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毕业时,很多成绩中下(毕竟多数高中只有前10%能进入理想大学), 没法进入好大学的,TALENTS、IQ并不错, 只是学习习惯等有所不适应,这些人里的不少人可能被不理想的大学申请觉醒, 从而发奋图强, 以后前途无量。
而所谓名校中很多高分低能的, 反之是骄傲使人落后,高不成低不就。
这种类似浪子回头的戏码, 自古如此。
例一: 我自己,小学初中一直班里10来名,不急不燥、不慌不忙。高一, 种种因素到了班里倒数、两门课不及格,知耻而后勇(在农村不考大学,做农民实在太辛苦了,被黑暗前景吓醒了),高二就拼到全校前10名。
例二:我们周围家庭里, 毕业后走的最辛苦的是男孩中唯一进藤校的。他进大学时选择了人类学, 父母、亲朋中也好多人明里、暗里提示他这专业毕业后钱途不佳。藤校转专业也是很容易,但是他一直没转。大概在大学的成绩也不是特别好。毕业后, 去一种非盈利教师机构,派去落后地区做教师。毕业7年后,去一个不太高大上的法学院读书。对他的这个历程, 我认为是:骄傲使他走了弯路。这里总有人以PASSION来说事, 如果他对人类学真有PASSION, 他至少可以一毕业就接着读对口的博士(即使找不到对口工作)。如果他真是PASSION满满,何必从人类学转做教师、接着再转读法律?
历史上, 古文观止里写到的周处,年轻时是富家恶少爷, 20来岁时被惊醒, 成为名将、西晋后期很少忠臣中的一个。
记忆里, 文天祥年少时是富家花花公子, 名声不佳, 后来成为中国历史头几个大忠臣之一。
家里孩子高中毕业就能进入名校的, 没必要演这种先苦后甜的戏码。首先, 成功发财的还是赢在起跑线的多;其次, 大学校园的生活是人生最快乐的一段时期之一, 越名校的这个经历越可能美好。我朋友的孩子,到湾区参观校园, 先去了斯坦福, 再开车去UCB。那孩子一进UCB校园几分钟, 就说别看了。别说什么都没有的CC, 有更好的选择时, 孩子连UCB都不会考虑。你说去CC的有多少是主动选择的?
当然, 孩子成绩不理想, CC也是条路,就像大学考试不及格时, 补考及格也很好。而且,确实, 我们班里常补考的毕业后发展的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