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吟博客

一年一度归去来。人在路上,灵魂亦在路上。
正文

梦萦水木清华——就这样优雅地老去

(2014-12-07 12:41:54) 下一个

     十月的一天,我和朋友来到了清华。那天是周四,学校说要周末才对外开放,我们只好花40元打个“黑的”。
     “黑的”拐进加油站这条路。
     这路我熟,当年我和女儿走过不止一次。1996年,我陪女儿参加“全国中学生文艺冬令营”,她弹古筝获了第一,当年秋,清华免试予以录取。这以后,我去过几次清华,最后一次是在2000年,我与先生去替即将赴加国读研的女儿办理离校手续。
     这一别竟是14年!
     “黑的”就近把我们送到了朱自清的那爿荷塘。
     据载,这里原本是清咸丰帝旧居,曰“近春园”。
     某夜,朱先生披着融融月色,踱到了荷塘边,满塘的叶,花,苞,因风摇曳起舞,争相跃入朱先生的月色荷塘中。这一跃,荷们也是成就了自己,时至今日,仍那么鲜活······
     秋日的荷塘,已然没有往日的风姿,大片倒伏的半青半枯的残叶,杂乱无章的枯枝败草,把荷塘割裂零乱不堪。
     我依旧兴致盎然。端起相机拍个不停。
     许是朱先生的那一抹荷塘月色尚笼在我的心田?
     许是女儿那青春靓丽的身影已烙在了荷塘的底版上?
     皆有可能。
     荷塘对岸那红红绿绿的长亭接短亭,倒是一景。好些中老年朋友在那里看书看报,下棋聊天,好不惬意。   
     我们变换角度拍照,想想也该变换“频道”了。于是,我们拾级而上,拐来拐去,又看到路边左侧一大片湖水。清华园说是有两湖一塘,大概这就是之一吧。 湖中尚无一物,只有树影婆娑的岸边,几个钓翁悠闲垂钓。
     我们一路行行摄摄,行到主干道清华路,只见几个小年轻在路口高高垒起的几叠石雕书册前拍照。看过国内形神逼真,国外简约写意等石雕,还没见过如此寥寥数笔,如此新颖创意的作品。我定睛端详了好一会,没挪脚。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蹒跚走到“书册”边,在一条长靠背椅上坐了下来。夕阳中,静静端坐的老太,那份安详自若,那种随意自在,无不触碰我频频举起手中的单反相机。
     我突发其想,倘若在这“水木湛清华”的静雅清丽校园中,在这浓浓书香熏染的氛围里 ,就这样老去,优雅地老去,岂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长亭接短亭······



                                           偶拾


    
                                       拾级而上



                                        悠闲钓翁

                                        
                                             岁月静好



                                              优雅老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da124 回复 悄悄话 埋段洪水的地方
jiajin 回复 悄悄话 我是老清华,清华畢业,一生在此工作,見証了六十多年来的发展。
你的叙述和照片很親切。谢谢你!
沉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omaninhome' 的评论 : 谢谢光顾与赏析!
womaninhome 回复 悄悄话 文字优美,照片漂亮,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荷塘月色的诞生地啊。
沉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微波仙子' 的评论 : 哦,他们现在也在美国吗?我俩可都是清华学子的家属,怎能不亲切?你说是吗?
沉吟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swj2000' 的评论 : 老了,不中用了······不过,还是要谢谢你的褒奖。文学城评论不知怎么搞的,右边末尾看不到。不好意思啊······
swj2000 回复 悄悄话 你看着这么年轻,女儿都这么大了?真不错。谢谢分享。看到了水木清华和荒岛近春园遗址。这书册和长亭连短亭是不是后来建的?
微波仙子 回复 悄悄话 我哥我侄儿都是清华毕业的,所以看了你的照片好亲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