战役,并参与指挥了塔山阻击战。然而1955年时,程子华与授衔荣誉失之交臂。网友“泛栖”撰文《说说程子华》披露,程子华率部发动密云战斗险些坏了毛泽东一盘大棋,加上与林彪的关系一般,程子华的军旅生涯,可能就是在密云城下定了终身。

我军的“山头”,是对革命战争时期,不同根据地、不同部队序列的群体的一种别称(或俗称)。我军的“山头”是历史形成的,它并非人为“拉帮结伙”的结果。我军创建有个特点,早年白手起家的时候,是各路英豪们各显神通,三五个人便竖起旗杆,拉起山头,然后“激流归大海”,最终汇集统一起来。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通过武装割据建立红色政权的的形式逐步实现的。在全国这种大大小小的红色政权的建立,就在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个“山头”。这种山头的形成是以鲜血和生命为纽带的,乃至于带有浓厚的侠气,如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和邱会作等,他们参加革命后一直就在中央红军,以后又在八路军115师,后又在东北四野,是隶属一个山头的。

毛泽东历来承认党内军内的“山头”,他主张、也身体力行地削平“山头”。 他曾多次告诫麾下的统兵大将们:“我们要搞五湖四海,不要搞山头主义。”他如此声色俱厉地强调,当然是因为有人在搞山头主义,而且挺严重,他不得不屡屡予以警戒。

在我们军队里还有一种人,这种人文化高,参加革命早,贡献大,能力强,但由于革命的需要,工作频繁变动,在很多“山头”呆过,如张宗逊、程子华等。这种情况,无形中也影响了他们个人的发展,程子华就是其中之一。

1905年6月20日,山西运城解州镇一苏姓人家生下了家中的第三个儿子,他不是别人,正是程子华。来到人世仅一个月,程子华被送于当时尚没有孩子的姨妈收养,从此改姓为程,名世杰,后改名为子华。程子华与武圣关羽是同乡。程子华在1922年考取了太原省立国民师范学校。该校始建于1919年6月,原是军阀阎锡山创办的一所专门培养全省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它由学校校本部、体育场、农场三部分组成,整个校园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在太原市当时中等专业学校中办得最好,规模最大。1926年国民师范建立了以薄一波为书记的国师党支部,发展党团员220余人,为黄埔军校输送了一大批学员。徐向前、薄一波、程子华、王世英等都在这里受到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6年12月,程子华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后该校后改为中央军政学校。大革命失败后,中央军政学校改编为张发奎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官教导团并开发到了广州。程子华在该团参加了1927年12月的广州暴动。暴动失败后,参加暴动的原军官教导团、警卫团、黄埔特务营和工人赤卫队,在花县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师,师长叶镛。四师下辖三个团,共有官兵1200多人。程子华跟随叶镛的红四师退到海陆丰打游击。

红四师失败后,程子华辗转进入国民党岳维峻部队当了排长。受1929年共产党领导的“宜昌兵变”的影响,蒋介石撤销了这个师的番号,改编为独立十五旅,旅长换为唐云山,老军官全部换为黄埔生,连、排长以至于有的班长都被撤掉。党组织负责人只剩下谎称毕业于阎锡山学兵团的程子华一人,继续在该旅二团二营五连当排长。

1929年12月程子华在湖北大冶发动了国民党军独立十五旅的两个连举行起义,史称“大冶兵暴”。这次兵暴是鄂东南革命斗争史上的一大壮举,为湘鄂赣武装斗争开创了新的局面。后被中央军委和周恩来同志誉为“模范式的兵变”。

在“大冶兵暴”中,程子华时任国民党独立十五旅第二团二营五连排长,当时年仅24岁 。受大冶兵暴胜利的影响,国民党独立十五旅其他各部也相继起义,起义队伍先后来到了红五纵队,在三溪口进行整编,兵暴部队被编为红五纵队第二支队,程子华任支队长。红五纵队后扩编为红八军,与红五军共同组建为红三军团,其中,程子华的部队占红八军的三分之一。程子华因领导兵暴有功,1934年在第二次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被授予三等红星奖章(程子华自己说是二等红星奖章)。

不过,程子华运气不大好,到五纵队后不久就负了伤,到上海治疗,伤愈后调到中央苏区工作,脱离了自己的基本部队,没有了自己的山头,这也是他第一次失去成为山头代表人物的机会。这次负伤真不是时候,兵暴部队本来是很服气程子华的,他呆在红八军很可能会有更大发展,因为红八军虽然是三军团的偏师,但却出了不少人才,后来三军团的两个代表性人物黄克诚、彭雪枫都是红八军出来的,而且黄彭在红八军的资历地位都不如程子华。至于程子华伤愈后调往其他部队,这倒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中共建军后吸取旧军队的教训,一贯很注重削平山头,避免军阀现象的出现,这种行动从红军时代开始,一直持续到七十年代才结束。实际上到建国前,那些各山头有代表性的高级将领就已经几乎没有一个继续指挥原来的子弟兵了(一军团的除外)。

