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山陇西郡

宁静纯我心 感得事物人 写朴实清新. 闲书闲话养闲心,闲笔闲写记闲人;人生无虞懂珍惜,以沫相濡字字真。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文章分类
归档
正文

【读书笔记】熵增(混亂度增加)

(2018-02-27 16:39:55) 下一个
【读书笔记】熵增(混亂度增加)

化學及热力学中所谓熵(英语:entropy),是一種測量在動力學方面不能做功的能量總數,也就是當總體的熵增加,其做功能力也下降,熵的量度正是能量退化的指標。熵亦被用於計算一個系統中的失序現象,也就是計算該系統混亂的程度。熵是一个描述系统状态的函数,但是经常用熵的参考值和变化量进行分析比较,它在控制论、概率 ...

Apr 23, 2017 - 现在请大家思考:状态多意味着什么? 状态多,就是可能性多,表示比较混乱;状态少,就是可能性少,相对来说就比较有秩序。因此,上面结论的另一种表达是:能量转换会让系统的混乱度增加,熵就是系统的混乱度。 (上图中,熵低则混乱度低,熵高则混乱度高。) 转换的能量越大,创造出来的新状态就会越多,

**
我教熵增原理时的趣事,兼可检验c_y_lo和YDX。
送交者: 东风吹 2011年08月22日10:24:18 于 [教育学术] 发送悄悄话
 
YDX和c_y_lo两个在那谈什么弱作用力强作用力的,超越了我的智商,也离我的学科太远。我是搞化学的,要教物理化学这门课,结果在基本的物理概念上经常出现有趣的教学现象,所以现在想问个基本物理问题,看哪个哥们能解释得更合理:

无数科学家说,熵增是指混乱度增加。我在念大学的时候就问了:混乱度是针对谁而言定义的呀?比如你看着更混乱了,可我着更有秩序。比如,你滴了一滴牛奶到一杯水里,结果牛奶散开了,于是你就要我接受"更混乱"的说法。可我却说:那不是更有秩序了嘛?牛奶均匀分散在水里,不是更有秩序了嘛?牛奶分和水分子现在手拉手哥俩好,不是更有秩序嘛?Teamwork vs. individuality,啊?

所以,我对学生解释熵增的时候,就说:熵增只是从一个秩序变到另一个秩序,和混乱与否没个屁关系,只不过后面那个秩序对能量有更多的分配模式而已,套用统计力学的观点就是概率大的意思。人都喜欢多一个选择,所以能量对分配的方式也喜欢多几种选择喽。知识分子不能发大财的原因就是因为知识分子的职业选择很多,所以总是趋于平衡态,不能象农民那样选择少,专门赌小概率事件。

可学生就很生气地说:老师呀,这不符合教科书呀。我就说:教科书上的"混乱"东西我都不懂,怎么敢去教你们?己之不懂,勿教于人。你们要是喜欢"混乱",就去问赞成用"混乱"解释熵的教授去!结果学生们都很郁闷。


你们说我的解释对不对呀?网友桃夭夭都说了:画鬼易,画人难。熵可是所有学工程的人都要学的,YDX和c_y_lo你们俩晾晾自己对熵增的解释观点比在那谈论什么夸克粒子或什么质量电荷的相互作用更让我有 参与的成就感。
http://bbs.creaders.net/education/bbsviewer.php?trd_id=616890

**  Karson  (何国新班长)指出: 02:35

"物理化學:自然界任何體系內的自發過程都是向着熵增(混亂度增加)的方向進行的;只有在體系外施加能量的情況下,才有熵減(秩序增加)的可能。" 此概念当年未懂,  如今补课:

什么是熵. 化学及热力学中所指的熵(来自维基百科),是一种测量在动力学方面不能做功的能量总数,也就是当总体的熵增加,其做功能力也下降,熵的量度正是 ... 体而言,熵增最大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有序的生命结构消失,机体重新化为无定形的分子态;对于一个公司而言,熵增最大意味着公司管理失效,陷入混乱

