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除了“胡”系列果蔬,我饕餮文轩们还有“番”系列的,比如番茄、番薯(红薯)、番椒(海椒、辣椒)、番石榴、番木瓜;还有“洋”系列的,洋葱、洋 姜、洋芋(土豆)、洋白菜(卷心菜)等等。农史学家认为:“胡”系列大多为两汉两晋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番”系列大多为南宋至元明时期由“番舶”(外国 船只)带入;“洋”系列则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世间美食珍馐。我们的饭菜都是不远万里、各有来头。
别以为西北太远,但当你细数餐桌上的佳肴时,你会发现西北就在眼前,我们一桌桌的饭菜早就被“胡化”了,留下了西北的烙印,不信您看:
小麦就是西北来的,此外大量遗传学实验和考古发现已证明,栽培小麦起源于冬春雨雪丰沛的西亚地区。而研磨小麦而成的“胡饼”,也是西北首开先河,它改变了“麦饭”不好消化的难题。而大豆及其后来的豆腐等副产品,也是源自北方。
再如胡萝卜,原产西亚,阿富汗为最早演化中心。传入我国较晚,但推广很快。明人李时珍说它“元时始自胡地来”。黄瓜,原产印度,李时珍说:“张骞使西域得种,故名胡瓜。”莴苣原产西亚,其种据说是隋政府用重金从国使者处求得,故民间传为“千金菜”。还有菠菜、紫甘蓝等等。
中餐离不开丰富的调味料。葱姜蒜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调料,荤素都离不开它们。姜,史称“南夷之姜”,是南方少数民族驯化的。葱呢,齐桓公伐山戎带回的胜利品 中,除了“戎菽”外,还有“冬葱”。“冬葱”即大葱,不同于中原原有的小葱,张骞通西域引进的作物还世间美食珍馐有“胡葱”、“胡蒜”和“胡荽”。胡葱 “茎叶粗短,根若金灯”,是又一种大葱。“胡蒜”即我们现在常用的大蒜。胡荽即香菜。另外还有胡椒和茴香,也是自西向东来的。
史家常用“搜刮民脂民膏”来批评某个朝代的苛政。“脂”和“膏”是什么?考究起来,“膏”是猪油,而“脂”是牛羊油,中原地区在较长时期内主要食用这两类 动物油脂。把菜里的油水都搜刮了,不美食是苛政是什么呢?虽然中原地区早期农作物中不乏含油量较高的植物种子,如大豆,但对植物油脂的利用较晚,直到芝麻 的引进才改变了这种状况。
芝麻原产南部非洲热带草原,后从胡地传入,胡有“胡麻”之称;又因为它是油料作物,故又称“油麻”或“脂麻”。“芝麻”是“脂麻”之音讹,后来竟成为约定 俗成的名称。《齐民要术》、《梦溪笔谈》等均记载,是张骞从大宛得“油麻之种”。其实,芝麻早已在西部地区种植,如新疆吐鲁番盆地西缘阿拉沟原始社会墓地 (距今2800-2200年),即曾世间美食珍馐出土过胡麻籽壳。
据《本草纲目》等多部典籍记载,油菜也是甘青一带西北少数民族首先种植的,上古时代已传入中原。一开始它被当作菜吃,从唐代开始才有“榨油”的记载,宋代 方更名“油菜”。迄今,油菜的地位远远超过了芝麻,尤其是西南各省“菜油”使用非常广泛。每年春天,油菜花从南往北次第盛开,几乎“黄”遍了整个中国,也 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较之蔬菜,西部、北部地区少数民族原产或首先从国外引种的水果种类更多。原产西域的有哈密瓜,其渊源可追溯到古代的敦煌美瓜。敦煌是古羌族活动地区,由于“地出美瓜”,被称为“瓜州”。哈密瓜是甜瓜的一种,古代文献中提到新疆的“甘瓜”、“甜瓜”,实际上也是哈密瓜。
还有“世间珍馐柰”。“柰”类似现在的沙果,是一种绵苹果,不同于后来引进的西洋苹果。它原产我国新疆一带,现在伊犁河谷地带还有繁茂的野生柰林。柰在东传过程中,曾在河西走廊的张掖、酒泉一带形成生产、加工中心,并育成优良品种“冬成柰”。
核桃古称胡桃,原产地也在我国西部地区。开心果、巴旦杏、石榴、西瓜等来自西方,经由新疆等地传入,也有定论。西北地区还从中原引种了一些果树,并培育出新的品种。如古代的瀚海梨,以及现代的库尔勒香梨———在世界农史学家眼中,它们都是中国梨与西洋梨最好的杂交品种。
当然,最值得大书一笔的还是葡萄,因为葡萄是当今世界上分布最广、栽培面积最大的果树作物。葡萄古代称蒲陶、蒲桃,均西域大宛葡萄的音译,它起源于小亚细亚的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在传入中原以前,早就在新疆安家了。