1931年4月,程子华到中央苏区后,先在地方部队红35军干过一段,历任红35军307团团长、独立三师师长。后调到五军团改造旧军队,任四十师师长、四十一师师长兼政委、十四师师长、二十二师师长等职,参加了第二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

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向川陕边转移后,中共鄂豫皖省委将留在苏区的部队重建红25军。蒋介石集中重兵对鄂豫皖苏区进行连续“清乡”“清剿”和“围剿”,红25军的处境十分困难。1934年8月的一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派程子华特使来大别山,向中共鄂豫皖省委传达指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日益缩小,人力、物力都难以补充,苏区红军主力必须离开根据地,建立新苏区,谋求新的发展。这样,不仅部队能够得到发展,同时也能把敌军主力引走,减轻鄂豫皖根据地的压力,有利于留下的部分武装长期坚持斗争。

程子华的来到,带来的不再是军委的建议而是中央决定:必须转移,因为敌我力量过于悬殊,坚持下去很可能全军覆没。程子华还根据自己的了解,认为伏牛山区有建立新根据地的可能。这一下,省委常委们不再犹豫了,坚决执行中央决定,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和鄂豫皖苏区革命斗争的实际,省委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实行战略转移。

根据《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战史初稿》,程子华同志到达湖北的时间应该是34年的10月。程子华首先联系上的是中共鄂东北道委,然后由道委向中共鄂豫皖省委去信,说程子华带有中央的精神,请速率25军前来商议大计。红25军接到信件的时间是34年11月4日,经过激烈的斛山寨战斗,到达河南光山县花山寨与道委会合,随即于11月11日召开了“花山寨会议”,决定了行动计划和新的人事安排。所谓人事安排,即是让程子华任红25军军长。决定人事安排的会议没有让程子华参加。这从另外一方面还意味着红25军高层干部之间存在矛盾,让外来者担任军长,可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之。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开始了长征。

有史料说:“周恩来原本叫程子华到红25军担任参谋长。但程子华到了红25军后自称说:‘中央任命他为红25军军长’。 红二十五军因为没有电台,没有办法核实情况,加上徐海东为人正直,党性强,有大局观念。程子华就当上了军长,原军长徐海东只有屈就为副军长。”据说解放后周恩来在北戴河曾问过程子华。如果此时是真的,这也是影响程子华解放后担当重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这涉及到了程子华的人品问题了。

徐海东虽然把25军军长让给程子华,但是指挥打仗还是徐海东为主,政工方面吴焕先就更有权威了。外来户程子华尽管身为一军之长,首先是出于25军干部对党中央的尊重和信任。程子华的地位很高,但威望不高,而且短期内就负重伤,工作也没有开展起来,可以说基本上是个摆设。我个人认为:

1,红25军是在吴焕先领导下成长起来的,徐海东是主力师师长,这支部队的灵魂是吴焕先和徐海东,吴军政双全,在部队政治工作、群众工作以及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方面具有很高的水平,徐的战术指挥能力在军中无人可比,他对游击战术的领会可以说是无师自通,二位首长在该部队享有崇高的威望,在关键的战斗中,均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徐海东在自己的回忆中都承认,他当时还具有一定的军阀思想,认为“红25军离开我就不成”。相比之下,程子华在长征中的贡献,客观地说,是不重要的。徐海东等人对他比较客气,在另外一层意思还可以说是有点见外,程子华本人又比较谦虚。这种情况下,他的发言权实际是很有限的。

2. 程子华来到鄂豫皖,只是传达了中央要求他们率部实行战略转移的命令,而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后来鄂豫皖省委改组为鄂豫陕省委之时,实际意图就是在陕南开辟新根据地。是吴焕先任省委代书记之后组织决策前往陕北的,这个功劳应该主要记在吴焕先头上。

3.红25军山头倾向比较严重,有排外情绪。黄克诚回忆抗战初期他到344旅当政委时,曾长期受冷落。程子华估计也不会例外。

4. 红25军的长征,主要是吴焕先领导的。在党的组织关系上,吴焕先也是程子华的上级。而且程子华运气不好。12月10日,25军在召开庚家河会议期间,遭敌突袭。在此次战斗中,正副军长均负了重伤。徐海东是头部中弹,程子华是举着望远镜观察战场形势的时候,被一颗子弹贯穿双手。此时距离他担任军长职务仅仅29天!程子华这个伤很痛苦,而且不能骑马了。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指挥部队的重担完全压在政委吴焕先一个人身上。第二年5月,作为红25军上级领导的鄂豫陕省委书记徐宝珊又不幸病逝,吴焕先又代理了书记职务,成为这支部队政治、军事方面的最高决策人。

