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人称“南亚病夫”,三次与其结盟的美国,一面长年给予经济援助、军事训练并调解其与印度的领土纠纷;一面不断干涉其内政、侵犯其主权,对他既不信任又不耐烦,更谈不上尊重。人穷志短,巴基斯坦只能忍受。乃至哨所被美军无端轰炸、死伤颇巨,只是无奈。
西谚有云:人,只能同与自己差不多的人交朋友。人之常情,朋友之间难免产生依赖;敌人只能伤其人,朋友才会伤害其情。与一个地位悬殊的大国结盟,等的是施舍、提供是利用,怎么会有好下场。常识人人都有,同时具有的还有侥幸心理,希望我、这次,能够例外;以为自己拥有足够的机智,会巧妙地扬长避短。这时,“侥幸”又称“自信”。但是,国家交往凭的是实力,就像人家说的,外交其实是交易,公平只有在对等交换的时候才有意义。
虽然三度结盟,揽镜自照,巴基斯坦凭的是什么,贫穷的无底洞还是97%穆斯林的人口?不就是地理位置吗。第一次,是艾森豪威尔政府前后,为了形成对苏包围圈,《巴美共同防御援助协议》、《东南亚条约组织》等条约使巴基斯坦成为“美国在亚洲最亲近的盟友”。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突出了美国与印度关系的重要性,美国随即冷谈了巴基斯坦。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为使巴基斯坦成为遏制苏联势力南下的“前线国家”,再次与巴缔约。至1988年日内瓦和平协议签署而止。
“9•11”事件后,为了就近进入阿富汗打击塔利班,小布什给巴基斯坦下了个最后通牒:要么与我们为友、要么为敌!巴基斯坦不得不签“城下之盟”,荣幸地成为美国的“非北约盟国”,让美国在其境内布设军事基地。十年来,虽然得到三百多亿美元经济援助,但是,巴基斯坦方面的感觉是:援助集中在军事和反恐领域,带给普通民众的实惠不多。而巴基斯坦为“反恐战争”付出的代价是:平民死亡35,000多,死亡军警3500多;数百万人逃离与阿富汗接壤的西北部,成为难民、财产损失不计其数。以致68%的巴基斯坦人厌恶美国。
学者道:军队(Army)、伊斯兰势力(Allah)和美国(America)形成的“3A”因素,是分析巴基斯坦国内政治的基本指标。军政府与文官政府有所不同,面对国内的反美情绪和内心的伊斯兰情结,处理手段更少、回旋余地更小,处境更加尴尬。总理吉拉尼虽曾得意于:美国人受不了我们,可是没我们又不行。但是,他们可以用于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牌并不多。这次限令美国撤消一个军事基地,多半为了平息国内民众的反美、反政府热潮。美国人不走,他能怎样?经济上,他们需要美国的援助;与印度的领土纷争,需要美国的调解;渗透在巴阿边界地区的塔利班势力,需要美国去剿灭……。
对美国示弱,失去国内支持;正值阿拉伯世界开遍“茉莉花”的多事之秋,巴基斯坦的穆斯林会怎样清算军政府逾三十的独裁统治?帮助美国反恐,得罪塔利班。其西北边境的斯瓦特山谷地区,早已形成“无法无天的国中之国”。塔利班的电台每天广播,当地居民需“认真学习塔利班领袖的讲话”,心怀二志者,可能会遭鞭笞甚至斩首;为政府和美国提供情报的者,则被以“美国和政府走狗”的罪名当街处死。塔利班势力之大有如此。一旦阿富汗的反恐任务完成,美国人拍拍屁股走了,留下巴基斯坦独自应对塔利班追究其“资敌”之责,恐将动摇其政权吧?伊斯兰堡政府处境唯艰,却改善无方。在可以预见的将来,“3A”之中,目前是美国独大,然后是伊斯兰势力,军队其实是在混日子。
美国方面:反恐非常依赖巴基斯坦,知道如果关系破裂“十年阿富汗之战将前功尽弃”。所以,美国是不会离开的。美国人,是作为仇家、
然而,美国虽然有恃无恐“玩儿”的起,可是,战争等事,没有总比有更好,美国人自己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很可观。盘点一下,许多敌人就是美国人自己培养起来的,如本·拉登和“哈卡尼网络”。一个更典型的例子来自美国的优越感: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掌权后,曾想投靠美国,便到华盛顿去访问。不料,艾森豪威尔总统懒得设宴招待这位小
诚然,在美巴关系中,美国迄今占据主动。但是,风水轮流转,就凭巴基斯坦所处的位置,谁知道哪天、美国第四次需要与巴结盟的时候,那里的穆斯林是不是处境改善、掌握了某种制约美国的利器,要美国一回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