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电影里的笑话

(2014-04-03 20:34:02) 下一个
 
电影里的笑话

这就是一个引子,希望大伙儿添油加醋,辣椒,胡椒面,生葱,大姜都上,扔砖头也行,但要狠,有味儿,有趣,让大家笑掉大牙,丢了下巴才好!

军事战争片
骑兵篇
我骑兵出身,喜欢看有马的电影,但每次一看,都弄得啼笑皆非。那马,那骑马的姿势,那喊马的口令,真是荒唐,距离现实相差甚远,反映了电影制作懒惰,不郑重,抄袭。笑话百出。
最常见到的是:一上马就大喊:驾!启动;宇!停;
这原本是北方车老板用语,现在发展到世界语了。请看电影:
不管是现代骑手,江南才子,武林小姐,少林和尚,古代骑兵,成吉思汗,西域可汗,我大清乾隆皇帝,异国帝王,一骑上马,一律扯着脖子,大喊:驾啊啊!宇
真正骑兵,是不喊口令的,只是通过,手持疆的操作,两腿夹马的动作,身体重心的倾斜,来让马体会主人意志, 不妨设想一下,对于正在隐蔽潜伏在森林,和峡谷的骑兵,外人假如喊一声驾!那马不都跑了?
对正在冲锋陷阵的骑兵,旁人喊一声 宇, 那时什么结果?那马不都停了?骑手都要摔下来!
 
革命历史战斗篇
老红军,老八路各个穿着灰色化纤的确良,一尘不染,个个吃的油头粉面`,一连横肉,活像一个夜总会老板,或是一个脑满肠肥的大厨。那大肚皮上海挎着一个绣花小手枪。

我想当时的真实写照应该是一个饥肠辘辘,破衣烂衫,但是脸廓清瘦,目光炯炯,眼睛里透出一种狂热意志的革命者!由于环境的险恶,战斗的激烈,每个指挥员,同时也是战斗员,一般都是挎着盒子枪,小手枪只是第二支枪,暗藏在身上。
小日本官儿不拿王八盒子(14年式),却拿着我军59式马卡洛夫9毫米。三大战役,解放军端着1956式(60年代才装备)冲锋枪,满山遍野的冲锋- 早就实现现代化了!

中抢后的精彩动作 - 前侧空翻,转体360度下杠 - 看来是培养体操冠军的捷径,需要中两枪,才能完成。

警匪片拿枪的姿势更可笑

双手持枪,枪口朝上,举着,不知啥时候从好莱坞学来这傻样之后,居然成为警匪片的规范动作!

打美国FBI曾用了一段之后,好莱坞片子一演,立马风靡世界,人人效仿,都是这怂样。。。

其实打使用手枪二百年以来,主要是单手提枪运动(并且枪口冲下),最近听说美国FBI又改回来了,枪口冲下,说是这样好,反应最快,也安全;blablablaaaa!

这枪响以后,震撼!一般手枪里装6-7发子弹,一响枪,可不得了,嘟嘟嘟,嗒嗒嗒,直放出二百多发,真是超级武器!



爱情篇, 不多说了。

没外景,从始至终, 就是俩人儿,在车里打电话,饭馆儿吃饭,从这张脸蛋儿到那张张脸蛋儿,外面的世界一点儿也不表现,也太便宜了吧!

酸的腮帮子直抽筋儿。。。

大伙儿扔砖头,猛砸!
 
总结起来:

三个字儿:烂,懒,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xiaoji 回复 悄悄话 同志们都转移了吗?这是我的党费。。。班长!班长!。。。
降魔 回复 悄悄话 中国电影不如印度电影,为什么?

学生不如老师啊!