1935年9月7日,鄂豫陕省委在甘肃华池县豹子川召开会议,决定徐海东任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任军政治委员。同时,程子华还任中共鄂豫陕省委代书记。在陕北肃反中,红二十五军是肃反的坚强后盾。程子华在“回忆录”中,对“肃反”一事几乎没有谈什么。事实上,程子华是陕北肃反的决策者之一。程子华和朱理治、戴季英共同主持逮捕了刘志丹。后来在延安陕北历史座谈会上,程子华如实说出当年内幕,较同期朱理治、戴季英、郭洪涛等人的百般抵赖强出甚多。

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红15军团改编为115师344旅,但军团政委程子华却不见了踪影。344旅旅长是徐海东,副旅长黄克诚(后改为旅政治委员)。据说程因病要到延安休养,也不知道是什么了不起的大病以至不能呆在部队,但事实是他并没有去养病,而是被派往任山西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党团书记兼人民武装部部长,改行搞统战了。程子华这次莫名其妙的调动工作对他颇有影响,如果程子华不走,一年后徐海东离开344旅,旅长当然是程子华接任,他毕竟本来就是军事干部,又是双方都能接受的人物,如果这样,也就不会出现后来彭毛强令杨得志接任旅长,田守尧闹情绪,朱老总发火,影响部队团结的事情了。当然黄克诚干的也不错,后来也和部队磨合得很好,但那是后话了。这是程子华第二次失去成为山头代表人物的机会。

1939年1月,程子华调往冀中军区任军区政委兼八路军三纵政委,是冀中的最高领导。但冀中的代表人物是吕正操,这一点不管是中央还是战士、百姓,都是认可的。程子华不争权夺利,甘居幕后,协助吕正操干了大量工作。先是把旧军队训练成党军(这方面他是有经验的),然后抓经济、抓民兵,对冀中的发展厥功甚伟,吕正操对此心知肚明,两人由此结为知己。程子华六十年代再婚时,除介绍人外,只请了吕正操、万里等寥寥数人参加自己的婚礼。文革期间,吕正操因为怀念程子华,专门仿照鲁迅给范爱农的诗写了这么一首《怀子华》,诗的第一句就是:“风雨飘摇日,我怀子华兄。”这首诗以后程子华见到,为二人深厚的革命友情流下了眼泪。

1943年8月,聂荣臻到延安参加七大,后来肖克也走了,程子华代理晋察冀分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这是他战争年代地位最高的时候。但这段时间晋察冀发展出现了一些失误,大概是程子华对精兵简政政策理解有偏差,部队精简过多,主力受到一定削弱,对后来的大反攻和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造成一些影响。从《聂荣臻传》看,对程子华1943—1945年代理晋察冀的时候有批评,对胜利到来估计不足,没有提前开始收拢主力向野战军转化。当时的冀晋军区政委王平对此很有意见,在回忆录中大发牢骚。《耿飙回忆录》在提到晋察冀1946年大精简,军区部队由开始的20多万减少至不到6万,野战军由原来的26个旅缩减成9个旅,特别是复员了大批营连级干部,使部队战斗力下降很大。

不过,程子华在戎马倥偬之际,还不放松对部队和当地群众生活的关注,为打破日军经济封锁,他搞起了合作社,亲自兼任边区工商局长,还做了深入广泛的调研工作,把一些带有左的思想的政策予以更正,为边区经济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吕正操曾经半开玩笑的说:“老西儿真会算帐。”(程子华是山西人)

1945年10月,程子华调往冀察热辽任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区政委。这个地区很奇怪,分局归东北局领导,军区归晋察冀领导。这算是程子华第一次真正独立担任一个战略区的最高领导吧(晋察冀后期他只是临时给聂荣臻看家而已),因为中央分局都具有相当独立性,和省委区委不一样。不过这段时间很短,因为这个地区处于通道位置,不可能长期独立(比如像山东分局那样),很快就党政军统统划归东北管辖了,程子华重回部队,担任东野二兵团司令了。

据程子华的女儿程海燕回忆:“1948年父亲亲自指挥贺晋年的十一纵队开展了著名的隆化战役。我们这一代人,大概都知道董存瑞的故事,电影《董存瑞》里董存瑞高举炸药包炸碉堡的情景一直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父亲1978年调任民政部长后,到地方调查,回来后将董存瑞的妹妹董存梅调到了民政部,那时我才知道原来英雄董存瑞是父亲树立的。父亲说,他希望为英雄的家里做点事。父亲发现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并且亲自写了《董存瑞同志永垂不朽》一文,表彰他的英雄事迹,董存瑞被树立为全军学习的榜样。”

程子华打的最著名一仗是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这一仗是能否攻克锦州的关键,而攻锦之战又是辽沈战役能否胜利的关键。塔山的地形有点类似三国时的街亭,当年马谡守山不守路,结果失掉了街亭,我军吸取了马谡的教训,以守塔山村为主,白台山等为辅,顽强抗击国军的疯狂进攻,蒋介石连什么“赵子龙师”都弄上来了,也没有越过塔山一步,最后惨败而归,也许弄个“司马懿师”还有希望?

