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平凡往事1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正文

是什么使得一些华人在海外生活得如履薄冰?

(2017-06-06 13:48:48) 下一个

是什么使得一些华人在海外生活得如履薄冰?

 

在中国,即便从海外临时回国,作为华人无论遇到什么事,心里都会相对踏实,虽然也有困惑,但就事论事即可,还不至于让人感到茫然无措。对于那些成年后才出国的华人而言,都或多或少会对此感同身受。究其原因,是由于文化背景相同,交流没问题,对国情相对了解和熟悉。相比之下,在国外就不同了,遇到屁大点小事便会条件反射般地引起恐慌,其放大效应尤为明显,即总有一种“国外无小事”的下意识作祟,特别是牵涉到法律问题的时候。

就拿交通事故为例,我在北美也经历过几次车祸,也和警察打过交道(如因为违规吃过罚单),每每很难泰然处之,尤其是事情发生伊始。回国后就大不一样了,即便遇到天大的事,也会从容应对和解决,起码不会因为“不了解,不熟悉”等因素带来的困扰而增加解决问题的心理负担。

昨天我就遭遇了一起交通事故,除了让我觉得时间被浪费有些可惜外,便再无其他。事情是这样的,我昨天下班开车回家,几乎就快到家时,突然从我行驶的主路旁边的岔路上窜出一辆白色Smart,由于躲闪不及,两车刮碰在一起。

等车流过去,我把车停在路旁,先查看了一下车况,发现只是擦碰伤,并无大碍。于是我走到那辆Smart跟前,才看清司机是位女性。我强压住火问她怎么办。她却反问我,为什么不停车等她开过去再继续开车。我的火一下子就起来了,这不是恶人先告状吗?她的车横在主路上,是非显而易见,还强词夺理。

我告诉她既然你这样说,我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报警。她见我认真了,赶紧说,你等一下,我打个电话。打完电话后,她对我说我们去快速理赔吧。我问她是谁的责任,她回答她负全责。

我见她不像不讲道理的人,又是女性,便对她说,你在前面,我跟着你。就这样两人一前一后驾车到了附近一家理赔中心。先在登记处登记,工作人员请她出示保险公司的保险号,我们的驾驶证和行车证,然后给她一张单子,让我们去旁边找理赔员。

理赔员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接过单子扫了一眼,要去我们两人的行车证和驾驶证拍了照,又到外面对两部车子拍照取证后,便问我去哪里修车。我说到家附近的地方,他却建议我去4S店(集整车销售、零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四位一体的销售店),他说那里修的好,还顺手给我写了张条子,让我到时交给负责理赔的人员。我问他需要预先垫付修车费吗,他说不用,但你得把发票交给责任人,她会付钱给你。

我问他还有事情吗?年轻人说没什么了。临走时,那个肇事的女司机对我说,对不起,我着急接孩子放学所以才。。。

我听后有些不好意思,赶紧说,理解。

今天,我没有按理赔员的意思去4S店,而是直接把车开到家附近的修车店。因为这家修车店是我保险公司的联保单位,以前我也在那里修过车,做过汽车保养,更主要的是地点离家近,几步之遥,很方便。修车店的老板见我来了,非常热情,了解情况后,看了看车况,便让我把车放在店里就行了,其它什么都不用我管,包括向责任人收取修车款。我的事情就是在家里等通知提车,其余事宜都由他们出面,包括与保险公司协调。

完了,就这么简单!像打了场游戏一样容易。

在国外虽然也按章办事,程序也很简单,但心理总还是会紧张、没着没落,不像在国内这样坦然。当然熟悉当地情况以后就另当别论了,但这需要时间来沉淀,需要经历来弥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1)
评论
小小教头 回复 悄悄话 哈哈,不要怪自己了,只能怪中国发展太快,如果20年前,在海外的华人肯定感到利大于弊,没想到中国真的崛起了,海外华人明显没有很大优势了,所以说人算不如天算。
平凡往事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2828hino' 的评论 :

有这种体会的人不少。
2828hino 回复 悄悄话 怎么会有"海外生活得如履薄冰"`的感觉?
记得20年前日语还半拉卡讥的我,有一次在倒车时嚓到了旁边的车,当警察来后让双方出示驾照时,警察啪的一下給对方敬了个礼,原来对方是国家财政厅的公务员.我立刻指责警察应该一视同仁,没办法警察也给我敬了个礼才算完了.
平凡往事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oatCity' 的评论 :

>>>“真正的对生活的满足及幸福感,也许只有在同类人群中才能达到!当物质条件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归属感对我们内心的感觉非常重要!”
“看到国内的发展,觉得在我们有生之年,也许还有回到自己母语及同类的环境中生活,去感受踏实的幸福。
想到这些的同时,也有一丝对我们后代在这片土地生活感到悲哀。”

-------------------------
华人第一代移民的历史是一部说不尽,道不完的奋斗史,各人付出的代价不等。“海飘”的感觉与无处不在的文化,理念差异,以及移居国国民骨子里对异族的排斥有关。

