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隔太平洋,美国在亚洲事务中举足轻重一百多年,以致亚洲各国养成了遇事先看山姆大叔脸色的习惯。有时还主动给他留位子、发言权乃至请他拍板定案。老美呢,本来就志在全球,当然乐得因势利导、从中渔利。其实,今天的美国与亚洲一些大国的力量对比,已经不同往昔。仍然把美国当太上皇供着,就像大典请失色明星和过气政客作主宾,多此一举。而受邀的那位则偷笑着混吃混喝,趁机报些小帐呢。
“八国联军”那会儿,美国跟在英法等欧洲人后面跻身列强。那时,他的国力上升很快,却没达到“一超独大”的地步,觉得自己在亚洲的份额占得不够,只能以“门户开放、利益均沾”为由与其它殖民者分食。到了二战,美国开始独步全球,先是大举援助中国等地抗日,继而在西太平洋直接参战,把日本打得不亦乐乎。那时的美国,军力强大又是正义之师,奠定了威望,还为“留在亚洲”布下各种理由。
然而,世间却有盛极而衰之说。其所衰弱,未必因为自身实力绝对下降,而是别国力量增强,让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相对减弱。比如韩战,“为了朝鲜半岛人民的民主与自由”美国同北韩、中国和苏联打了三年,只恢复了战前秩序,未能多“解救”一个朝鲜人于共产主义的水深火热。比起此前的太平洋战争,基本无法计算“战绩”。不久,越战又起,还是三对一,越南、中国和苏联。美国挟鼎盛之国力,打得筋疲力尽、“体面撤军”。其“遏止共产主义扩张”的战略目标之不敢再提,当然不是美国衰落,而是中、苏力量壮大、稀释了美国在亚洲的比重。
美国也有失策之处:武器装备虽然日益精进,战略战术却脱离现实,冲淡了自已的实力。打起仗来自我设限、画地为牢、束手束脚。常言道:子弹不长眼睛。指挥美军作战的政治家和将军们,却想给每一颗炸弹都按上瞄准镜、识别器。把战斗当成政治游戏。大兵团追逐游击队的战法,早就被人家说了:拳头打跳蚤、高射炮打蚊子。
亚洲国家对美国和畏惧与依赖,首先是其军事打击能力。但是美国并不能有效地使用这些力量,优势恐怕只能用上六七成。这些年美国对外用兵,已经从出于意识形态不惜为他人一战(韩战和越战),退步为自己受到攻击和严重威胁才动武。可悲的是,即便这样仗都打不好、打不起了,例如伊拉克和阿富汗。南北朝时有一首边塞诗:“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说的是勉强出征、幸得凯旋,自诩不逊于古之良将。美国则每次都是:去时笳鼓竞,归来儿女悲。借问行路人,何如爱滋病?-----要治也难。
事实俱在,人们还是推万里之外的美国是亚洲老大,恐怕是连续战争的威慑作用吧。其实,威慑者、作势也。会不会兑现是个赌博。但赌博有一定的把握,不等于掷骰子碰运气的投机。就中国在东北亚、台湾海峡和南海等地与美国有所对峙而言。从中美力量相对消长、美国一直以来的表现上看,为了日本、台湾、越南、菲律宾而轰炸中国、封锁中国的可能性极小。因为,中美残余的意识形态之争,远不到战争解决的热度;上述几个区域无论谁人主导,都会自动预留和维护美国的利益,美国没有开战的必要。
弄成目前这个样子:中国处理周围海域的事,投鼠忌器似地生怕惹恼美国,好像美国动一动中国就有灭顶之灾。美国则笑纳了对他的谬奖,顺势摆出当仁不让之态,坐地收取无本之利;实为大言不惭、虚张声势。要言之,东北亚:美日韩,没有大作为;只要中国不背北朝鲜这个包袱,局势变化可能有利于地区和平。台湾海峡:维持现状、政治解决,对台军售就是生意;既然制止不了,不如蔑视它的政治意义;动起武来,多少战机也阻止不了对台海天封锁。南海: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可矣,何必无端请进一个美国来把事情复杂化?处理国际争端需要排除干扰、简化流程。遇到地区外势力介入先别紧张,近代亚洲史屡次证明:强龙压不住地头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