1949年8月,程子华率四野十三兵团挥师南下,先后解放了安阳、新乡、襄樊、沙市、宜昌等地。渡江胜利后,参加了衡宝战役,配合兄弟部队解放了湖南全境。正当程子华干得正来劲的时候,却被调到自己的家乡山西任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兼政委。但是也仅干了15个月后,在1951年11月又调任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就这样,程子华成为是我军16个兵团司令里唯一一个没有授军衔的人。

程子华由军队调往地方工作十分突然。当省委书记还算正常,建国初期类似他这种封疆大吏的还有几个,比如叶剑英、黄克诚、陈毅等,但他们后来都回中央了,只有程子华只干一年多,又被调到搞供销去了,让一个兵团司令搞供销实在不伦不类,那么多地方干部就没有合适的?如果需要军队干部去搞供销,完全可以找一个后勤干部,比如周纯全、李聚奎什么的,为什么让一个兵团司令去呢?如果是因为程子华懂经济的缘故,不可能以后一直不予提拔,在部级岗位上徘徊多年,他毕竟是分局书记一级的干部嘛。如果是为了给其他人腾位子,更说不过去,因为继任山西省委书记的是资历很浅的赖若愚。过去程子华曾多次换岗,但每次失去之后总有补偿,总体上还是平稳上升的,这次则有失无得,而且一下子就是30年。

这件事分析起来,可能是有人看不惯他,但会又是谁呢?大概只林彪和高岗两人,其他人没这个能力和这个必要。但没听说林彪和他有什么重大过节。当年红军东征后,林彪在大相寺会议上因不支援红15军团被毛泽东批了几句,也算不上什么大事,不至于因此而迁怒于他。后来在四野时程是否有山头倾向让林不满意呢?也没有什么证据。而且说起来在中央苏区时程还支援过林彪,三次反围剿后,一军团损失很大,任独三师师长的程子华把自己的两个团补充给了一军团,自己只剩下一个团。还有一件事,黄永胜任八纵司令员的时候,程子华曾因黄永胜难于驾驭,要求撤换,由段苏权接任司令员。当时林彪不同意,但最终还是同意了程子华的意见,黄永胜后任六纵司令员。但这纯属工作问题,林彪也不是这种小鸡肚肠的人。

那么是不是高岗呢?程子华在回忆录中曾提到,1947年冬季,高岗来热河视察土改工作,认为当地的土改路线右倾,要冀察热辽按照他在东北的经验办理,程子华不同意他的看法,他很不高兴,直到解放后还找程子华在这件事上的麻烦,加上两人陕北肃反时可能会有一些宿怨。所以,这件事很可能与高岗有关。程子华尽管为中国革命立过几次大功,但始终属于嫡系中的杂牌,杂牌中的嫡系,下无山头,上无靠山,尽管高岗后来倒了台,但无人提携,只能继续默默无闻了。

程子华离开军队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什么原因?那就是在平津战役前夕中的一个不起眼的密云战斗。

密云战斗被誉为东野入关的第一仗,称其为东野打开西进的道路。熟悉我军军史的人都知道,密云战斗是军委希望避免的,但入关部队坚持要打的,是损失很大的,是险些一场得不偿失的战斗。指挥这次战斗的是程子华和黄志勇。

在毛泽东的战略战术中,打与不打,有很多名堂。程子华部进入平北地区,主要目的是支援兵力严重不足的华北杨杨二部,在平张一线下决心打掉傅系主力35军和104军,彻底隔断傅作义退回绥远的路线。程子华部攻打密云,是在傅部35军被调离北平,华北部队正在努力集结的时候。密云一克,傅作义立即觉得北平受到的压力增大,乃下令35军回撤北平。变生种种不测之时,华北部队在毛泽东严厉的命令下,付出巨大代价方将35军包围。因此,可以想见,密云战斗险些坏了毛泽东一盘大棋!这是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纠缠的问题。关键问题是,出事后但毛泽东批评了程子华,程子华还和毛泽东辩论了起来。(可参看《程子华回忆录》)

观察各个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用人风格,能否解决好局部与整体的矛盾,是他一贯非常重视的。程子华、黄志勇打的这一仗,肯定得到的是负的成绩。加上与林彪的关系一般,程子华的军旅生涯,可能就是在密云城下定了终身。

程子华曾多次换岗,但每次失去之后总有补偿,总体上还是平稳上升的,这次则有失无得,而且一下子就是30年。

程子华离开供销社后,又当过国务院财贸办副主任、商业部长、国家计委副主任、西南局书记兼三线建委副主任、民政部长等职。建国前后加起来,变换的工作岗位要数以十计了,但一直是平调,这在党的高级干部中恐怕是并不多见的。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批资格很老但因各种原因级别偏低的老同志苦熬多年后,终于以政协副主席或中顾委常委的名义当上了副国级,包括欧阳钦、王首道、何长工、肖克、傅钟等,程子华也搭上了这趟末班车,总算有个说得过去的结局了。

