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动手不动口

经历过的, 就写出来, 与大家分享.
个人资料
正文

我心中的方先觉

(2015-08-15 14:42:13) 下一个

                               

记得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时,我不禁大失所望忍不住皱了一下眉头。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还哼了一声,内中夹杂着一丝轻蔑。

原因是,这张照片上长得白白胖胖细皮嫩肉的人,若脱去军装换上一身西服,不就是当今一个典型的大公司CEO的形象么。

这也难怪我的失望。在我的心目中,国军第10军军长方先觉将军应该看上去是一个孔武有加威猛神勇的军人武夫,而此照片中的形象和我心目中的那个方先觉相去甚远。

可我也知道,这张照片上的人的的确确真真实实是国军抗日名将,参加衡阳保卫战的第10军军长,方先觉, 一个现在已为大多数人所淡忘陌生的名字。

不得不承认,当初我在动手写《我心中的张灵甫》时,其部分动因应该是为张灵甫将军的一副英气逼人的职业军人外表所吸引;而在写《我心中的余程万》时,我是为余程万将军本人在常德保卫战中竭尽全力后所遭受的不公待遇所感慨。那末,现在我问自己,写作《我心中的方先觉》又是为何所触动呢?

1944年初,日军制定了太平洋战争重要组成部分的一号作战计划。在这场战役中,日军动用了数十万部队并有海空配合,力图打开中国西南大门,合围并消灭据守在重庆的蒋介石国民政府。这是日军侵华以来在中国战场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

当年的5月27日至6月18日,日军完成了对外围的一次大清扫,攻占了长沙。

由此,大西南第一重门户豁然洞开。

此时,交战双方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通往大西南后方的第二重门户。

第二重门户,也是大西南的最后一道门户,衡阳城,就此暴露在日军的刺刀刀锋前。

衡阳守军为国军第10军。军长为方先觉。

方先觉,字子珊,1903年出生于今安徽省宿州市方家寨一个乡绅家庭。中学毕业后入读中央大学电机系,后转学军事,就读于黄埔军校第三期。值得一提的是,三期中还有日后著名的抗日名将王耀武,戴安澜。另外,方先觉比林彪还早一期算是林彪元帅的学长了。方先觉黄埔毕业后,自排长一步步晋升至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期间曾参加台儿庄会战,长沙会战。方先觉率领的10军还参加了常德保卫战,就是在《我心中的余程万》一文中提到的那场战役。10军在其役的任务是参与解救被日军围困在常德城内的余程万的57师。

再回到衡阳保卫战。

此时的衡阳城如同一堵厚墙,挡住了狂涌而至的日军。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落日孤城》中,有以下这样的描述。蒋介石对方先觉第10军的军事要求是:坚守衡阳10天至两周,以消耗日军,配合外围部队,力争将日军击溃或消灭在衡阳一带。方先觉的回答是,我一定忠于职守,人在城在,人亡城失。

6月22日,日军飞机首度飞临衡阳上空,对衡阳市狂轰滥炸,市里一片大火。当晚8时,日军抵达衡阳城外30里处。翌日拂晓日军发起进攻。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原本坚持10天至两周即可的第10军却一直战至8月8日,顽强抵抗了47天。衡阳守卫战可以说是缩小版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战况之激烈用打得天地失色日月无光来形容一点都不为之过。日军在付出了重大代价后最后攻入城内与守军巷战,10军将士占据有利地形仍顽强与之作殊死格斗,以致日军攻城后未沾任何便宜。方先觉的10军军部最后退缩至衡阳银行坚固的地下室内指挥作战,而就在地下室上面攻守双方正在拼死厮杀,其战事之惨烈绝不亚于常德保卫战,非语句所能描述。日军惊呼连连,苦不堪言,不由对守军肃然起敬,转而寄希望于劝降方先觉将军。

1944年8月5日,日军对守军作最后的自杀搏命式攻击。而外围的国军几十万援军就是到不了位置,方先觉在指挥会议上放声大哭。 战至8日清晨,方先觉对身边的人说:你们已陪我尽到最大的责任了,你们各自想办法寻生路去吧,我就死在这里了。说罢掏枪,而枪已被身旁人取走,方先觉向卫士要枪,卫士不给。