中国佛教文化与印度情结——我所认识的印度
心猿意马 新浪博客 2010-11-20

也许是受《西游记》的影响吧,本人从小就对印度及印度文化情有独钟,长期以来一直利用业余时间收集与印度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几年前更是有幸到印度走马观花地呆了十几天,对印度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本人将陆续通过此吧发表一些对印度方方面面的一些浅见和图片,不当之处请各位网友指正。

最后声明一点:本人发表的文章,只代表本人的立场和观点,其中的一些数据和资料以官方发表的为准,在此仅供网友们参考。

中国佛教文化与印度情结——我所认识的印度

不管我们承认还是不承认,在中国人的骨子里,都或多或少地有一点印度情结,这种情结不仅潜移默化到我们的日常生活里,还渗透到我们的文化和生活习俗中,以致使我们习以为常到无知无觉的地步。

毫无疑问,这种印度情结是由于佛教在中国长达近二千年的传播和普及形成的,而佛教的发源地,就是被古人称为“天竺国”的古印度。

受佛教的影响,在一般中国人(更不要说佛教徒了)的心目中,古印度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所在地,是佛祖、菩萨、罗汉、僧众讲经说法的场所,是苦难众生向往的天堂。于是,就有了唐玄奘和尚历经艰险到古印度取经的壮举,也就有了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脍炙人口的动人故事。

从魏晋到清朝,几乎历代皇帝均推崇佛教,拜释迦牟尼为普世圣贤、阿弥佛陀为至尊佛祖、观世音为救世菩萨,整个社会也上行下效,于是乎整个华夏大地庙宇林立、梵音袅袅,信徒众众、户户拜佛,中国也有了“妙香佛国”的美誉。而作为佛教发源地的印度,却渐渐地被印度教、伊斯兰教所取代,昔日鼎盛的辉煌早已销声匿迹,成为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典范。

佛教几乎与印度教同时起步,至今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据专家考证,最初的佛教只是印度教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今印度北部和尼泊尔南部恒河流域的一片地区。二千五百多年前,一位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长子悉达多?乔答摩(因他是释迦族的王子,所以后来他的弟子又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的圣人)抛弃俗念毅然出家,经过六年的修行,彻底觉悟了一切宇宙和人生的道理后开悟成佛,并将他所体悟到的解脱生死和一切烦恼的方法,向当时的印度社会宣扬传道了四十九年。从此,佛教正式确立了独立宗教的地位。

公元前324~185年的孔雀王朝,是印度佛教的鼎盛时期,佛教被阿育王定为印度的国教。这时的印度距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已经有三百多年了,期间经历了七位持法者,进行过两次大结集。佛教的“四谛”、“五蕴”、“八苦”、“众生平等”的思想也广泛传布到印度本土的千家万户,但与这时的耆那教、婆罗门教、阿耆昆伽教等印度的其他主要宗教相比,并未取得压倒性优势,更未传布到印度以外的地区,而随着佛教传播的进行,其内部也分化成了不同的教派。直到阿育王皈依佛教之后,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才取得了质的飞跃。当时印度海上交通发达,对外关系活跃,阿育王甚至发动佛教信徒远赴国外传播佛教以扩大政治影响,佛教由此便逐渐向亚洲其它各国传播。佛教传入各国各地区以后,又与当地的思想意识、宗教教义相结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成为许多国家的国教。

印度佛教经过五百年的传流,才通过西域(今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阿富汗、乌兹别克等国以及中国的新疆、甘肃)的古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内地,中国后汉明帝的时代,已经有了关于佛教传入的文字记载。在中国经过五百多年的传播及发展,由于和中国儒家及道家文化的相互激扬,便形成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国佛教。佛教经过近二千年在中国持续不断的传播和发展,又经过中国历代统治阶层的推崇和普及,其影响之大、分布之广是中国的其他宗教所不能望及的。可以说,佛教的发源地虽在印度,而真正将佛教发扬光大的是中国。

中国佛教有三大系统,即汉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和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以华严宗、禅宗为主,属大乘佛教,是印度佛教流传到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特色结合后的佛教,中国内地绝大多数均信仰这一教派的禅宗,又自唐代后东渐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成为东北亚各国主要的教派。南传上座部佛教原称小乘佛教,但据说“小乘佛教”有贬损之意而改为现称,是经由印度洋东部沿岸(今孟加拉、缅甸)通过古身毒道(又称南方丝绸之路)传播过来的,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德宏、临沧、西双版纳等傣族、阿昌族、德昂族聚居的地区以及东南亚大部分国家。藏传佛教又称密教或喇嘛教,分格鲁派(黄教)、宁玛派(红教)、噶举派(白教)、噶当派(青教)、萨迦派(花教)等几个教派,是从印度经尼泊尔翻越喜马拉雅山传播过来的,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藏族聚居的省份以及华北、东北等信仰藏传佛教的蒙古族和满族聚居的一些地区。

