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书香

本搏客介绍个人生活领悟和读书心得,愿意和朋友们交流。
正文

文学读经法

(2012-04-09 16:57:56) 下一个

从圣经的世界出来,我们的眼界都会变得更宽广;灵性变得更深刻;生命变得更热情;勇气变得更十足;行动变得更踏实。 

圣经作者在写作时,分别从神学,历史,文学三方面考量。 

文学的主题是以具体的方式呈献人生经验。如果讨论重点是经文蕴含的概念,或经文的历史真实性,那就不是我们讲的文学批判。 

文学是表演(enact), 不是陈说(state), 是体现(show), 不是讲论。

作者透过角色和行动, 究竟想说些什么呢? 乃是要表达人的经验,现实,真理。

文学的间接性,使得解释的责任落在读者身上。

文学作品顶多是镜片,让我们通过镜片看到具像化的经验。 使经文中所描述的经验变得更清晰。

文学研究关注的层次,不是单单归纳出命题摘要,而是更深刻地了解经文真理是作者对艺术的自觉。

文体(genre) 会显得格外突出。 文体除了具备描述功能, 大家也同意文体会影响我们对经文的解释。

各篇专文,都接受圣经各书卷的整体同一性(unity).

从亚理斯多德时代以来, 便有一个定理:历史研究特定之事,文学则告诉我们现在发生何事。 圣经邀请我们以这两种方式来思考。

对文学评论家而言, 圣经文学是一面可以让我们看到自己的镜子;对于这一点,圣经学者或许不会争辩, 却难以引发他们的热情。

史丹得(Krister Stendahl) 说:解释圣经时必须受两个问题主导:当时的意义是什么?现在的意义是什么?

基于学术训练和学者本身的习性,圣经学者倾向前者,文平家则倾向后者。 文家则倾向于看重一般特性,这正是文学本身具有的普遍性。

原型(archetype)

圣经学者沈迷于文体的历史根源, 是没有必要的自我设限。

<<诺顿诗集>>  (The Norton Anthology of Poetry) 的作品,经文也让人感受到艺术的气息。

圣经最引人注目的文学特征,也许材料上的混杂。

圣经各卷书,几乎都是大杂烩的形态,这是别的文学作品难以比拟的。

圣经包括英雄事迹,叙事诗,悲剧,喜剧,讽刺文,抒情诗,箴言,书信等。

还包括别的文体, 在英美文学中没有确切相近的作品。(先知书,启示录,福音书)

圣经是由三种主要信念和方式推动写成的,别具一格,分别是神学,历史,文学。

圣经需要以多重的进路来研究,一般的文选则不然。

圣经故事通常不加渲染。只说重点,有许多留白。

圣经作者告诉我们事实,但极少说出全部的事实。

圣经似乎拥有一种超出一般文学作品的内在保护机制,不容人乱作解释。其中的情节,世界秩序,价值体系等基本要素,对任何读者都是显而易见的。

圣经是写实主义(realism)

圣经特别喜好选择共同的人生经验作为主题。

圣经却以雄伟,永恒的方式来处理 在此,上帝雄伟的影响深入日常生活之中,以至雄伟于平凡的两界不但未曾分开,而且密不可分。

圣经没有向我遮掩人性中不太愉快的真相。

圣经主题的这种原始性质,立即把生活和人生观的基础和诱因,放在相当基本的事物上,甚至比荷马或希腊悲剧诗人的作品所关注的更原始。

圣经在文学上的统一性:1 涵盖的范围和多元。 大约四十位作者在数千年的时间内写成。 Bible, 许多书的意思。 2 前后一致的书。 3 叙事上的统一。整本圣经述说一个故事, 有开头(世界的创造),中间(人类堕落的历史) 结尾(历史的终究,恶被打败,善至终得胜) 的三部分。

详细分7 点:

1. 人类历史的开端:创造,堕落,立约。

2. 出埃及记(制定律法)

3. 以色列君王时期(智慧文学和诗篇)

4. 被掳和归回(先知书)

5. 基督生平(福音书)

6. 基督教会的开端(使徒行传和书信)

7. 历史的终结(启示录)

整个架构顺行是历史的叙事。统一圣经整体故事的元素。 冲突的情节:

1. 善恶,属灵和道德争战。

2. 神于撒旦

3. 神于悖逆的子民

4. 好人与坏人

5. 人类愿意顺服神与不愿顺服神的内在冲动

整个圣经故事的主角是上帝。 他是中心角色,他的临在把普世历史的故事统一起来,只是不断改换人类这方面的演员阵容而已。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