在弹尽粮绝外援无望之时,日军全方位攻入了衡阳。

在这里,台湾出版的书中是这样写的:日军占领衡阳后方先觉将军被日军劫持。

当然,此处我的理解是:方将军向日军缴械投降。

三个月后的一个夜晚,在戴笠策划的军统营救行动中,方先觉将军幸运地逃出日军囚禁之地。

数日后,蒋介石在重庆接见方先觉,赐酒宴,蒋纬国作陪。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论《向方先觉军长欢呼》,数十家媒体共同呼应。

而方先觉妻子在重新见到丈夫之后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对得起良心就是了,我们该回家了。

日本方面,方先觉将军率领10军进行的衡阳保卫战,后来被日军称为“日中这些年作战中,唯一苦难而值得纪念的攻城之战”。

国府方面,衡阳之役结束后,方先觉及下属各师师長均获颁中华民国青天白日勋章,使得第10军成为国军建军至今唯一一个师長以上将官一次获得四枚中华民国青天白日勋章的部队。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国民政府派员去衡阳搜寻阵亡将士遗骸。一位大员在后来的文字中这样写道:在那一段搜寻忠魂的日子里,我们差不多每天都是一边流泪一边工作。荒草没径,锈损的枪支弹壳炸弹片遍地皆是;惨白色的骸骨东一堆西一堆,草长得最高最茂盛的地方,必然是骸骨最多的地方。 我们把挖出来的忠骸,抬到池塘边洗净,遍洒香水……。我们60余人辛苦工作4个多月,共得忠骸三千余具,已经是够多的了,据此推测官兵死亡在六千人以上,应该是很正确的。在以后的战报中,统计数字是伤亡 15000人,阵亡6000人。文中还写道:我们面对这座高约丈余的用忠骸堆成的山岳,觉其巍峨神圣,壮丽无比。弟兄们,你们安息吧,你们没有白死,日本已经投降,国家已因你们之死而得救。我们合力竖起一块巨大的石碑,题曰:陆军第10军衡阳保卫战阵亡将士之墓。

1949年方先觉随同蒋介石来到台湾。1968年退役后,在家修身养性勤习书画。1983年病逝于台北。

值得一提的是,方先觉将军与74师师长张灵甫将军是姻亲。 张灵甫的儿子娶方先觉的女儿为妻。

2004年的清明,上海浦东玫瑰园举行了方先觉将军与夫人的灵葬合放仪式。非常奇特的是,在这个场合中,方先觉将军的儿子方庆中身穿的外衣上,佩戴着一枚毛泽东的像章。在读完《落日孤城》后,似乎明白了方将军儿子佩戴像章的含义。书中写道:1944年8月12日,即衡阳陷落后的第四天,毛泽东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社论,他首先称赞,“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然后,他又批评了国军统帅部,明确地指出了衡阳失守的症结所在,“他们的努力没有人去支援”。方家后人佩戴毛泽东像章,也许是对毛泽东的公正之言帮其父辩解投降之举所作出的感谢。

有关衡阳保卫战和方先觉将军的一些花絮。

* 在常德会战之后(见《我心中的余程万》),第10军奋勇救援友军的名声家喻户晓。作为军长的方先觉声誉倍增,前后被蒋介石召见了五次之多,这足以使其他嫡系将领面露羡慕之色。而党政军要人,如陈立夫、孔祥熙、张群、李济深等也相继宴请方先觉。陈诚与何应钦都想把方先觉拉入自己的派系。这些恭维使方先觉为人处事开始有些趾高气扬,小妾也娶进了门。连作为战区司令的薛岳将军,另一位赫赫有名的国军抗日名将,也渐被方先觉所看低,以致造成了日后方先觉被薛岳撤职报复的后果。

* 方先觉被撤职后,适逢日军进犯衡阳,而新任命的第10军军长尚未履职。薛岳无奈,决定再次启用方先觉。谁知方先觉想难为薛岳,硬是推辞。这下把薛岳急坏了,只得请示在重庆的委员长蒋介石。蒋介石在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亲自给方先觉打电话。此时在衡阳寓所的方先觉突然接到了委员长的电话,立感事态严重,知道这个气怄过头了。果然,电话那边的蒋介石大骂方先觉,说日军已经逼近衡阳,你方先觉还在和战区长官怄气,置民族大义于不顾,成何体统?这一通话把方先觉骂得无地自容,于是向委座表态立即复职率10军固守衡阳。

