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儿子沟通的四个宝盒 (转贴)
(2012-10-26 10:14:48)
下一个
在和儿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四个宝盒。这四个宝盒不但加强了我与儿子的沟通,而且让我和儿子享受到游戏般的快乐。
优点宝盒
儿子渐渐长大,有时会对是非概念难以分清。为了让儿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我 建立了一个优点宝盒。宝盒是用家里装药的小纸盒改装的,前面留一开口处,上面写上四个大字:“优点宝盒”,每天挖掘儿子的一两个优点,把它写下来,放进优 点宝盒里。半个月或一个月后,找一个傍晚,泡壶茶,备碟小点心,从宝盒里取出儿子的“优点”,和全家人一起分享孩子的好。并注意时常把孩子在家里的进步当 着孩子的面告诉幼儿园的老师。
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高兴的对我说:“爸爸,幼儿园老师今天表扬我 了。”我问:“为什么?”儿子说:“有一个小朋友的书本弄脏了,我把我的借给她用了。”儿子说完,高兴的跑到我的身边,问:“爸爸,这算一个优点吗?”我 立即点点头:“乐于帮助别人,当然是优点了。”说完,我立即拿过一个用装药小纸盒做成的优点盒,把儿子今天这个优异的的表现写到一张纸条上,放到优点盒 里。到了年底,我把宝盒打开,和儿子一起分门别类的进行登记,有的是他助人为乐的故事,有的是认真学习的情况,还有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这些优点成为儿子 努力的动力,也成为我和儿子交流的素材。
随着孩子的年龄渐长,得到的表扬却在逐渐减少。优点宝盒能让家长的表扬坚持下去,也会让孩子的优点长期保持下去。
点评:
比马龙定律认为:“你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便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点出一个关键,父母善于捕捉孩子的优点,孩子会变得更讨人喜欢。
幽默宝盒
都说童言无忌。孩子们往往会“妙语惊人”,或在不经意间说出一些让大人捧腹 的实话,或自觉不自觉的做些有趣搞笑的事情。做个“幽默宝盒”,把孩子每天的趣事和妙语记录下来放进去。比如大人不小心弄坏花瓶,正在懊恼不已时,儿子会 冒出一句:“哎哟,花瓶摔跤了,送医院吧。”我便把它记下来放进宝盒。或者是:“宝贝,爸爸不喜欢你了,回头让花花教训她。”(注:花花是我们家的宠物 狗)。
听到孩子讲述学校里的小笑话,我也要自己写下来,放到幽默宝盒里。譬如有次从学校回来,他结结巴巴的对我说:“爸爸,有块石头跌倒了,把姐姐绊的跌了一跤。”开始,我们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情,在他反复诉说以及表演中,才知道是一块石头绊倒了他幼儿园一位大姐姐同学。
为了丰富宝盒的内容,有时我还引导孩子一起编幽默故事。把他学过的那些脑筋急转弯,以及有趣的智力小故事重新编写,放到宝盒里。
点评:研究指出,成长于幽默家庭的孩子更具有创造力,凡事爱动脑筋,会给烦恼找阶梯,替压力找出口,让心情好起来—这样的孩子离成功更近。
猜心宝盒
儿子大约是自己有了本事,有时会和我们顶嘴。也有时会因为在幼儿园和其他小朋友呕气,回来撅着嘴不高兴,但无论我们怎么问他就是不说。于是,我心生一计,又做了一个“猜心宝盒”,把我们和孩子彼此猜不透的心思和解答放进去。
比如,有天儿子不认真吃饭,还和我顶嘴,我往猜心宝盒里放进一张纸条,写上:“爸爸怎么惹你生气了,爸爸要是做错了,你指出来好吗?”没多久,儿子也放进一张纸条:“我画画,她站在边上看,还不停的纠正我,说我画得不像,还强迫我重画……”
还有一次,从幼儿园回来就不高兴,撅着嘴在那里生气,问他为什么,只是掉泪 却什么也不说。于是,我写了一张猜心纸条放到猜心宝盒里,然后暗示儿子,打开宝盒看看,里面有什么?儿子打开宝盒,然后写了一张纸条放进去,我才知道,原 来今天幼儿园的老师表扬了别的同学,没有表扬他。
点评:
即使是儿童心理学家,也猜不透儿童全部的心思。借助猜心宝盒可以了解孩子某些行为背后的意思,并进一步和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
创意宝盒
为了锻炼儿子的思维能力和创意,我还做了一个“创意宝盒”,有时,可能就是一个我在网上看到的好的脑筋急转弯,请他猜一下,有时,则是一个谜语,还有时放进去一个推理的小故事或者是一个小问题。
例如放进一张纸条,写上:“一逃犯正在一间小屋里睡觉,公安人员悄悄包围过去,再忽然破门而入……结果怎样?”儿子把答案放进宝盒:“有以下可能:逮住了逃犯、逃犯跳窗跑了、逃犯被打死、逃犯沿着挖好的地道跑到马路上搭车溜了……”
有次,儿子也想考考我,写了一张纸条放到创意宝盒里,纸条里写道:“什么东西天气越热,它爬的越高?”思来想去,我都没有想出好的答案,最后儿子急了,大声的嚷出来:“爸爸真笨,是温度计啊!”我这才恍然大悟。
我们家要装修房子,我写了一张纸条放到创意宝盒。纸条上说:“儿子,这次你的卧室要什么颜色?”儿子看到了,马上和我讨论起来。最后,我们基本是按照他的设想给他装修的卧室。一进门迎面墙上是蓝色的大海,转过身去是几只螃蟹在沙滩上爬。别说,还真挺漂亮的。
点评:未来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创意,它是一种举一反三的能耐。孩子们现在多半只能举一反一,因为我们很少让他思考、想像,少了独立的意见,创意便不见了。别以为孩子什么都不会,只要大人乐于提供机会,他也有可能什么都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