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加拿大的 “感恩节”。女儿回家来过长周末,也给父母亲带回一盒中秋月饼。
虽说这已经是过了 “节气” 的月饼,她爸爸还是兴致勃勃地打开了。拆开一看,“嗬嗬,每个月饼都缺了一块”。
还在女儿解释之前,妈妈其实已经全部理解了她的心。当然,女儿接着就说出,“我只买了一盒,里面都是不同的品种。尝到很好吃,所以每种都留着给你们拿回来了”。又说,“买多了,妈妈要骂的”。
拿起一个带缺口的月饼,妈妈的眼泪都掉下来了。因为这表示着,女儿在吃着这一口 “好吃” 的月饼时分,她心中想着的是要将美好分享给她的父母。
几周前,就听到女儿说,她要连续两个周末值班,所以中秋节期间都不会回家。
九月三号,中秋的前一日,和女儿联系时,就听见她说,次日要单独过中秋。她自己已经在 “大统华” 买了特喜爱的 “枣泥核桃蛋黄月”,还有一盒内装多种味道的月饼。当时也告诉她,我买的是 “豆沙和莲蓉月”。而她的反应,只是比较乖巧的 “哦” 了一声。其实我听出,她想说的是,每年你都买莲蓉味,没有新意。
女儿是一个专业医生。工作后,无论任何节日,都要给父母送来礼物,不乏比较昂贵的。但也因此常常受到母亲的教训:爱是一分真情,不仅仅是钱财代表的。你妈妈并不看重物质的东西。你想表达孝敬父母,是得用你的 “心”。
看着这些被孩子咬缺的月饼,母亲不禁又破涕为笑。这个在北美长大的孩子,能留下大半个月饼带回家来,她是在用心体贴着父母,领会着我们中华传统,“心意”,“孝敬”,甘苦与共的文化境界。
雨霏霏的夜晚,窗外见不着月华的银辉。一家人品尝着貌似不足圆满的月饼,却更是感到一番别样完美情深的中秋感恩节。
欣慰和感恩,同飞!
参见博文:
谢谢迩冬!
女儿更亲她老爸,我是那个严厉的妈妈:)
大家分着吃,也是我们华人家庭的传统方式。很高兴下一代在北美的人文环境中长大,也能承继中华式文化亲情的精髓。女儿总的来说很乖,但还是有很多不足。
谢谢小声音妹妹!
我们家这次也是,朋友送了一盒月饼,里面有不同品种,家里人分着吃,每样尝一点:))
还有的时候很气人的:)
旁述的目的就是要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青春期的孩子一般都比较粗心,倔强。我女儿也是一样的,都有这个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孩子会有很显著的变化。
我那个时候,简言有两个方式,一是爱戴长辈,做表率;二是旁敲侧击几句,让她听见就行了。别的好孩子的榜样,要旁述:)
谢谢欣赏和鼓励!
谢谢鼓励!
这个孩子坚毅,能干,更是非常仁爱善良。作为父母,真是感到欣喜,为她骄傲。
我看了下另一张照片,绿色的月饼也是用了刀切的。就是这种酥皮不好切,很容易弄烂而已。但是换个另外角度的图片,就可以看出:
https://www.flickr.com/photos/77422538@N05/37367641050/in/dateposted-public/
从照片上看,只有绿色薄荷味那个月饼可能是咬了一口。其余,都是用刀切的。所以,我这篇博文的题目应该修改一下。
头一天女儿说的给自己买了盒月饼。
她说尝到好吃,就想到要给妈妈爸爸拿回来。于是,我从图片中看,后面的就改用刀切了哈:)
一个月饼的记忆 (2013-09-16 19:49:24)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就要来临了。一家人团圆,品尝月饼的美好时分也随之徜徉而至。
记忆中曾经有两次月饼是那么的好吃,难以忘怀。
第一次是在童年时代。也是中秋前夕,我爸爸妈妈终于请到假,回了一次家。那个年代,我跟着姐姐,几乎是看不到家里大人的。爸爸是个才子,最喜爱弄文唱诗。即便是在那么艰难的时刻,他也忘不了去 “杜甫草堂” 过中秋。
那天,父母邀约了姨婆,和姨爷爷,一起去了草堂公园。(其实都是认来的干亲戚)。路上我就听到姨婆说,她带了自己包的野菜包子。我听得好有兴趣,心里一直都惦着那个包子。