另外,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以“食肉饮酪”著称。肉,主要是羊肉。而酪,即乳酪,也是他们的发明创造。魏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进入中原,对中原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羊肉成了肉类第一原料。
唐代,胡人吃饭用的东西开始流行。“胡床”和“貊盘”就是饕餮文轩例子。胡床即现在的马扎儿,便于人起坐取食,打破了原来跪坐的局限。貊盘则是一种较大的 餐桌,可以盛放全牲或大块熟肉。在此影响下,中国人开始围坐“合食”。在此之前,中原原来一直习惯分食,席地跪坐,每人一个小食案,像鸿门宴里面的场景就 是这样。
各种蔬果和其它作物的产地和引入的时间
1,西瓜
原产于非洲,埃及栽培西瓜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因在汉代时从西域引入,故称西瓜。
2,西红柿
原产于秘鲁和墨西哥,十九世纪欧洲人首先开始将西红柿作为蔬菜和水果供人们食用。 晚清光绪中,才以食用名义,选择了较好的食用品种引入中国的。在此之前,西红柿在中国,只是观赏植物。原产南美洲的秘鲁,清朝中晚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 中国。但1983年,我国四川省考古队从成部凤凰山的西汉古墓中,发现有番茄等农作物种子,四川省农科院还精心培育出了植株.由此证明我国2000多年前 就有这东西了。当然,那时一定不叫现在这个名字。西红柿虽由欧洲传入我国,但它的祖居地却是南美洲的秘鲁。西红柿原名叫狼桃,秘鲁土著人刚发现它时,以为 它有毒,还不敢吃呢。蕃茄色彩鲜艳,原先一直认为有毒,不敢入口。据说18世纪有一位画家,冒着死亡的危险亲口吃下狼桃,然后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等死,12 小时以后,这位画家竟安然无恙,从此蕃茄才成为美味食品。
3,花生
原产于南美洲,明末清初引入中国。原产于巴西、秘鲁一带,15-16世纪由南洋群岛传入我国。
4,红薯
原产于南美洲,1582年引入中国。
5、黄瓜的原产地是印度,后来传入中亚。汉朝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一种“实长数寸,色黄绿,有刺甚多”的瓜,称为“胡瓜”。后来东晋十六国(公元317——420年)中最强大的后赵国主石勒,不喜欢 这个“胡”字,因而便将它改为黄瓜。传入我国时比茄子晚些,初名叫胡瓜,现在有的地方还保留这种叫法。
6、
7、豇豆 原产地: 印度
8、小葱: 原产西伯利亚;
9、蚕豆:又名胡豆、寒豆、罗汉豆等。原产亚 洲西南部到非洲北部一带,张骞出使西域时引入。蚕豆又名胡豆、佛豆、川豆、倭豆、罗汉豆。中国本不产蚕豆,相传是张骞从西域带回蚕豆。一般认为蚕豆起源于 亚洲西南和非洲北部,现存最早发现是现在巴勒斯坦的杰利科古城,里面发现了六千年前的蚕豆残存物。
10、豌豆:原产地中海沿岸,汉代引入我国。 但从元初才开始有吃豌豆嫩荚(也就是现在的食荚豌豆)的记载。豌豆有叫寒豆、麦豆。古代原产在地中海沿岸和亚洲西岸。豌豆这一名词最先见于张揖《广雅》 (三世纪),又名豍(bēi)豆。豍豆在东汉崔豍《四民月令》(二世纪)中已有记载,可见至迟在汉代就已传入我国。
11、扁豆:原产印度,汉、晋时传入。扁豆原产于爪哇,南北朝时传入我国。
12、茄子:原产东南亚和印度,约于晋代传入我国,隋炀帝就对它特别偏爱,还钦命为“昆仑紫瓜”。
13、菠菜:原产波斯,唐代传入我国。 菠菜是唐代贞观年间由尼波罗国(今尼泊尔)传入的,最初叫波棱菜,后简称菠菜。
14、木耳菜:学名落葵,又叫胭脂菜。原产亚洲及北美洲,宋朝前已有栽培。
15、莴笋:原产地中海沿岸,我国已有 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宋代以前怎么也吃上了,由西域使者来华时传入。莴苣原产地在地中海沿岸和西亚一带。有的人认为莴苣是在隋朝传入的证据是,宋代陶 觳在其《清异绿》云:“呙国使者来汉,隋人求得菜种,酬之甚厚。”(呙国在现在的阿富汗、不丹地区)。但是在葛洪《肘后方》已有莴苣记载。因此莴苣传入中 国年代更早。
