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空余的的时间里查阅翻了一下张爱玲,苏青等一些女作家的生平故事,期间也浏览了一下《简爱》的作者,勃朗特三姐妹的故事。其实以前也略微的了解这些声名显赫的文学女作家们的故事,只是这一次对他们的生平尤其是张爱玲的生平了解到更加透彻深刻了。当再次查询翻阅这些为世人带来旷世之作的伟大的女性作家们的生平时,心中也不由得对他们坎坷凄凉的命运感到唏嘘不已。
而或许正是因为女作家们曲折凄凉的经历,他们才更加能够敏锐的观察体察和感知生活,环境,时局中的一切的人,事,景,并变化为文字由着笔尖一点一丝的印刻在一张张的纸张中存留下来。因而即便故人已去,这些或平凡,或婉转,或跌宕的文字永久的留在了人世间做了她们曾经存在的见证!
人生的年轮一轮接着一轮永不停息停留的向前转动,一批的人走了,紧跟着又一批更有朝气和生命力的替补了上来,如此生生息息,永不停止。每个生命都在以不同的形式向前转动,然后在某个时刻嘎然而止。有人会留下一些年轮转动的痕迹,或文字,或书画,或一桩建筑,或雕刻亦或一个故事。而绝大多数的年轮在完成了自己的转动轨迹后即烟消云散,不曾留片点的踪迹在人世上,亦仿佛他们从未来过。而在后人们茶饭之余谈资之间,其实也难定义那些曾经转动过去的无记载或无记载的年轮中那样的形式是最好!
虽说人生的经历是财富和磨砺,但恐怕也没有哪一个人会自觉自愿的去选择一个跌宕曲折,凄婉凄凉的人生历程。大多数人倒都是更加愿意平平淡淡,平平安安的来经历自己人生年轮的轨迹,当嘎然而止时亦不留下任何一点的踪迹,所以人们常说平平安安,平平淡淡就是福。可是命运的年轮没得选,当有人临到的年轮是曲折,是凄婉,那人咬着牙,滴着血也要把它滚到属于自己的终点。可也因着这些或凄婉,或曲折而丰富的经历倒也多了常人没有的体验和体会,如又有心的记录了下来,就可存留后世验证了自己曾经在世上的年轮的轨踪,于是又有人说,这人可算是没白来世上走一遭了。所以说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角真是难以断定何种的生命轨迹是比起其它来说是好一些的了。
或许人生真的无最好,也事事难两全。属于张爱玲们的有鲜活的生命年轮虽是远去,但她却用文字的记录把她的年轮留在了世上。当后人在她遗留的文字中发出赞叹赞美时,殊不知她是用自己生命中泣血般的体会和经历才赋予了这些文字故事的魅力!
年少的时候很喜欢读书,可家里贫寒,父母并不会花额外的钱去买书。幼小的我在帮家人洗衣服的时候经常把父母忘在口袋里的一元两元的钱偷偷藏起来去集市上买书,为此被大人发现而挨了不少的责打。也记得有次因为看书看得太入迷,没有听见父亲吩咐自己要做事情,父亲在叫了几遍没有听到任何回应。气得找到呆在角落里完全沉浸在书中故事而忘了周围的我,一把得夺过我手中碰的书就大步进到厨房扔在了正在燃烧的火膛里。至今我都清晰的记着书在火膛燃烧时那一页一页的纸张顷刻之间化为灰烬时心中的无力和刺痛!
后来离家出门上学,学校里图书管倒是有大量的书可以免费阅读,可那时青春浮躁的心难以静不下来读那些高深,深层,沉重的名著书籍,有些读了,但也并不能体会其中的真正的意义。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当时只是热衷追捧沉迷于读一些轻松浅显的言情和武打小说。有时候甚至于为了追赶一本新到手的言情小说,可以在宿舍里同学都熟睡了的情况下,自己打着手电筒窝在被窝里偷偷的读到三更半夜,兴起时还会随着书中男女主角爱得死去活来,颇为艰辛艰难的故事情节泣不成声,泪如雨下。现在想想当时沉迷于那些浅薄而不真实的爱情故事并为之掉泪的行为着实的幼稚,可人生如没有经历一些的幼稚又哪能算完整和后来的成熟的蜕变呢,所以对那些看起来有些浪费时间幼稚的过往时光也不必过于的遗憾后悔了。
最近翻阅张爱玲的生平故事,倒也萌发了想静下心来好好的读一读那些以前没有读过或者读过并不懂得的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学著作,透过近半人生的经历和阅历,或许读起来会有更加的不一样感觉和体会了,也希望自己能说出做到。
民间中人们的行为为什么总是很不可思议?人性所决定的境遇促成‘达尔文文化’的现实主义-冷酷,铁石心肠?
谢谢楼上读文和留言!确实是不读张爱玲读其他人的故事也可以有如此的感想,只是对于我个人而言写这段文字的灵感来于我翻阅张爱玲的生平之后:)
幸福快乐,内心平和,一生顺遂的作者,很难写出惊世之作。作家好比袒露自己的伤口给读者看,越惊心动魄,越容易引发读者的怜惜和共鸣。好的作家要自恋又不能过于自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