向无序——混乱、衰退和死灭;而达尔文的进化论却得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结论,即生命是. 走向进化的——生命本身 ... 四、有序与无序(6). 所谓“有序”是指信息、能量走向增加,即熵走向减少;组织化程度走向增加,即混乱度 .... 高度混乱)又高度有. 序(生理学高度有序)的状态, 同时也提示生物进化和熵增原理不仅没有矛盾, 而且还有一定. ②生命的成长过程是生命系统的熵变由负逐渐变化趋于0的过程,可以说随着生命的成长,生物熵是由快速减少到逐渐减少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生物组织的总量增加,有序度增加,生物熵总量减少,所以熵增为负。 ③衰老是生命系统的熵的一种长期的缓慢的增加,也就是说随着生命的衰老,生命系统的混乱度增大,原因应该是生命自组织 ...在物理学里,熵增是这样定义的:用于描述任何一种物质运动方式(包括生命现象)的混乱度或无序度。 它的矛盾对立面叫负熵,是组织结构有序度的表示。 现在明白了,做家务之前是熵增的状态,而做家务之后是获得了负熵。熵的增加就意味着有效能量的减少,当家中环境处于熵增状态时,您会被传染,感到非常烦躁,身体里面也是静不

熵增原理与人的惰性,降落伞原理,人性本恶

自然界中体系总是自发向熵增发展,即增加混乱度。如同人总是倾向偷懒,或者满足感官的快感。维持有序体系,如生物体,是需要新陈代谢,从外界接受低墒物质,即营养物质,排出高熵物质,即排泄物。所以说如果没有外界和自我规范,人总倾向堕落。所以偷懒是动物的本性,没有什么好内疚的。

如果有很多件事让我做,我会想做简单的那件,如果一件事是让我选择做或不做那就是不做。所以对我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件我更加不想做的事,驱使我完成要完成的事。就像降落伞原理,要往上爬很难,但是相对于顶点的难,爬山脚就简单多了。就像一个熵巨低的物质,他增了一些还是普遍比较低的嘛!

人生也是一个熵增的过程,有的人快,有的人慢,有的人起点低,有的人起点高,如是而已。如果没有外力,人是在变坏的。但是我们的学习过程,思考过程,行为等等,其实就是减小熵增。所以人才趋向有序。人生下来的生命冲动是固有的,熵增的趋势。随着年纪经验渐长,人渐渐建立-修正理性典范,提供一个新的变化方向,或者说努力目标,梦想,志向等等。这个理想的自我有时和生命冲动一致。但是在大量熵增方向和生命冲动相悖,正是这种克制和压抑,形成将生命往有序发展,墒减的内在动力,然后通过各种行为实现生命有序。打个比方,个人的理性典范就像浓度梯度,有序性比现在越高,人转变也会越快。所以一旦人达到了自己的理性典范,就会迷失,没有方向,引起堕落。比如以进大学为目标的人往往进了大学之后就很迷茫,失去上进的动力,这时就需要个新的目标。当然,最后的浓度还是要看扩散速率的,这个和不同人的行动力有关。所以志向决定了一个人最大的高度,但每个人达到的程度和速度却不一样。好吧,这是一个电化学公式问题了

https://splended1987.wordpress.com/2011/05/18/%E7%86%B5%E5%A2%9E%E5%8E%9F%E7%90%86%E4%B8%8E%E4%BA%BA%E7%9A%84%E6%83%B0%E6%80%A7%EF%BC%8C%E9%99%8D%E8%90%BD%E4%BC%9E%E5%8E%9F%E7%90%86%EF%BC%8C%E4%BA%BA%E6%80%A7%E6%9C%AC%E6%81%B6/
____________

生物熵_互动百科


** 化学势能,存在盐浓度中 -

唯一的变化是系统的熵增加了,也就是原来困在水槽的半边的盐现在布满了整个水槽。整个系统变得更均匀了。 ... 所以在盐水池的例子里,提供盐的运动的能量的其实是熵增加释放的能量。化学上有个词叫“化学 .... 这时房间内气体的混乱度(熵)就比刚开始高,即自然界的发展是朝着熵增的方向

**
Calvin Lee  01:04

这是一位医生朋友转的文并写的语。我觉的挺好。照转一个。

医生是人不是神,我们只能尽力,仅此而已。有一天,我再不能破坏环境,就只好破坏我自己,这就叫死亡。人生的结局只有两种:插管和不插管,但都是死。人生的荣华富贵不过就是一坨大便。最困难的不是面对各种挫折打击,而是面对各种挫折打击,却不失去对人世的热情。

Calvin Lee  01:10

"从科学上讲,一切物理化学反应,都应该趋向最低能量、最大乱度,也就是越来越混乱。人的存在是违反这种趋向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任何有组织的团体都是不稳定的,必须破坏环境,才能使得总的趋向是最低能量、最大乱度。"