1991年3月30日,程子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送交者: JollyRoger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6)
评论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冯白驹能评上中将或上将。
1。他只有2万人马,且只是和国军战争。
2。周保中是中华民族抗日最坚决,最艰苦,功劳最大,东三省掌门人,独自抗日7年后中国才开始抗战,对日作战10万次,歼灭日军18万人。
八路军新四军对日作战12万5千次,歼灭敌人52万。52万/4= 13万人,即八路的每个师及新四军(相当于八路军的师)歼灭日军13万人,比抗联歼灭的少。

周保中发展了15万人的兵力,策反了增泽生和卢汉起义。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刚刚想起来还有琼崖纵队的冯白驹,55年他也获得3大一级勋章,包括元帅在内只有51人获得,且是国防委员,如果周保中可以大将军衔,那么冯也应该是。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ng' 的评论 : 但愿记错。

cng 回复 悄悄话 老先生认错人了 :-(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ng' 的评论 :
到陕北后,1936年4月,刘震任73师政委;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刘震任75师政委。
刘震是除了肖华以外第二年轻的上将。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ng' 的评论 :
谢谢来访并讨论。关于授衔的博客,我博客里有差不多十篇帖子,综合信息比较全了。

你的政论帖子很好,有水平。一直以为你是男的,女的竟然这么厉害。三年前,你的马甲被封,我把帮你说话恢复了。

我帮助说情恢复了差不多有100个马甲了。
cng 回复 悄悄话 二杨,曾是团级干部,不代表END UP WITH团级干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刚到陕北也算),红一军团下属第一师师长是杨成武,政委杨勇。第二师长是黄永胜。

三个都是上将。授衔也有AA,“双一”的人,很难破格提拔的。就如同亚裔男生成绩不行很难靠别的指标上藤校。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ng' 的评论 :
1。杨成武,杨勇长征时都是团长。

2。抢占东北,新四军三师功勋卓著。黄克诚第一个提出来抢占东北,提出派5万人,最好派10万人。所以新四军7个师,只派3师去东北。
本来刘少奇是命令罗荣桓用山东兵力,并且仅仅山东自己,全力占领东北的。因为三师到东北,罗荣桓则派了山东八个主力师中的5个师又2个团(给许世友留下他的心肝一个团),留下2个师及一个团,及13个教导旅中的11个旅在山东。

三师师长黄克诚大将,刘震和洪学智上将,彭嘉年,吴法宪中将。

刘震的39军是全军第二主力,仅次于38军。且在东北战场比38军出色。在朝鲜战场上与38军平分秋色。大军种空军副司令应该上将。

不过后来,林彪不喜欢刘震,喜欢吴法宪。
cng 回复 悄悄话 刘震,战功列害,这是没问题的,但是,象他这样的军功,在四野如过江之鲫,绝大部分都是中将。再看资历,授衔时一个指标是,上将必须在红军时期担任师级首长,比如刘亚楼是师政委。而刘震是团级干部。

那么刘震破格提拔的关键在哪里呢?因为他是红25军的,后来和刘志丹的陕北部队合并为红15军团,这个派系的人少(徐海东大将,程子华高不成低不就,刘志丹已死,高岗败亡),必须在上将中有所代表,所以刘震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而其他不少“双一”(红一军团,一方面军)的,是毛泽东林彪的基本盘,后来在4野也挑大梁,但是竞争太激烈,就只能屈居中将了。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ng' 的评论 :
元帅和大将是按名次排名的,即排名第三的元帅比第四到第十的元帅名次高。

虽然萧克排名第一,但是55名上将(后增补2名)不是按名次排名的,是按单位排名的。

刘亚楼排名第30名。

排名单位顺序:
国防部
总参:副总长,总参部长。副总长排名也是总参内兼职在前,总参外兼职在后。
总政:总政副主任,总政部长。
总干部
总后
训监部
武监部
军事法院
海军
空军
炮兵
公安军
工程兵
军事学院
总步校
北京军区
南京军区
济南军区
广州军区
成都军区
昆明军区
新疆军区
内蒙军区
沈阳军区
志愿军
二机部长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ng' 的评论 :
刘震上将当之无愧。
新四军三师副师长;
东野二纵司令(以新四军三师为班底)。在东北,二纵打得最好,打得好。攻打锦州时,一纵做预备队。
39军军长,39军和38军同时攻入天津,不分伯仲。
14兵团副司令。
空军副司令。
在4野的19个上将中,刘震排名不是最后一名。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YZ94538' 的评论 :
四野参谋长和兵团司令同级,即正兵团级,所以他接任15兵团司令职务。

职务比兵团职务高,是上级机关。
cng 回复 悄悄话 刘亚楼,是上将里排前三的。他被任命空军司令,这是大将级别。他军功较差,国内打的最欢的6年,他在苏联。
cng 回复 悄悄话 军功,是很小的一部分。你可以想一想,刘镇,为神马是上将?
XYZ94538 回复 悄悄话 四野参谋长刘亚楼职务比兵团司令还要高,比韩天楚高出两个级别,也只是上将军衔,没有解放海南岛的战功,韩天楚顶多就是一中将。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ng' 的评论 :
1。得罪了主席和所有人的萧克,活到103岁。
在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头,萧克支持张国焘,这是他一辈子也洗刷不掉的印记。

