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时会被厌倦绝望的情绪俘获,从中挣脱出来的能力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就是所谓天性和智慧的作用比吧。
极端的厌倦在我的记忆中也发生过一次。那是当导游带团六七年后,整个人精疲力尽,每次凌晨离家去集合点的路上,都盼望着发生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好让一切停下来,所有人回家,不用再出发。
我想那个西雅图的搬运工也经历了相仿的难受,或许更沉重,因为身负的责任更多。这种难受源自毫无兴趣可言的西西弗斯的枯燥重复,它仅仅疲劳你的身体,却长时间空白着思想,任其荒芜……它的确不象恶疾和灾难那么凶猛,但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叮咬着你,以肉眼难见的速度,缓慢却不可逆转地吞噬了生的乐趣。
在这样的困境中,我会假想自己附身于另一人的躯壳,以她的身份、视角和情绪扮演着她的生活。比如一位漂亮的空姐,或者一名飞来飞去的时尚精英什么的……我既非我,那么眼前的痛苦便不是真实的痛苦。这显然不是解决之计,却能短暂地让人在精神上有处可避,象一粒止疼退烧的阿司匹林。
西雅图的搬运工可能也抱有这样附体还魂的白日梦,只不过他的遐想,是翱翔蓝天的飞行员。飞行员的位置与他工作的位置仅一步之遥,却终生难以企及。于是在忍耐了太多天,也幻想了太多遍以后的那个下午,他站直腰,脱下搬运工的手套,结束又一天辛苦而无味的工作的时候,突然电光一闪,灵魂出窍,幻象不知何故跨越了边界,意料之外又似乎酝酿已久地和现实重合在了一起……他没有走向下班的出口,而是向着那架因为揣摩已久而变得格外熟悉的双引擎庞巴迪飞机走了过去。
还是那个老问题:我们自何处来,往何处去?我们存在于世上的这段时间,源自谁的安排,又到底具有何种意义?巨大的蚁穴里,无计其数的工蚁排着长队忙忙碌碌,搬运劳动,偶有一两个从队伍中走岔出来,蚁生第一次,停下奔波的脚步,盲目亦茫然地抖动着触角……它也会有同样的怀疑么?
走向飞机的那一刹那,西雅图搬运工的脑海里究竟是决定了放弃?还是顿然得悟:灵魂出走于身体,才能最终解脱?
飞蛾扑火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随着队伍继续行进。有些因为天生具有坚持的勇气,有些因为天生缺乏割舍的勇气,但无论哪一种,厌倦人生所带来的阴霾总是会存在于心灵某处,长期潜伏,伺机而出。狭路相逢之际,又该如何招架呢?
孩子显然是天赐良策。通过饲养下一代,我们可以目睹一个仿佛属于自己的生命日新月异变化的过程,借以回避自身的单调重复,或者说赋予生命枯竭以春泥护花的意义。
当然还有享乐主义,一个没有最奢华,只有更奢华的去处。贫穷并没有限制我们的想象力,它只是限制了我们实现想象的能力。
那么慈善呢?它是不是享受的最高级?我想人们之所以把它概括为鸡汤,意思是鸡汤只是补品而非良药,它可以锦上添花,却不能雪中送炭,援手于心之黑暗。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生命都无法维系,哪里还有多余的力气去怜悯别的生命?宗教亦是如此,它们都有着同一道门槛:信与不信。
此外,上帝留给我们的最后一条生路大概就是求知欲。通过认知的扩展和翻新来打破日常生活的闷局。读书是求知,旅行是求知,搬家、移民、换工作、谈恋爱……都可以归纳入求知,有些是知识,有些是体验,都是扩展边界,将蚂蚁的触角伸得更远,伸到我们自身命运之外的疆域去。之所以觉得厌倦,或许是眼界的狭小让我们不能登高望远,发现不远处的新奇。如果真的“贫贱不能移”,恋爱伤不起,世界那么大,老板不准假……那么最少,应该还买得起几本书给自己。开一孔天窗,人逃不出去,就让精神先出去?
难熬的出团日子里,听到过一句最可怕的谶语,出自我常拍档的一位希腊司机Mr.G。某一趟归途中,收完了小费,第二天不用back to back连出,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一来快要回家精神愉快,二来为消除司机疲劳,通常这种时候,我们导游都爱坐在司机旁的台阶那儿聊上几句。
我说Mr.G啊,干完今年,最多明年,我就不干了,我要换一份新的工作,过一种新的生活,这活儿实在太F**k了。
秃了顶的司机鼻子里笑了一声,说出我至今难忘的一句:“同样的话,就在你现在坐的位置上,好多导游都跟我讲过,可直到现在,他们依然和你一样在带团,什么都没改变。”
他说得平淡无奇,我听到五雷轰顶。
那个西雅图的搬运工,当他在八月的烈日下结束又一天辛苦而乏味的工作,满身油汗地直起腰,脱下搬运工的手套,是不是也说了和我当时类似的话?一句可能仅仅是画饼充饥、聊以自慰的话呢?“总有一天,我会驾驶着那架飞机,飞到天上去。”
“别做梦了,我打赌十年后你还在这儿,跟我一样搬运行李,什么都没改变。”冷酷的打击或许来自一个秃了顶的同事,也或许来自他内心深处,黑暗处,那只看不见光的小蚂蚁。
就是这句话,一下击中了他,他嚯地用力扔掉了手套,大踏步地朝着骄阳下那架银光闪闪的飞机昂然走去。
“好吧,那就现在吧,不等了,去他妈的!”
……
如今人们叫他 space cowboy,在地面上的时候,他只是一只没有眼睛的蚂蚁。
(注:工蚁大多眼盲或复眼简化成单一镜片)
(又注:导游是份不错的职业,但任何职业都有操蛋的时候,好不好因人而异 :)
中年人,有点想法又拼命压抑的人们,无伤大局的小妄想,就趁热去实现吧,祝大家都能尽兴之后,安全返航。
—其实大部分地方,职业和人都是相似的, 我在自己的工作上愤恨之时也对自己说过同样的话。在Emmy选择大学专业时对她说过, 把你把它当作一份谋生或者谋利或者谋名的职业来做, 假以时日,几乎可以杀死你所有的爱好和兴趣。
同样的工作和环境,过出不一样的生活, 或者换句话说不管什么样的环境,都过出一样的生活, 是正解。当然这个基础是你文中的情绪是偶然性的,如果每天或者大部分时间情绪如此的话,那就应该换地方或者换职业了。
爱一行,恨一行。是中国传来的流行语。
当你恨意起的时候,如果你要幸福,那么就change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