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2 (265)
2013 (204)
2014 (190)
2015 (154)
2016 (124)
2017 (65)
2018 (113)
2020 (63)
2023 (71)
以下即里弗斯的评论文章全文:
市场还在持续走高,目前标准普尔500指数今年迄今为止已经上涨了26%以上。
可是,千万不要指望这种局面会一直延续下去。
现在,我们有很多理由来相信,市场恐怕是盘整在即了。当然,这里说的是盘整,而不是那些万年熊派或者末日论者所预言的崩盘。是的,盘整,只有10%到15%的跌幅,让大盘指数可以真正契合现实。
我们不难看出,许多股票2013年以来的可观涨势,其实几乎完全是以情绪面为基础的。尽管金融市场上的乐观主义由来已久,但是股票价格不可能永远无视地心引力,当现实击败了不现实的预期,还是要回到地面上来的。
我认为,在未来六个月在内,标普500指数肯定要在某一时间上演两位数的盘整,理由如下:
投资大众看涨
股票共同基金2013年迄今为止获得的净投资超过了2004年以来的任何一年,为760亿美元。确切地说,从2006年到2012年,股票共同基金是投资净流失状态,总计流失4510亿美元。
如果你想再极端一点,那么你可以说,这些“沉默的资金”正回归股市,正是顶点到来的终极信号。《华尔街日报》的斯卡格斯(Alexandra Scaggs)访问了一群受到鼓励的普通投资者,他们的普遍观点都是这样——“我依然相信股市还有巨大的上涨空间……我不愿意错过机会。”
不错,散户投资者的回归会为市场提供更大的买压,推动指数在2014年创下更多的新高。不过,一旦人们只因为股价在上涨而买进,听起来就非常接近泡沫的定义了。
苍白的新高
眼下,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又创下了第39次新高,和以往一样,财经媒体也不会忘记兴高采烈地将这个消息知会给大众。
可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还记得2007年的第34次新高吗?当时正是熊市的前夜。
当然,新高本身并不能和顶部画上等号。毕竟,在1995年,市场还有过创下69次新高的纪录——当然,69这个数字也是纪录的纪录——但是之后,股市还继续上涨,一直涨到了互联网泡沫彻底破灭那一天。
可是,2013年的新高和1995年的新高确实给人感觉全然不同,这与相应的经济背景是分不开的。具体而言,1995年,失业率只有5%多一点,明显低于1992年峰值的8.2%以上。还有,在整个1990年代当中,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哪一年都不曾低于4%。一场股票牛市当然是很好的,但那次的牛市其实也正是当时那个十年宏观经济兴旺发达的一个组成部分。
可是2007年的那些新高就黯然失色了,因为增长故事的崩溃已经露出苗头。至于今天,情况当然也高度不乐观,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更是只能用贫血来形容。
集体歇斯底里
毋庸赘言,要将言之有据的看涨和幼稚的乐观分清楚,确实并不容易,但是至少,我们必须明白在大涨当中让投资者保持诚实的怀疑主义态度的价值。
我们现在何止是缺,简直是非常缺怀疑主义。我们可以看看美国散户投资者协会的每周情绪调查结果,这调查发现,牛派和熊派之间的立场差距大到了2011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而那一次之后几个月,就发生了大约18%的盘整。
此外,大家看待巨大空头部位的心态也是非常值得玩味的——在多数人眼中,那并不说明确实有值得担心的事情存在,相反倒是一个逼仓的机会。什么?看空者向Gamestop(GME)下注了?这肯定不是因为一家视频游戏实体店在数字时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必然到来的五十二周新高肯定会来的。
老话怎么说的?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而在别人恐惧时贪婪。现在大家都很贪婪。
疯狂的市盈率
我在这里说的不是科技行业,在这个领域,基于盈利预期的市盈率达到100的情况也不少见,毕竟在高速成长的企业面前,这些预期的目标实在是太容易达到了。
相反,我说的是更加广泛的大盘整体,现在大家都有了更高的相对溢价,尤其是那些沉睡的股票,那些正常情况下都不会获得较高市盈率的股票。
比如说,那些传统的防御型股票,其市盈率现在都要比历史平均水准高得多。1997年的时候,那些派息的防御型股票市盈率有些时候甚至要比大盘低40%之多,可是到了2013年,由于购买者的疯狂推高,这些股票的价格反而要比大盘高出20%。
不错,在没有其他资产能够提供可观收益的时代,派息股票确实是更受青睐了。可是,高露洁(CL)这种成长迟缓的企业,其股票真的可以长期保持相当于盈利预期22倍的水平吗?
IPO狂热
股票和债券发行非常疯狂,这恐怕正是最大的危险信号。尽管初创公司当然有足够的理由去市场上寻求资金,但是千万别以为这样的狂热完全都是企业正常运作。
这其中也大有在音乐停止之前落袋为安的味道。
Dealogic的数据显示,今年迄今为止,每股IPO融资总规模达到了510亿美元。这已经创下了互联网狂热时代以来的纪录了——2000年,科技泡沫破灭之前,融资总规模为630亿美元。
当然,也可能企业家们是想要从市场上获得资金来支持自己公司的发展。也可能推特和3D打印机公司Voxeljet等时尚的玩家都在2013年向着公开市场冲刺,只不过是一种巧合而已。
不过,我就是个怀疑主义者。我想,更大的可能性,是企业的管理层——当然还有更重要的风险投资资本家们——知道,现在正是公司的最好机会,他们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得到最多的资金。
只因为在上涨而购买股票,这诚然是一个泡沫的预兆,而IPO只因为IPO市场环境理想就纷至沓来,其实道理也是一样,只能说明市场正在远离理性。(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