2。所以,尽管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他是国军中将,而聂荣臻,叶剑英,徐向前,项英等国军少将,但是他已经不受信任,没有实际的兵权。
以后他给几位元帅当过助手,也当过四野参谋长,但都无助于事。

他理应评大将。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YZ94538' 的评论 :
程子华不仅仅简单的是兵团司令,他是全军最早的两个兵团之一的司令:
东野第二前线指挥所指挥(随后转换为二兵团,全军第二个成立的兵团)。
东野第一前线指挥所是肖劲光,肖华,陈伯钧(随后转为第一兵团,全军第一个成立的兵团)

此前黄永胜是程子华的部下。程子华向林彪提议用段叔权替换黄永胜当纵队司令。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副兵团级42人,只有19人授上将,四野7人:
吕正操,洪学智,韩先楚,周纯全,陈伯钧,刘震,李天佑。

22人授中将,贺晋年受高岗影响授少将。

准兵团级仅有贺炳炎授上将,是主席特批的。

四野的兵团编制和军的编制都比其它野战军的大得多,评军衔时予以考虑。所以,韩先楚不是主席特批的。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YZ94538' 的评论 :
1。1955年评衔时,韩先楚为副兵团级,李作鹏为准兵团级;1950年时,4野的一个兵团20余万人。
2。在东北时,在四保临江的战役中,4纵副司令韩先楚决策正确扭转战局,而3纵司令曾克华意见不妥,尽管3纵4纵的临时指挥是曾克林,不是韩先楚。因此林彪撤掉曾克林而让韩先楚到3纵当司令,尽管1945年底,最先出关的曾克林功劳很大,交给林彪全新武器的6万多人马,亲飞延安向主席汇报东北形势并建议。
3。韩先楚刚到3纵就远途奔袭在威远堡的国军116师的方案,遭到了老政委罗勋初和所有军师级干部的反对,除了118师政委李伯秋以外。韩先楚和罗勋初各自把自己的方案交给林彪,让他拍板。最后林彪支持了韩先楚,3纵远途奔袭成功,韩在3纵站稳了。
4。在朝鲜战场,韩先楚打得不错。
5。李作鹏是全军唯一的一个从野司作战处长破格直接升为纵队司令的人,说明他的资历不深,但有超人能力。
6。在解放海南岛时,冯白驹的琼瑶纵队的7个团2万人起极其重要的作用,薛岳动用了10万人中的7万多人围剿五指山,琼纵竟然能存活。
7。韩先楚和李作鹏都是要立即解放海南岛,只不过方案不同。面对国军海军军舰炮艇,一个是一个团一个团地偷渡,一个是全体一起强渡。李作鹏是避免木船与炮艇作战,而韩先楚则是孤注一掷。最后采取了韩先楚的方案。国军主力都去围剿冯白驹了,李作鹏先期成功偷渡了一个团。海岸国军并没有强大的“伯陵”防线,登陆部队没遭到致命的抵抗。2个纵队13万—15万人,在加上琼纵2万人打薛伯陵的10万人,像切瓜砍菜。

日后因为李作鹏受913牵连,才有韩先楚100%正确的故事版本。当时43军(6纵)的实力不比40军(3纵)的实力差,而且兵力比40军多。43军是黄永胜和洪学智任过纵队司令。

结论是:韩评上将,李评中将并不是仅仅因为海南岛战役一件事,而是两人资历,战功,55年时的级别和职位综合因素。
XYZ94538 回复 悄悄话 战机稍纵即逝,晚一个月打海南岛,美军进驻海南岛,也就没战机了。这是毛泽东破格提拔韩先楚为上将的原因,而李作鹏只是中将军衔。

XYZ94538 回复 悄悄话 战机稍纵即逝,晚一个月打海南岛,美军进驻海南岛,也就没战机了。
cng 回复 悄悄话 推荐你看一看李作鹏的回忆录,他也把自个写的象朵花一样,好像没了他海南岛就解放不成,当然他没有话语权罢了。