16、胡萝卜: 原产北欧。元代时,波斯人来中国时带入云南地区,后传遍全国各地。
17、红薯:原产美洲,明万历年间晋安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引入福建。原产墨西哥和哥伦比亚一带,哥伦布把薯种从美洲带到西班牙,西班牙人又带到菲律宾,明朝万历年间菲律宾爱国华侨陈振龙把薯种带回福建广为栽种。
18、土豆:原产南美,明末传入我国。土豆(马铃薯)中国本身也没有,它的故乡也在美洲。最早是由西班牙人从哥伦比亚带回欧洲,大概是在十六世纪中期或更晚,从西北或华南传入中国。土豆在印度语中叫“万能之物”
19、辣椒:原产中南美洲热带地区。我国栽培辣椒始见于明末,在此之前吃辣都是用茱萸调味(咱也不知道这味道好不好吃,怎么琢磨都觉得是欣赏性植物,估计也不怎么辣)。至于甜椒于18世纪才始有.19世纪传入我国。
20、洋白菜:又叫包心菜,清早期传入我国。
21、南瓜:原产非洲。由波斯传入我国南方地区,当时叫它为“番瓜”,传入年代不详。还有另一种南瓜原产亚洲东南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估计宋朝时也有了。
22、四季豆:原产中南美洲,明朝时传入我国。
23、西葫芦:就是美洲南瓜,清朝中期传入我国。
24、生菜:原产地中海附近,清晚期引入我国。
25、菜花:原产地中海沿岸,传入我国也就100来年。
26、洋葱:原产伊朗、阿富汗,已有5000 多年栽培历史,传到我国仅百余年。古埃及是最早种植洋葱地区之一。洋葱开始分布中东和近东地区,后来传播到全世界。中国古代称为“胡葱”。北魏贾思勰的 《齐民要术》就有记载。因此洋葱引入年代不迟于南北朝时期。洋葱名字得于日本,洋葱传入日本后,被命名为洋葱。这个名字后来被传入中国,成为通用名。
27、茄子:原产东南亚和印度,约于晋代传入我国,隋炀帝就对它特别偏爱,还钦命为“昆仑紫瓜”。
28、菠菜:原产波斯,唐代传入我国。
29、刀豆原产于印度,唐代传入我国。
30、绿豆,大部分专家认为它产之印度缅甸,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是他原产地。古代叫它菉(LU)豆。西汉司马相如的赋里就提过菉豆(《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31、甘蓝:利用和种植历史比较长,早在四千 多年前东南欧地区(特洛伊遗址)就把某些野生甘蓝利用,在也许传说的美女海伦也吃过甘蓝。甘蓝流传到我国时间并不长,最早见于书本是1848年,当时称其 为葵花白菜(这名字有意思)。其后又称为回子白菜,大概这种叫法缘由是从其丝绸之路的路线传播过来。
32、花椰菜传入中国比甘蓝(包菜)更晚,在20世纪初才在广东、福建等地有少量种植。建国后发展比较快,现已在中国广泛种植。
33、苦瓜:明代以前没有记载苦瓜纪录,一般认为是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带过来。与郑和同行的费信写的《星槎胜览》中就记载了苦瓜。在其同时代《救荒本草》中就把苦瓜列为救荒作物之一。但是当时吃苦瓜并不普及。直到明代中叶之后在南方才开始普及起来。
34、芫荽:原产在欧西南地中海沿岸。后来传入西亚。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把它带入中原,西晋张华撰写《博物志》就记载:“张骞凿空,得安石榴(石榴)、胡桃(核桃)、大蒜、胡荽(芫荽)”。
35、丝瓜原产印度,南宋陆游说:“用丝瓜络擦砚台,可以把脏东西全部擦干净,且不伤砚台(丝瓜涤砚磨洗,余渍皆尽而不损砚)。杜北山写过咏丝瓜的诗,因此说明,丝瓜传入中国不迟于宋代。
36、葡萄,汉朝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
37、无花果,唐前就传入了,但中原地区是很难吃到的。
38、芒果:据说由唐僧取经时带回的种子,但现在的芒果是荷兰人在台时引入的。
39、哈密瓜:南宋时期第一次有文献记载。明以前中原基本很少吃到。明以后也是做为贡品的。
40、菠萝:原产巴西,明朝时传入。
41、草莓:明朝开始栽培野生草莓。但直到清朝中期,才从英、法等国引进良种。