到了草堂,爸爸带着我和姐姐去公园里的陈列室,看杜甫的诗作。那时仅有几个馆,诗文画作也并不太多。可是父亲就是乐于往返那里,而且一进去就不走。不知那许诗里画间,留藏了他多少的寄意缱绻。我那时看也看不懂,跟着他们后面,不断地吵,“我要走了,我要去吃包子”。看着大人没怎么理我,索性自己走了。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后来游人把我送到了公园办公室,广播里把父母找来了。我爸爸最爱我,急得掉了魂一样。见到我,一把抓过来,打了一个耳巴子。后来我一直哭,爸爸心疼我,跑到公园茶铺点心店,给我买了一个月饼。姨爷爷看着不断地说,划得来,我都要干,挨个耳巴子,换个大月饼。我破涕为笑,独享了一个大月饼,那个月饼真好吃啊。其实那个时候,父母的工资都很高,爸爸30多岁的时候,已经有三位数的工资。只是我妈妈最喜爱帮助穷人,因为她自己己受过很多的穷寒。。。 父母对我们孩子最严格了,总是穿旧衣服。当然,中秋吃月饼,每人只有一个。
第二次最难忘的月饼,是在温哥华读书的第一年。中秋节到了,我和老公去了Main St 的大班饼店。那天买月饼的人并不多,店员很殷勤给我们介绍了几种月饼。
问了一下价格,吓了一跳,$4.50 一个。
那时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我们说要想一下。跑到店外,两个人商量,买不买。先说不买,然后又进去看一眼,好诱人的月饼。老公看我很羡慕的样,最后决定买了一个五仁蛋黄月。我们俩把那个月饼慢慢分了,又甜蜜,又得意,又心疼那$4.50。那个时候,每花一笔钱,都要换算成人民币,计算一下,划得来不。
20多个中秋,我们从一分钱都没有,走出国门,于今,就这样站立起来了。
每次中秋吃月饼,都要回忆温哥华的那个最温馨的月饼。老公今天又说,你现在想买多少就买多少。而我的回答一成不变:每人只有一个,随时都还可以过回那种艰苦的挑战生活。
这是另一篇:
孩儿送来的月饼,清秋看“红月”
(2015-09-30 06:07:06)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9101/201509/189280.html
今年的月饼和往年的不一样,来得特别早,来得也很多。
月饼的事,多少年来,都是按照贯习,只买一盒。一家人,一人一个。而且,也习惯了只是在中秋节前的一两天购买,因为这时的商家,大都要打折出售。
月饼中,有很多往事,常常撩动心田的记忆。
曾经有两次忘不了的月饼经历,都是只有“一个”月饼。无关风月,却是岁月中的“贫贱”亲情,爱华凝聚。一次是文革中遭难落魄的父亲;一次是从大陆初到温哥华,买不起“月饼”的我们(参见:一个月饼的记忆)。
今年的月饼,又是那样的难以忘却:那是来自孩儿的爱。
还是在月饼初上的时候,女儿就打电话来告诉,九月的工作时间表已经拿到。中秋要值班(on call),不能与父母共度了。“下周回家,想给家里买点东西,不知妈妈想要什么礼物”?其实什么都不需要,为了成全孩子的心意,叫她“那就买一盒月饼”吧。
几天后,孩儿提来大盒小盒,将月饼摆了一桌子。还说是专门跑到“大统华”买来的,因为那里的质量好,品牌多。不免有些愠怒,“叫你买一盒,你买那么多来干什么”?明明知道“只吃一个月饼的”。这是诚心为难“母意”。孩子冲着她爸扮鬼脸。。。先生赶快出来打圆场,说“她是一番好意嘛”。
说实话,大陆移民家庭,孩子主要接受西方教育,今后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中国文化传统,敬爱长辈,体贴父母,心中是有些忐忑的。
那日夜晚,阅读了女儿的“专博”,里面有一篇长长的新文,写的都是她的妈妈。其中透露出的亲密理解,字字都让人感动掉泪。实在没有想到,不经意中,孩儿就长大了。而传统东方家庭下生成的亲情观念,任凭漂流在异乡,任凭主流文化的异同,无形中,已经根植在孩儿的内心。
第一次给父母买回的月饼,虽然违背了“一个月饼”的传统,却有她精心的挑选,多种样式,集聚了孩儿的一番爱心,孝敬。其实,我们自己也正是这样对待姐妹父母的。每次回家,买回的东西,几乎都要“被骂”。这种“骂”和“被骂”,正是一种极致的“家人的温暖”。这种格局,又如此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下一代。
九月份,家里的活很多,正在请人整修厨房,也有自己维修部分。好多天,都没时间关注新闻。中秋节前,也是女儿,专门打电话来知会,“明晚,有月全食”。
原来,这是自1900年以来,第5次,超级大月亮偕同月全食盛景。届时,万里长天上,将托起一轮浩翰红色心月。下一次,预测要再等33年,还必须碰上晴天。而且,还会再是中秋节吗?
太难得的机缘!
