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百态: 嫁到美国的林女士 (1)
脑勤
林女士今年 54 岁,是正宗的北京人。这年头,假货太多,用“正宗”来修饰哪里人,是我来美国后才学会的中文表达方法。
我们是通过林女士的美国丈夫认识她的。
1998 年,我和妻子在一个小城市的一家小公司工作。有个周末我们在当地的图书馆里看书,走来一个 50 岁左右、中等身材、不胖不瘦的美国人,用中文对我们说“你好”。我们放下书,跟他聊了起来。原来他只会“你好”和“谢谢”。他告诉我们,他叫汤姆,住在附近,喜欢中国食物,现在又对中国文化和历史有兴趣。我们聊了一会,离开时还交换了电话号码。
后来我们知道汤姆是德国人的后裔,在一家医院工作。他有英文硕士学位,曾当过报社编辑,去越南打过仗。跟老婆离婚多年,一直打单身。半年后的一天,他打电话给我妻子,麻烦她看一个英文电子邮件。原来汤姆在网上通过中国婚姻介绍所,认识了几个中国姑娘,这个英文专业硕士毕业的美国人弄不懂中国式英文恋爱信中的一句话。
汤姆告诉我们,他已经网络恋爱半年,马上准备到北京去见网络情人们。虽说是美国人,对中国的风土人情还有所了解。非常客气的对情人们说,是否需要从美国带什么东西。这位林女士在信中写道,如果能带点“ open heart nut ”将不胜感谢。汤姆查了几本字典,又问了不少中国人,都无法知道林女士要带什么。妻子告诉他是 Pistachio ,(开心果)这样才解决他的难题。
几个星期后,汤姆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们,他已经在北京登记结婚了,新娘子就是林女士。我们都感到惊讶,他十几年都没成家,虽说也有几个女朋友,甚至有一个护士要跟他结婚,他都不答应,一直单身。怎么会几天时间就会作出如此重大的决定。在去北京之前,他告诉过我们。这次去北京,计划见三位女士,第一候选人是大学的英文老师, 33 岁,第二候选人是内科医生, 36 岁,第三候选人是当营业员的林女士, 40 岁。前两个都大学毕业,未婚。林女士仅高中文化,有过短暂婚姻史,无小孩。我问他对另外两人女士有何看法。他说,根本就没有去见面。因为林女士家离他所住的宾馆最近,下飞机后,人太累,不想跑远路,所以林女士是他见的第一人。原计划住在宾馆住四天,可以见三个女人。谁知刚见面不久,林女士就建议他搬到她大哥工作的外教招待所住,理由使人难以拒绝。其一,宾馆虽说条件比外教招待所好一点,但一天也得多花上七八十美元,你为了来北京已花了很多钱,挣工资也不容易,能省一点也算一点。其二,我大哥家离外教招待所,一墙之隔,你可以近距离体验中国人的生活,看看是否能有共同生活的基础。即使我们不能成家,也没有关系,就算多交了一个朋友。其三,我知道你们美国人讲究隐私,你愿意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都随你,绝对没人到招待所打扰你。你需要与我们联系,打个电话,两分钟后即可见面。汤姆被林女士的热诚和直爽所折服,便搬到在外教招待所住了。
林女士的大哥在北京的一所有名的大学当中层领导,住房宽大,她的大嫂是山东人,擅长烹调鲁菜。早上有林女士送到外教招待所的食物,有油饼、小笼蒸包、新鲜牛奶。中晚餐便在大哥家。大嫂精制的清、鲜、脆、嫩的菜肴佐之调味纯正、以咸鲜为主的清汤,让汤姆真正领略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个外宾,林家兄弟姐妹五人,大哥的部门领导和朋友,共有九个陪客,济济一堂。北方人特有的豪爽和好客,加之色清透明、醇香馥郁的出口茅台酒作用,使汤姆有一种一生之中从未有过的快意和情感的升华。更为难得,大事小事,林女士对他关心照顾,细致入微。虽说初交,出入必挽其手,使汤姆近距离地感受到了东方女人的特有的温柔、细腻、体贴和西方女人才有的热情。
等善谈的汤姆停下嘴,我插了一句:“林女士英文很好吗?” 汤姆答:“不,除了逛商店,我们都有翻译陪同。”我闻之无语,心想,这位林女士可是人中凤凰,虽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但在三天之内,要这个 50 多岁的美国佬陷入情网,而不能自拔,手段之高,速度之快,让我肃然起敬。她对男方并不了解,也没有考虑将来语言不通所带来生活上的困难,奋不顾身追求美好生活,高深莫测,令人叹为观止。
汤姆走后,我对妻子说:“汤姆也是,这么远飞到北京,最后十几里路就不愿跑了。没有比较,怎么知道就找了个好的。 50 多岁了,竟然头脑发热,随随便便找个老婆回来。夫妻和谐的细微和深奥,跟彼此的生长环境、道德观念、知识领域、学识水平大有关系。他们之间语言不同,全靠肢体语言交流,将来怎会生活幸福?当年我若不是货比三家,找到你这个虽不如花似玉,但蕙质兰心的娘子,岂有今日之美矣。”
妻子答:“夫君之言,极为有理。凡事有比较才有鉴别,当年我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