42、木瓜:原产墨西哥,明末清初传入我国。
43、向日葵:原产地美洲。16世纪后分两路传入我国。一路从南洋;一路从俄国。
44、芝麻:原产我国云贵高原。在浙江湖州市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和杭州水田畈史前遗址中,发现有古芝麻的种子,证实了中国是芝麻的故乡。
45、橄榄:橄榄一词包含多种植物,油橄榄是地中海产的,我国解放后在汉中地区有少量引进。而果橄榄则是中国愿生的,不过在古代应该算是百越地区。
46、石榴:古称“安石榴”,原产地即古之西域“安国”、“石国”。
47、核桃原产西亚和南欧,晋朝传入我国。
48、棉花原产南美洲和印度。宋以后棉花分三路传入我国:第一路从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和两广;第二路从印度经缅甸传入云南;第三路从中亚传入新疆和河西走廊。
49、甘蔗原产地是印度。
50、烟叶原产美洲,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经常看到印第安人嘴里都衔着一团燃烧的“干草”,并一口一口地吸着它的烟雾。约于明代万历年间通过菲律宾——澳门传入我国内地。
51、甜菜原产地中海沿岸和中亚。现在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是俄、法、美、波兰和中国。
52、黄麻原产地在东南亚。现在印度的黄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53、椰子原产地在菲律宾。现在菲律宾的椰子产量和出口量仍居世界第一位,有“椰子王国”之称。
54、大豆、稻子、谷子、茶、枣都原产于我国。大豆:原产于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栽培。茶叶:原产于我国,公元806年传入日本。枣:原产于我国,有数千年的栽培史。
55、橡胶、可可、金鸡纳霜的故乡在南美洲。 橡胶的原产地在亚马逊河流域。哥伦布探险时,发现印第安人把一种树缝里流出的粘糊状白汁揉成实心球,这种球有弹性,印第安人把这种球投入高处石圈作游戏。 哥伦布把这种球带回欧洲,以后加拿大人奈斯密斯把这种球改造成了现代的篮球。现在马来西亚的橡胶产量居世界首位,巴西的可可产量、印度尼西亚的金鸡纳产量 都居世界第一位。
56、咖啡、枣椰、油棕、香蕉的故乡都在非 洲。咖啡原产地在东非埃塞俄比亚的咖法省,据说古代有一牧羊人发现羊吃了一种红色浆果以后,特别兴奋。于是这位牧羊人亦摘此果煮汁以解渴,结果感到特别振 奋,异常舒适。从此咖啡这种饮料就流传开了。现在巴西的咖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伊拉克的枣椰居世界首位;马来西亚的油棕产量居世界第一,中美洲的香蕉在世 界上最多、最有名。
57、小麦原产地有两种说法,现还在争论:一种说法是起源于西亚,经中亚传入我国;一种说法是中国小麦是本地起源的,源于黄河中上游。夏商时期小麦就已种植,到了西汉小麦在北方广泛种植,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58、高梁:原产于埃及和印度
59、水稻:其故乡在中国南方和印度等地。
60、白菜:源于我国,约有6000年的种植史。
61、香菇:源于我国,是江史产。
62、梨:原于欧洲,但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史。
63、荔枝:原产于我国,约于1000年前传入鳊。
64、龙眼:亦称桂圆,源于我国,1000年前传入印度。
65、桑:植桑养蚕起源于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吃与活注:有知道原作者的请告知,以便注明。 个人觉得文字似乎不是出于同一作者。对于内容不完整或错误的部分,欢迎网友补充更正。
转贴来源 (本人对其格式内容略有整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0291f6501016hu8.html
【ZT吃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