TRUTH IS SOMEWHERE BETWEEEN...
XYZ94538 回复 悄悄话 因为韩先楚主战,立即解放海南岛,与当时的兵团司令邓华的矛盾很大,邓华不主张立即开打,韩先楚越级电告毛泽东立即解放海南岛的想法,毛泽东站在了他一边,命邓华立即开始海南岛战役。1950年5月海南岛全境解放,而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爆发,美国第七舰队第二天就进驻台湾海峡和台湾岛,如果海南岛没有解放而在国民党手里,美国第七舰队肯定进驻琼州海峡和海南岛,解放海南岛就成为泡影,时间相差仅一个月,这是韩先楚的大功,毛泽东特别赞赏。
cng 回复 悄悄话 傅钟,是混的最不得意的。他是留法勤工俭学的,和以后的元帅副总理住一个寝室的。
cng 回复 悄悄话 打海南其实最关键是冯白驹,可惜这个人根本没有授衔。
c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YZ94538' 的评论 : 你被韩先楚误导了。打海南岛是两个军,40军和43军, 韩是40军长,43军长是李作鹏,俩军长都直接受邓华节制,但是现在人一提海南岛只想到韩先楚,为什么?
cng 回复 悄悄话 得罪了林彪,聂荣臻,毛泽东,还能高龄善终帮,这个人道行不是一般的高。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老生常谈12' 的评论 : 老生兄受累了,今天读兄博文和回复,学习提高了。祝好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老生常谈12' 的评论 : 行政级别也只是5级(上将),而不是4级(大将)。即是上将级别
==========

抗联和苏联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在军界继续服役,也在情理当中。即使在部队权且上将军衔也是很勉强的。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互相讨论,互相学习,只是手机输入太慢,还出错别字。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流浪北美的蚂蚁' 的评论 :
1。周保中浴血孤军抗日7年,红军并没抗日,而是反围剿和长征。
2。抗联是共产国际负责领导。
3。苏联红军进军东北前,斯大林召见周保中:现在开始解放你的祖国了,中国是你们的中国。
4。周保中总共兵力15万人。但是没有形成自己的重兵集团,比如一个兵团。而是主力3个师送给了金日成,还有几个独立师在东北军区,剩下的分散在四野各个军里面。
5。东北解放后,高岗任东北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周保中任东北军区副司令,有几个独立师是自己的部队,兼任吉林军区司令和吉林省长。
6。中央让周保中离开奋战18年的东北,只身到云南去策反卢汉,使云南省和平解放,也给大西南树立个解放的方式。

没有山头了,离开军界,一身病痛,所以没授军衔。也因为职位不断下降,到了西南政法学院院长,所以行政级别也只是5级(上将),而不是4级(大将)。即是上将级别。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老生常谈12' 的评论 : 谢谢老生兄如此周详的介绍,费心了。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fonsony' 的评论 :
陈光性格暴烈,虽然军事能力在元帅6—10名之间。
在山东和罗荣桓矛盾激化,中央让罗荣桓取代晨光主管军事。在东北,共军退守松花江以北,已成惊弓之鸟时,陈光要带一只劲旅在江南跟国军作战。惹得林彪很动怒,把陈光调离主力部队,调到地方北满军区负责招兵训练,后勤等二线支援。从此被冷落,只当了四野副参谋长。其实他有副元帅的能力。
在广东,四野及南下干部与叶剑英的广东干部矛盾很大,反映到主席那里。主席批评叶帅:不要搞地方主义,要以南下干部为主。再后来,看叶帅不停,干脆把他调到北京闲置起来,释去兵权。
叶跟陈也有矛盾。因为林,叶不敢大动陈及四野。但是陈自己作得太厉害了,也是不得志吧!林就不保陈了,叶才感动陈;林若保陈,叶断不敢动陈。成立中南军区时,叶曾为林的部下。
流浪北美的蚂蚁 回复 悄悄话 回 'fonsony' : 陈光应该是被林彪逼死的,也得到了毛的默许,叶剑英只是个执行者或者帮手而已。
流浪北美的蚂蚁 回复 悄悄话 为东北解放立下汗毛功劳的周保中解放后没得到多少重用,估计与他和苏联的关系有关。毛其实很忌讳与苏联背景的人,周在抗联时期与苏联有很多联系,得到过苏联的一些援助和支持,得不到毛得重用是理所当然的。
fonsony 回复 悄悄话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2019-04-02 14:29:33
回复 '老生常谈12' 的评论 : 吕正操是上将,程子华应该也在上将序列,不要忘了肖克,他拿上将最冤。还有周保中算是抗联,有个中将也是照顾性质了。
陈光是叶剑英给逼死的,负责大将是肯定的。李运昌就不好说了,上将中将之间吧。

贺晋年,==========================================================================================陈光不能说是叶害的,任何事都有起因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每天一讲”:
李运昌黄埔4期,林彪同期。
冀热辽军区司令,扼守关内出关通道。先行出关的16分区曾克林唐凯部仅一个多月就发展到6万余人,全换新日本武器,然后兵力交给林彪。

一年多后,李运昌一次性交给林彪8万兵力,等等。他的资历,位置和能力不是一般上将可比的。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YZ94538' 的评论 :
1949年初至建国时的省长不是上将,是元帅和大将级别的。
聂荣臻北京市长
叶剑英北京市长/广东省长
黄克诚天津市长
粟裕南京市长
陈毅上海市长
肖劲光湖南省长
程子华山西省长
陈庚云南省主席
周保中吉林省长,云南副主席
。。。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吕正操和程子华不是一个级别的。吕正操抗日加入共军时,仅仅是东北军的一个团长,仅有600人。
程子华长征比中央红军早到陕北,是军长,徐海东是政委。
当然吕正操创建冀中(二级军区)根据地,发展了14个团的兵力。为了保卫延安,带6个主力团进京勤王,接替贺龙任晋绥军区司令。
程子华接替聂荣臻任晋察冀军区(大军区)代司令。
在东北,程子华任前二指(后来二兵团)司令,后来黄克诚任政委。前一指司令肖劲光,政委肖华,副司令陈伯钧。