* 在衡阳攻防战前,方先觉特邀衡阳新闻界巡视全城,表示死守衡阳城。当日军临进城垣时,方将军与新闻界友人握别,拿起腰间手枪说,“这是打死我自己的枪”。

* 战役后期,方先觉在衡阳银行地下室召集团以上军官,商讨第10军残余官兵的出路问题。与会各人有的决定以死殉国,有的提议向日军投降。正当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时,方先觉入后室放声大哭,会议随之不欢而散。入夜后,担负北门防务的部队放下武器投降日军,以致日军从此阵地蜂拥而入。方先觉意识到自己最后的时刻到来了,即给蒋介石发了最后一封电报。电文为,“委座钧鉴:我军现已弹尽援绝,敌于今晨自北门突入,我已无可堵之兵。学生等决心以死报党国,不负钧座平生栽培之恩。此电恐为最后之一电,望来生再见。学生方先觉敬叩”。电文发出后,方先觉准备拿出手枪自尽,却发现佩枪早被副官拿走。正当方先觉寻找武器时,主降的军官陪同日军代表来到军部,催促方先觉前往日军指挥部商讨投降事宜。方先觉在与日军谈妥不伤及第10军剩余官兵之后才放下武器。

* 第10军以攻城日军十分之一的兵力竭力守城四十七天,最终敌我死伤比例为三比一。照此推理,日军应战死近两万,伤四万余,日军也是蛮拼的。

* 方先觉衡阳保卫战最终投降日军,受到国人争议,但却得到了日军的尊重和礼遇。

* 方先觉事后陈述:早知道我军还有一万多人就不投降了!

* 用重大伤亡换取的衡阳城的勉强占领,并未给此时已走下坡路的日军带来任何实质性的战略上的进展。随着在亚太战场上战线的全面拉开和美军的介入,日军对攻占重庆已心有余而力不足,从此再未向中国大西南纵深跨进一步,对华的侵略最后终止在湘西境内。1945年初的湘西雪峰山会战是整个抗战的最大胜利,也是抗战八年的关键转折点。

* 方先觉被军统营救后到重庆拜见蒋介石时,蒋见面就骂娘希皮为什么不死呢,使方先觉羞愧难当。好在之后蒋介石对他设宴款待,这或多或少地使方先觉心理得到些许安慰。

书写至此,方才悟出我为何心存动机写作此文。

中国自古信奉儒家思想,提倡忠孝廉耻。武德方面向以降敌为辱,而不管当时战事背景如何。最著名的例子当以汉武帝时李广的孙子李陵,少年时因爷爷的名气受到汉武帝赏识。后来自荐以五千步兵出击匈奴,但身陷重围兵败投降。汉武帝得知李陵叛降匈奴后大怒而族灭李家,李家从此衰败。陇西人士自此皆以李氏为耻。

再将同时期的方先觉将军与余程万将军作个比较。同样是守城,皆在湖南境内,一个是衡阳城,一个是常德城,都是与日军作战,最后都没将城守住,但对两人的赏罚却大相径庭令人膛目。余程万虽未降敌只是破城逃生事后却被直接递解军事法庭受审判刑,而方先觉投降日军却只是被蒋公臭骂一顿后仍受到礼遇。

我想,也许蒋委员长在处罚了余程万将军之后有所悔悟,故借方先觉之个例,补表对忠勇杀敌但却作战失利将士的嘉奖,欲以宽厚仁慈之度量抚慰军心。

可以这么说吧:方先觉将军或许是中国战争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人,投降敌军后为敌军所敬重而其后又受到己方英雄般的隆重嘉奖。

这个历史记录可能连方将军本人也未意识到。

不得不说,从面相上看,方先觉将军无丝毫横眉威武之气,倒有些许当今习大大的神貌气质,一幅福将之相。

 

(谨以此文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后记:虽然现在官方用九月三日,即日本在美密苏里战列舰上签署投降书的第二天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但我个人却倾向于用日本“天皇”宣读“终战诏书”的八月十五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原因无它,就是因为这一天,才是日军乃至全日本国民心理崩溃和深感耻辱开始之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