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武井(George Takei,武井穗鄉)先生因他在科幻电视剧Star Trek中的角色而世界知名。今天,他又登上了百老汇的舞台,参演一部新的舞台剧制作 - Allegiance -《忠诚》。《忠诚》叙述了武井先生的一段童年往事:珍珠港事件后,日裔美国人被迫离开家园住进集中营,年幼的乔治也就随父母在集中营里度过了四年的光阴。他还能记得,集中营里学校在每天上课之前是要作'忠诚宣誓'的;孩子们面对星条旗一起背诵着:“… 自由公正人人皆享”,而他们的身后,就是那道隔断了自由和平等的铁丝网。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恐怕还难以体会这里面扑面而来的讽刺意味。
今天的人们都会觉得那件事彻底的不可思议。70年过去,这个世界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长大后的武井到好莱坞去闯天下,有幸被选中扮演星际飞船的舵手苏鲁上尉,从此一举成名。苏鲁上校的角色是好莱坞努力摆脱stereotype的最早尝试 - 不是因为星际旅行必须有一位东亚人来担当舵手,只是这个舵手碰巧是个东方人罢了,与肤色全不相干。这之前,银屏荧屏上的非白人基本上只能充当一类小跟班的角儿,就像Lone Ranger里的那位印第安sidekick Tonto,操着观众想当然应该如此的印第安式英语说着话,"Ke-mo sah-bee, me fight good for you!" 为他的白人大侠去出生入死。
武井先生在谈到他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时曾经说,'出柜'的说法其实并不恰当,那好像是说打开一扇门,一下就出来了。而真实的经历却像是走过一条隧道,开始很窄很窄,终于渐渐地宽阔了起来。他的话实在是我们这个社会演进变化最恰当的描述。鲁迅说:“地上本来没有路,人走的多了,也便成了路”。在这一方土地上,人们有着'把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一条大路来'的权利。真好!靠着每个人的努力,社会可以变得越来越宽容平等大度,让这个国家和小乔治一起长大,走出集中营,走上百老汇的舞台为后人们讲述这段历史。这里面当然也少不了日裔美国人自身的努力、自身的成长。
不难想象,当年的日本新移民们也会像今天这里的中国人那样,看到他们的故国强大了,可以与世界强国相抗衡了,根深蒂固的集体意识和民族认同使他们自然地为其站脚助威打气,并不在乎那是否一个邪恶帝国的崛起 - 日本人终于有机会去和列强们一起玩弱肉强食的勾当了,多么骄傲多么自豪!他们和他们的故国都没有能力理解的是,美国正在引领世界走出殖民主义的旧时代,而他们却站在了反动的一方。从这个角度观察,美国政府当年的做法真的就是全无道理的吗?对这些日裔新移民难道就不该有所警惕?
乔治和他的小伙伴们是日裔集中营的无辜受害者,这件事毋庸置疑。但他们的父辈们是不是也有些不该推卸的责任呢?当然也可以说,那些鼓噪喧哗摇旗呐喊的只是少数人,还有一个'沉默的大多数',他们不想关心这些'大事',只是在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为后代也为自己在这块土地上开创一片天地。但是正因为他们的'沉默',他们就能以为自己可以全无责任无须担当?
'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存在过吗?
'铁丝网里面的忠诚宣誓',它真的是那么不可思议吗?
如果它再一次发生在一代无辜的孩子们身上,那将会是对谁的讽刺?
是这样的。而且不但政府,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理解也仍然停滞在百年以前。中共在其中当然是起了极坏的作用,但是中国人的认知能力也使得他们难以走出丛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很能代表中国人整体的认知,这和二战前的日本政府和日本人对世界的认识是相似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眼盲的人们,你再指点他们也不可能看到。
Ken Burn的那个片子确实是有些煽情。有意思的一点内容是日裔对大自然发自内心的钟爱,和他们在国家公园的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中国人只露了一小脸儿 - 老罗斯福的大厨。呵呵。
假设美中交恶,打起来了,对这个不断'舞红旗'喧嚣效忠中国的中国裔族群,应当限制他们的自由吗?可以相信他们吗?集中营太简单粗暴,有什么别的有效的管理办法?
二战时的日裔是否对这个国家忠诚?这个问题要由武井先生的父辈们回答。
今天的中国裔(华裔打击面太宽,中国裔吧)的忠诚有问题吗?看一看文学城,我有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