有意思的是,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一门宗教,在佛教在中国尚未立足时就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扎下了根基,但随着佛教的逐渐普及和推崇,道教的信徒大量流失而转向信仰佛教,道教的影响日益式微。也许是出于统治的需要或者是不忍心让本土的宗教被外来宗教所排斥,自明代起,统治阶层倡导“佛道合一”,也就是佛教、道教的教义互为补充,佛教、道教的偶像互相供奉,佛中有道,道中有佛。于是,明朝以后建盖的庙宇中,我们就经常看到一个庙中既有佛祖的塑像又有道教的塑像这个有趣的景象,就连道教的至尊太上老君,也被冠上了“南无无量寿佛”的尊号。佛教与道教在中国相安无事、和谐相处,不仅统治阶层高兴,中国的老百姓也欢迎,至少去一个庙就可以拜两个神,可谓是皆大欢喜,只有咱中国特色的宗教才能做到。这个现象,被古典名著《西游记》表现得淋漓尽致——齐天大圣孙悟空一会儿跑到道教的太平天宫与玉皇大帝嬉笑怒骂,一会儿又跑到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找佛祖如来评论是非,最后把我们看的云里雾里的,已分不清哪个是佛教里的菩萨,哪个是道教中的圣人……

写到这里,我们已不难看出:正是佛教,让中国人认识了印度,并或多或少的将印度文化和习俗融合到中国的文化和习俗中来。由于佛教的因素,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印度充满了崇敬之情和无比向往之地。尽管中国与印度互为近邻,但由于青藏高原和沙漠戈壁的阻隔,自然条件及生存环境极端恶劣,历史上鲜有中国人去过印度,更增加了国人对印度的神秘感和好奇心。

然而,理想与现实是极不相称的。今天的印度,与我们想象中的“印度”完全不能相提并论。印度自中世纪后,婆罗门教(今印度教)卷土重来,印度佛教逐渐为婆罗门教所融化,到十三世纪开始走向了衰落。曾经盛极一时的佛教,现已沦落至继印度教(信徒占全国人口比例的82%,约8亿3000万人)、伊斯兰教(信徒占全国人口比例的12%,约1亿3000万人)、锡克教(信徒占全国人口比例的2%,约2100万人)之后的第四大宗教(信徒占全国人口比例的0.5%,约260万人,而这些佛教信徒现在所信仰的印度佛教,也是一种与婆罗门教的混合体,跟以前的佛教相去甚远);昔日的佛教圣地,现在或已成为其他宗教的场所,或只留下一片断壁残垣,甚至烟消云灭,早已不知寻踪。

毋庸置疑,古印度人发明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充分展示了古印度人的精神智慧和文化才能,为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然而,这一无与伦比的精神财富却又被印度人轻易地冷落和抛弃了。幸运的是,佛教的精髓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生根开花,进而枝叶繁茂、硕果累累,没有遭到像印度那样的命运,否则的话,今天的世界,完全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中国是受印度佛教文化影响最大、最广、最深的国家,是印度佛教文化的最大受益者和实惠者。印度佛教文化从被中国文化所接受,到被融会贯通到中国文化的每一个层面和角落,走过了长达二千年的历程。尽管半个世纪以来,由于政治原因两国之间产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在这种气氛的影响下,有些中国人对印度产生了负面的曲解,对当今印度的一些社会状况包括印度人民的一些生活习俗表示不可理喻或无法接受而发表了许多不够尊重甚至伤害印度人民感情的言论(本人将在以后的文章中专题论及),但这只不过是双方历史交流长河中短短的一段湍流,中印两国人民之间(政府之间的关系概当别论)悠久的友好交往和互相尊重才是主流。中国人自古讲究“知恩图报”的美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古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作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善良淳朴的印度人民表示轻蔑和不敬呢?
jzhou2 回复 悄悄话 难道你喜欢看国产片,佩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