第1.5和第二代移民的适应能力和融入程度远超第一代,让他们回到国内反而不会习惯。

谢谢朋友的精彩分享!
MoatCity 回复 悄悄话 人常说,人以群居,物以类分。我有时感到,我们的长相在西人多数的环境里,让我们有一种意识:这是外乡,我们是陌生人,不管我们费多大力气试图融入,总还是有一种“不属于”的感觉。我有是把这种下意识的感觉归结于长相的不同。总感到欧洲,东欧,以色列,等长相像白人的种族,在这里生活的自然!
在美国这许多年,我一直惊奇,日本人在美国留下移民的很少。感到日本在传统对人性的压抑方面,和中国类似,年轻人也会向往这里自由的空气及生活方式。那为什么就很少见新的日本移民呢?
到了日本,看到哪里的生活水平(和美相近,但远不如美国),及现代水平(高铁,安全而干净的城市,及方便热闹的生活气氛),我好像有点理解了:真正的对生活的满足及幸福感,也许只有在同类人群中才能达到!当物质条件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归属感对我们内心的感觉非常重要!从这点考虑,觉得理解了日本为什么不滞留美国,也有点理解了杨振宁的做法:年老了,更感到归属感对幸福的重要(年轻伴侣也起了一定作用)。
看到国内的发展,觉得在我们有生之年,也许还有回到自己母语及同类的环境中生活,去感受踏实的幸福。
想到这些的同时,也有一丝对我们后代在这片土地生活感到悲哀。
是不是太悲观了?
平凡往事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雪花飘' 的评论 :

实话实说。
平凡往事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绝对运动' 的评论 :

没有熟人自己解决问题的例子并不少。
平凡往事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meagolrocks' 的评论 :

给你碰上了。
平凡往事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红新' 的评论 :

好久不见,问好!
平凡往事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avidhu1999' 的评论 :

各人在不同时期的感受不同,理解你。
平凡往事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iangpi' 的评论 :

多朝积极的方面想,没那么糟。
雪花飘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大实话。人离乡贱 啊。
绝对运动 回复 悄悄话 靠国内没熟人你试试
smeagolrocks 回复 悄悄话 拉倒吧。俺去年在国內西单附近两车相擦两家司機大打出手,家人老小一起上,警察干瞪眼。俺旁观的都沒有安全感。
红新 回复 悄悄话 是啊, 人离乡贱 。

》》》
人离乡贱,成语,谓离开故乡,无亲无故,失去依靠,遭人轻视。
【词目】人离乡贱
【读音】rén lí xiāng jiàn
【释义】谓离开故乡,无亲无故,失去依靠,遭人轻视。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六回:“长老闻言,满眼垂泪道:‘可怜,可怜!这才是人离乡贱。’”
davidhu1999 回复 悄悄话 看什么事了。就说交通事故这种事,我绝对是在国外比在国内有底气(当然,要是撞死个把人之类的大事另说)。在这里出了事故该怎么做流程一清二楚,所谓“吃亏”,也只会是当双方说法不一时,你找不到客观的支持自己说法的证据而造成的结果。这种情况在国内同样可以发生。但国内事故的流程我完全没谱,再加上早年对国内街上一点小事故时不时就是爆吵或者打架的记忆,以及从各种其他渠道得到的信息(比如你这个例子),感觉国内如果出事,除非双方都不在乎,否则几乎都是要当时解决问题(凭什么啊?双方个人信息留下然后走人就是,之后爱怎么解决怎么解决,解决不了法庭见就是了),这些很让人头大。
xiangpi 回复 悄悄话 国内对方全责情况下会碰到你修车后要自己拿发票向对方要钱,如果对方赖那就麻烦了。没有理由,就是耍赖不给钱。
平凡往事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ijibang' 的评论 :

谢谢来访与分享!
平凡往事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好久不见,问好!
平凡往事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edwest' 的评论 :

明白人,问好朋友!
平凡往事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ZHUOYAO' 的评论 :

确实是这样。
平凡往事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hoegirl' 的评论 :

实话实说。
平凡往事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心里不踏实哈,理解。
平凡往事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oatCity' 的评论 :

感同身受!
yijibang 回复 悄悄话 在国外当然不同于国内。所谓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可是选择了离开,当然就要有心理的准备。随时提醒自己,没啥大不了的,处之泰然。该发生的就会发生,发生了,就是给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我们的教育缺乏独立自主的培养。所以在外总是缺乏安全感。其实慢慢呆久了,习惯了,也就处之泰然了。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好好的,谁愿意背井离乡呀?
redwest 回复 悄悄话 深有同感。语言和人际关系都跟不上,美国人熟悉本土人情和文化,也善于打擦边球。
ZHUOYAO 回复 悄悄话 在自己的国家理直气壮人之常情,很多老外来了中国也是缩手缩脚。在国外哪怕再多年,哪怕几代人,面孔不同也经常会被排挤。
shoegirl 回复 悄悄话 所言极是,深有同感。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你说的真对,我就社会换棵树都觉得不安。也说不好为什么。
MoatCity 回复 悄悄话 Language, culture, physical appearance, social support, etc., all those could be factors that cause anxiety in dealing with conflicts. I do agree with you on your observation.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