绝不想错过。傍晚八点,早早就带动先生,他更是架起望远镜,在前院满心期待。也因此闹动了邻里,几家人,都出来,翘首仰盼。等了一个多小时,没有动静。先生开始怀疑,是否“弄错了”。说他有太多工作要做,明早,五点就得提前去公司。
喃喃地笑嗔,“千年等一回,你急什么啊”?
直到九点过,红月,才姗姗来临。此时,已经挪移到后院,一边品味着别致多样的月饼和香茶,一边观赏着不一样的心月,曼曼开启。皓月先是褪去了那一皎明亮洁白的外衣,换成红晕楚楚,微微来袭。当时,满天都是亮晶晶的小星星,也好像众星在环围高歌,捧出一轮彤月天后。历时一个多小时,红月渐渐隐去,逡巡间也带走了天海中欢颜的小星星。这时,潮红的浩海天际上,只有寂静渺渺,和白云朵朵,片片。
不知谁在天宇作彩,导演了这样一幕精彩绝伦的清秋“霓裳羽衣舞”?
你可以读读以前写的博文:
流动的亲情,女儿背回来的成都“南台月饼”
(2016-10-03 07:42:07)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59101/201610/1401936.html
爱是,心的灵犀
爱是,心的契约
这些年的金秋时分,都要回到故乡探望亲人,陪年迈的母亲度过中秋或是国庆。能给长辈献上一点孝敬,表达儿女的感恩,看看他们的笑脸,是游子莫大的慰籍。
第一次回国,是带着六岁的女儿同行。那也是孩子来到北美的第二年。女儿是由父母姐姐带大的,对爷爷姥姥姨妈有深厚的感情。那一次,看着妈妈准备礼物行装回国,她高兴地像个小蝴蝶,穿来穿去。不时还会偷偷塞进些送给小表姐的糖果小玩意。还有,她要给爷爷姥姥看的,思念他们的画作。
每次回去,总是带去两个满满的大箱子;离开时,也同样带回两个大箱子:那是父母姐姐打点,在里面装满了食品和衣物。多少年来,已经说不清楚有多少次这样来来回回的旅程。女儿,也就在这种流动的亲情进程中长大了。
今秋,女儿已经独立工作了。还在早春的时候,就给妈妈打商量:“九月份,我想回去看姥姥她们,你就不去了,帮我看着我的小猫猫好不好”?求学的道路非常艰辛繁忙,女儿有三年没有回国了。当然是答应了她的请求。
北美长大的孩子,不仅学业奋发争上游,而且还能够饮水思源,铭记恩情,保存着那份乡土中华文化观念,实在令父母欣慰。
女儿回到成都,正值中秋月圆时。难得天作人愿,得以陪伴着她思念的姥姥姨妈表姐,同享人间之乐。这次回去,不仅是自付全部费用,更给每个至亲,都送了一个大红包,献上了一颗感恩赤子心。良宵佳节,月华如水,与亲人们品尝着令味蕾惊艳的月饼“南台月”,家乡何其美!
“南台月”是成都酥皮月饼中的当红佼佼者,多年就享有“中国名点”,“中国优质月饼”盛名称号。这款令成都人追捧不已的产品,材料上乘,工艺精致,全是手工制作。最让一家人夸赞不已的是“莲蓉肉松蛋黄月”。柔滑细腻的莲蓉,是出自于湖南的湘莲;金黄油亮,抿转如沙的咸蛋黄,产自于洞庭湖野外放养的土鸭。
离别时,家人如同过去每次一样,为她装满了两个大提箱,还外加两盒南台月饼,浓浓都是家乡的味道。
回复 'rancho2008' 的评论 :
这是因为她听说妈妈已经买了月饼。去年因为多买了几盒回家,受了批评。她也是三号才买的。四号中秋节也不能回家,而且也没有时间再去超市买月饼的。但吃着月饼的时候,又想让父母也尝尝这种味道。所以就留下带回家了。
这是因为她听说妈妈已经买了月饼。去年因为多买了几盒回家,受了批评。她也是三号才买的。四号中秋节也不能回家,而且也没有时间再去超市买月饼的。但吃着月饼的时候,又想让父母也尝尝这种味道。所以就留下带回家了。
谢谢!
女儿能够开始领悟到一些传承的情感方式,我觉得很感动。个人的领悟来讲,越是高收入人家,越要惜福。
去年女儿就是买了很多盒来,反而因此受到妈妈的批评。见博文:“孩儿送来的月饼,清秋看红月”。
一盒,或者一个月饼中,往往有着更多的内涵。
对的!
从图中看起来,大约第一个是咬了一口,想到要给父母带回,后面就用小刀切了。
谢谢99!有女如此,满心都是温暖!
谢谢菲儿!
刚从你那看过“月正圆”,呆会再去:)
现在月饼的品种很多,我还是比较倾向传统的苏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