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分肉(即肌肉)间存在着许多组织,如神经、血管、淋巴管、筋膜等。根据古人对经脉的描述,经脉所附着的组织,应该符合以下五个条件:(1)与分肉相关;(2)内属于脏腑;(3)外络于肢节;(4)在机体呈连续,对称分布;(5)针刺后产生酸胀感。
经络到底是什么?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经络的实质进行研究探讨。目前经络的假说主要有三种:(1)经络是以神经系统为主要基础,包括血管、淋巴系统等已知结构的人体功能调节系统;(2)经络是独立于神经、血管、淋巴系统等已知结构之外(但又与之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功能调节系统;(3) 经络可能是既包括已知结构,也包括未知结构的综合功能调节系统。中国中医科学院张维波研究团队认为经络是间质水通道, 也有学者认为经络结构主要与筋膜和皮神经有关。
筋膜是遍布全身,包括所有包裹在肌肉、肌腱、血管、神经及某些脏器之外或之间的结缔组织。不同筋膜具有不同类型的神经支配:内脏筋膜富含自主神经支配,浅筋膜与皮肤机械感受器和热感受器共享,深筋膜在本体感觉中起作用。此外,不同区域也表现出不同的神经支配密度和类型。浅筋膜是仅次于皮肤的第二高神经支配软组织。我个人认为经络可以包括筋膜,但经络绝非简单地等同于筋膜。
著名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韩济生院士从1965年开始从事针灸原理研究,1972年以来从中枢神经化学角度系统研究针刺镇痛原理,发现针刺可动员体内的镇痛系统,释放出阿片肽、单胺类神经递质等,发挥镇痛作用。他曾连续13年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RO1科研基金用以研究针刺镇痛原理,并获NIH重点科研基金与哈佛大学合作研究针刺戒毒原理。他先后应邀到到世界各地100余所大学和研究机构演讲200多次,介绍针灸的针刺原理。他的研究结果对针灸在欧美国家的应用推广起了重要促进作用。
根据“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位骨骼和肌肉等组织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这个定义,经络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医学里的神经和循环系统(血管和淋巴管)。神经调节血管的收缩和舒张,同时神经又需要血液的儒养。循环系统包括了血液和淋巴系统。内分泌系统的腺体或细胞的分泌受神经调节,腺体分泌出来的激素(荷尔蒙)和淋巴细胞产生的免疫因子等都需要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血液输送到达靶向细胞。
研究者们认为“经络是中医确认的人体生理综合调控系统”。而较新发现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和循环系统基本可以从宏观上描述这个综合系统。我个人认为,和气一样,经络是我们的祖先在古时没有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现代术语的情况下对人体功能调节系统的一种形象描述。
读者可以上网搜索北京针灸骨伤学院的秦立新医师写的《经络系统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比较研究》一文做参考(http://www.wfas.org.cn/lunwen/wfas10/201109/3273.html)。
如果针刺到汗毛孔或皮下血管会产生明显疼痛,而不是酸胀感。如果针刺入后,患者仍感觉疼痛,一般是针刺到血管了,拔针时针孔多会出血。但血管符合上面所说的五个条件的前四个。针灸是不该针刺到血管上。但针刺经络可以调节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及血流速度。
美国的李永明博士发表过多篇关于经络的文章(聂广的博文 - 李永明关于针灸经络的研究文章)。还有一篇向大家推荐的文章是台湾清华大学的Shyang Chang教授写的关于经络系统和针灸作用机制综述。他在文章的第一部分:经络系统(The meridian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A comprehensive review. Part 1: The meridian system)中对经络进行了探讨(Taiwan J Obstet Gynecol. 2012 51:506-14)。在综述文献后,他总结出“经络系统被破译为神经血管束及更小的分支”的基础上,从数学角度提出了经络是混沌分形波连续体的理论(chaotic wave theory of fractal continu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