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衣帽服装一一提及,下来就到鞋了。北京土话里也有:“脚上无鞋穷半截”之说。其意,“无鞋”不是光脚,而是要有一双好鞋,不然,衣服、裤子多么讲究也是枉然。
但是,文革、尤其在早期,人们普遍不讲究,穿鞋就更随便。即便上文中的“顽主”鞋子也颇将就。比如,冬天最“飒”(相当于九十年代之后的“酷”)的装扮:头戴羊剪绒皮帽,一身将校呢军装,脚上最好是一双“将校靴”,才相得益彰。试想,若是足蹬大头靴、老棉窝乃至解放鞋,确实很不般配。
有人说,将靴和校靴是两种军靴;还说,为取鹤立鸡群之效,有把帅靴也穿了出来的。均不知所本。竟有修鞋店接活给人订做“将校靴”倒是确有其事。说明脚底之物,在观瞻效果中所占比例,多么重要——穿错鞋则头重脚轻、枉费心机。
那时的北京,四季分明。春秋天时,最受“顽主”青睐的是“白回力”。这是一种球鞋,不分运动项目可以通用。那时的“回力”还有蓝颜色的,因被认为与上面的军装不搭,而无人问津。
夏天太热,装宜轻巧,正好市面上有一种“懒汉鞋”,因不用系鞋带而得名。塑料底、黑灯芯绒面,配黄、绿、蓝装都不唐突。男女皆宜。然而,“懒汉鞋”分三种,鞋面都一样,鞋底则因颜色白、红、黑(胶底)叫法不同。白塑料底的,叫“白边懒”,余者类推。“顽主”只穿“白边懒”,是他们的标志。另外两种不在此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