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2017-02-22 09:41:55) 下一个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妙:道之奥妙,事物背后的原因,是无形的,属灵的层次,是道。

徼:有形的,被造之物,是结果,是肉眼可见,世俗智力能够理解的部分。

欲:这是《道德经》前10个最关键的词之一。不少学者把它看成可有可无的虚词,语气词,
就离道太远了

犹太版道德经,即《圣经》中说:有罪之人不能见神的面。因为神的至洁与公义,污秽的人见神必被击杀。因此才有了基督耶稣作为代罪羔羊为我们赎罪,
洁净我们,世人才得以藉着耶稣与神沟通。

这时人的心被洁净,变回到了亚当夏娃吃禁果之前的原装本心。这个本心与上帝的心是同频率的,能互动的。

?再看老子的《道德经》,无欲才能见其妙。换句话说---有欲不能见其妙。看得出与犹太版道德经中,经义的一致性---有罪之人不能见上帝的面。

那么“道”是上帝吗?犹太版道德经约翰福音中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犹太版的道德经不同版本翻译中,神与上帝通用。

这不是说牵强附会,不管地球谁创造,谁管里理,虽然众说纷纭,但事实只能有一个。无论谁找到正确答案都应该是一样的。

这么说“欲”就是基督教中的“罪”。
我们期望与道沟通,如何才能做到呢?

基督教中有基督为世人舍命赎罪,他们能与道沟通。可我们《道德经》没有清除人“欲”的程序方法呀?

基督教这个程序清洗人的罪后,人对不义之事是:不想去做。

咱们文化告诉我们,对不义之事:不要去做。
意思就是“憋着点”。他们不想去做不用“憋”着。咱们得“憋着点”。

问题是,要是憋不住呢?

这可不是瞎说,看那“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不是被批臭丢弃了吗?其实程颢、程颐、和朱熹他们已经离道很近了,但没有找到去除人欲望的方法。大家控制啊控制,最后没控制住…就反过头来骂他们。

不是说咱的《道德经》不完善,而是“道”有他本身的时间表。老子《道德经》是在2600年前,基督赎罪说是在老子《道德经》之后600多年。时间差导致了两经内容的差异。

可是,我们怎么办?

我老师的建议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可以藉着耶稣基督把我们的罪,就是“欲”清洗掉。从而达到无欲状态,然后去见《道德经》中的道。可称之为“戴道入道”。

这样原句就很好理解了:

无罪无欲,才能与道沟通,即看无形,听无声。
有罪有欲,只能看被造的有型之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