周保中简历:
1。民国时期,蔡鄂的门生,北伐攻城立功,少将副师长。共军仅有贺龙中将军长和朱德少将旅长个民国将军。
2。红军时期(1931年—1938年):
周保中满洲军委主席(东三省)。
抗联军长,管辖4个军的抗联路军司令。
抗战了7年后,延安红军才开始抗日。
授予大将的同时期没有一个比周中兵力多,也没有一个抗日功劳比他大的。抗联总共歼灭日军18万人,击毙日将军13个人。
3。抗战时期(1938年—1945年)
周保中任第二路军司令;
苏军远东第88步兵教导旅中校旅长,而同期刘亚楼是无兵少校。
接管了东北57个大城市,抗联任57个卫戍区副司令。周保中任长春卫戍副司令。
4。解放战争
周保中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召集抗联旧部,拥有4.8万人的兵力,维持东北秩序。

林彪出关后有兵力11万人,周将4.8 万人和57个大城市交给林彪。两军合并,林彪任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周任第三副司令,肖劲光任参谋长,排在周的后面。

周率2万人解放伪满首都长春,歼敌1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

周向部下教导旅营长金日成要来2000多车皮的军火给林彪。

周任北满军区司令,黄克诚任西满军区司令,肖劲光任南满军区司令。

周任吉林军区司令,吉林省长。

第二次围困长春,和12纵一道,周的部队7个独立师,占一半的兵力。

周成功策反云南老乡曾泽生60军起义。在滇军中,周是曾的前辈,周甚至比卢汉资历还老。

在东北内战中,周保中大小800余战,功勋卓著。

东野主力进关,周任拥有30兵力的东北军区副司令兼吉林军区司令和吉林省长。

陈庚四兵团四野一部围困云南时,周奔赴昆明,劝说兵团司令,云南省主席卢汉起义。

解放时:
周为云南副主席,军政委员会副主席,陈庚为主席。

解放后:
周任云南副主席
西南政法委主席
云南大学校长
西南政法学院校长

国防委员(相当于军委委员)。

哪个上将有这个资格,经历和军工功?
和他同事的肖劲光,黄克诚,陈庚等不都是大将吗?

萧克一是他支持张国焘,站错队了;二是他和几个元帅共事,关系不太融洽。
XYZ94538 回复 悄悄话 毛泽东亲自提升两人军衔,一是皮定军“皮有功,少进中。”,当时皮是正军级,应受少将;二是韩天楚“韩有功,中进上。”,韩当时是副兵团级,应受中将。皮定军解放战争中以一旅之兵力牵制10几万国军,为共军战略反击赢得了时间。韩天楚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起了决定作用,1950年,当时兵团司令邓华是不赞成马上打海南岛战役,要拖后,韩天楚是兵团副司令,兼40军军长,韩天楚不同意,并把自己的意见直接上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说如果其他兄弟部队没有准备好,他率40军单独打先当,毛泽东同意他的意见。海南岛解放不到一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军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如果不是韩天楚先行一步解放海南岛,海南岛很可能是第二个台湾。
XYZ94538 回复 悄悄话 兵团司令应是上将军衔,程子华解放后一直是部长级干部,与上将军衔相符,比如上将王震就是农垦部部长。
XYZ94538 回复 悄悄话 兵团司令应是上将军衔,程子华解放后一直是部长级干部,与上将军衔相符,比如上将王震就是农垦部部长。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老生常谈12' 的评论 : 吕正操是上将,程子华应该也在上将序列,不要忘了肖克,他拿上将最冤。还有周保中算是抗联,有个中将也是照顾性质了。
陈光是叶剑英给逼死的,负责大将是肯定的。李运昌就不好说了,上将中将之间吧。

贺晋年,段叔权和曾克林还有钟伟都应授中将,钟伟是少将,但是当时做了北京军区参谋长,是少将当中将用的。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东北军区副司令贺晋年应授中将,受高岗影响,仅授少将。
段叔权和曾克林应授中将,钟伟可授中将,毕竟49军6万多人,相当于一野二野华北一个兵团兵力。
老生常谈12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程子华大将无悬念,李运昌大将无悬念。
谭震林,李先念大将;
陈光若不死,大将,周保中大將。
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元帅。
每天一讲 回复 悄悄话 如果在军队服役,程子华应该是授上将军衔,而贺晋年在55年仅授予少将军衔是偏低了,好像他当时还扬言要把军衔牌牌给狗戴。

同样,如果在部队,邓小平可以元帅,谭震林和李先念估计是大将军衔。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