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百度百科
论语就是中国人事实上的教科书!中国人已经读了2500年,孔子思想已经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是我们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对论语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不论是文化上还是思想上都没有很大的隔阂。
论语是一部很奇特的书,它不是孔子自己写的,而是孔子弟子把孔子的言行,还有一小部分是孔子的弟子的言行记录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就像我上一篇博文“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所说,因为孔子是一个非常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称为圣人。就像一个伟大的球星迈克尔乔丹对众人有吸引力,而他这个文化明星实在是太伟大了,远超迈克尔乔丹,几千年来就这么一位可以称为圣人的,所以孔子弟子非常受震撼,受孔子吸引,我想任何一个人在当时了解了孔子的话都会受到震撼和吸引。弟子们就把孔子的言行都记录下来,就成了“论语”。论语有一章“乡党第十”是专门写孔子平常的起居生活的,吃饭穿衣睡觉,事无巨细,一一记录。他们就恨不得有我们现代的摄像机,把孔子的一言一行都清楚的记录下来,可惜做不到,当时也只能记录一部分而已。所以子贡不无遗憾地说,“夫子言性与天道,不可得闻与”。
如何读论语?“四书集注”里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有读了后知好之者;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程子还说:“今人不会读书。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在“四书集注”中有一篇“读论语孟子法”,教了我们很好的方法,其中程子的话我最喜欢:“凡看语孟,且须熟读玩味。须将圣人言语切己,不可只作一场话说。人只看得二书切己,终身尽多也”。还有:“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我理解“切己”就是切实用到自己身上,“知道”就是明白夫子之道,修身养性,不断提高,“不可只作一场话说”。
说了那么多,现在就让我们来看一看,论语具体说了些什么。我就挑一些我感触比较深的:
1.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有没有这样一个字,它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信条?”孔子回答:“大概‘恕’字可以吧?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东西,就别强加给别人。”
2.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起来。曾参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老师说的根本的原则是什么啊?曾参说: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了。
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译文】可以称之为仁的人,一定是自己要立,也要让别人立,自己要达,也要让别人达。
4.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5.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达到仁,仁就到了。
6. 不患人之不己知也,患己之不能。
【译文】:不害怕别人不知道我,应该害怕自己没有能力。
7.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8.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9.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0.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11.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用不正当方法得到的富足和尊贵,在我看来犹如天上飘浮的云彩一般。表示与己无关和不会长久。
12.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译文】治世中,贫贱就是耻辱;乱世中,富贵也是耻辱。
13.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回报善行呢?用公平、直率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
论语是不是说得很有道理?一起来学吧!
欢迎质疑!这几天读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说老子庄子是多人而不是一人的作品,让我惊讶。我一直认为老子五千言就是老子一个牛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