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影,枫雪情

感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个人资料
南国铁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012-05-31 18:24:46) 下一个

 
晋冀鲁豫野战军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向大别山挺进


1947年6月30日,由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7个纵队,在鲁西地区强渡黄河,向大别山进军,揭开全国性大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胜利突破黄河天险,于7月7日至10日攻克郓城,歼敌2个旅和第五十五师师部,约15000人。14日六营集一仗,又歼敌3个半旅和2个师部。至18日战取羊山集,共歼敌9个半旅和4个师部约56000人,打开挺进大别山的道路。

8月7日,刘邓大军从鲁西南的金乡至荷泽以南一线向南推进,11日越过陇海路,接着陆续跨过涡河、黄泛区、颖河、沙河,于26日渡淮河,27日到达大别山地区。此后,经3个月战斗,建立33个县的人民政权,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中华网)

重要意义

一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在这一历史转折关头,中央军委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组成战略突击队,在各解放区军民的策应和后面两路大军的配合下,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样式,直捣大别山区,威胁南京和武汉,为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

二是奠定了邓小平在中国现代史上的地位。尽管一代伟人邓小平在此之前做过大量的革命工作,但是真正确立其在中国现代史上历史地位的,首推和刘伯承共同率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壮举。  (互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chinomango 回复 悄悄话 进入大别山后刘邓大军除了在大别山区打圈圈,肃清一些民团,拿下几座空城之外,几乎没什么大的发展。最后还是刘邓分兵,邓小平继续留在大别山转圈圈,刘伯承带领一支军队重新北渡淮河打运动战。当时军中已经对挺进大别山提出了怀疑:“千里挺进大别山,今又倒退500里”。但就是这么一进一退,原来12万的军队变成了6万人。当时让陈毅、粟裕带10万大军南下渡江进入闽浙赣时,粟裕就提出了南下不如留下,如果南下,10万军队预计会减员5万,如果留在中原作战,以5万的减员数字至少可以歼敌3-5个整编师,最终陈粟华野没有渡江南下。同样,如果刘邓不实施挺进大别山战略,而是继续放在中原与陈粟华野齐头并进,恐怕“淮海战役”提前一年就能打响,全国解放的时间也会大大提前。

当时是为了减轻胡宗南对西北中共中央的压力才实施挺进大别山战略的,其前提本身就是错误的,胡宗南兵力不过全国国军兵力的1/10左右,刘邓挺进大别山即使非常的成功,以区区12万力量蒋介石调国统区的兵力去阻挡已绰绰有余,怎么可能回调远在西北的胡宗南部队呢?说是一把尖刀插入敌人心脏,那更是一种宣传攻势,自欺欺人。那为什么毛泽东会作出挺进大别山的决策呢?从当时情况分析,延安被胡宗南占领后毛泽东几乎是夜夜不能安眠,身体浮肿,毛泽东在胡宗南的威逼下已经是乱了方寸。如果让刘邓、陈粟在中原立足灭敌,那么胡宗南、阎锡山、傅作义势必会成为瓮中捉鳖,但毛泽东的决策竟然是让两支分别是10万左右的军队一支进大别山,一支进浙闽赣,这不是灭敌,这最多就是抱着玉石俱焚的心态到别人家里捣乱。幸亏刘邓没有被消灭,陈粟没有执行渡江,才没有酿成历史悲剧。
chinomango 回复 悄悄话 结果是损兵折将龟缩不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