Karson  02:35

物理化學:自然界任何體系內的自發過程都是向着熵增(混亂度增加)的方向進行的;只有在體系外施加能量的情況下,才有熵減(秩序增加)的可能。

**  https://iask.sina.com.cn/b/9996381.html

熵一定会增加的,为什么生命体的熵却相反?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熵表示混乱度,而熵增原理说: 随着时间流逝,熵会一直增加。打个比方,一个凳子,它是有组织有功能的,把它放在野外,10年以后,凳子成了一堆木屑,它的结构和功能都成为一团糟,也就是说凳子本省的结构变得更”混乱“了,它也丧失了原有的功能。
但是生命从一个卵细胞开

查看全部>>

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熵表示混乱度,而熵增原理说: 随着时间流逝,熵会一直增加。打个比方,一个凳子,它是有组织有功能的,把它放在野外,10年以后,凳子成了一堆木屑,它的结构和功能都成为一团糟,也就是说凳子本省的结构变得更”混乱“了,它也丧失了原有的功能。
但是生命从一个卵细胞开始,越来越复杂直到成为一个成熟的复杂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它在不断的发育过程种,熵是减少的。生命难道打破了物理定律了么?**

熵增理论没那么玄乎。通俗来说,在研究热力学的过程中,归纳出在汽缸发动机的运作过程中,热量对温度的比值始终是上升的,理论上不可能下降。也就是说能量从其他形式转化为热量的过程是不可逆的,这就是熵增理论。

在热力学中,熵用S代表,热量用Q代表,温度用T代表。因为熵是一个相对量,一般只能计算某个物理过程增加了多少熵,而不去说某个物体有多少熵,所以熵增定律取微分形式有

dS=dQ/T大于等于0

后来这个理论被用到信息学上去,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作者:独鱼仅一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343287/answer/3625043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为了给学文科的朋友解释熵增理论写了篇文,斗胆一答。

公众号链接:浅谈近现代物理学与和谐家庭的关系


 


 

正文:

我认为,熵增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在自然界的定律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如果你的理论被发现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你就一点希望都没有,结局必然是彻底崩塌。

---------爱丁顿爵士 Sir Arthur Eddington


 


 

从熵的角度,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被描述为:一个孤立系统熵的变化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要减少它的熵,外界必须对它做功。


 

那么问题来了,熵到底是什么?


 

在统计学意义上,熵度量的是系统的无序度,也就是说,系统越杂乱无章,它的熵值越大。

一个系统的无序度何时最大呢?答案是当系统达到宏观平衡,即每个组成单元由着性子放飞自我,最终各得其所的时候:好比早晚高峰时的地铁车厢,鱼贯而入的乘客最后总会站到属于自己的空,而不是站在别人脚上。


 

举个直观的例子,一间没人照料的屋子只会越来越脏:因为在没有外界参与的情况下,屋子里的每一粒灰尘总会自发地落到地板上,经日积月累平铺成一层灰,并最终成为你被你妈骂的理由。

怕挨骂的小明机智地问:那我勤快点把地扫了,屋子的熵不就减少了吗?


 

是的,没错。但打扫的过程实质上是小明对屋子这个系统做了功。

回到热力学第二定律定义中的“孤立系统”概念,小明在打扫的过程中消耗了体力,这导致了“他和房间”这个孤立系统的无序度增加。由于能量转化过程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不能做功的热能,所以这个增量是大于房间被打扫干净带来的无序度减少的----从总体来看,系统的熵值还是增加了。


 

为了找出一个更有力的反例,1871年,(傲娇的)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设想了这样一个实验:有一个箱子被一块板一分为二,板上有一个活门,由一个从海加尔山抓来做苦力的小精灵把守。小精灵能测量气体分子的速度,对于右边来的分子,如果速度快,他就打开门让其通过,速度慢就关上门不让通过。对于左边来的分子,则速度慢的就让通过,速度快的就不让通过。一段时间以后,箱子左边的分子速度就会很快,右边则会很慢。这意味着箱子的无序度降低了,熵减少了。机智的麦克斯韦还假定活门既无质量也无摩擦(并且提出了可行的设计),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小精灵并没有做功,这不就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吗?


 

直到60年后,这个问题才被圆满解决。

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提出,做功的是小精灵的“智能”。

他认为,获取信息的观测过程(小精灵判断分子的速度快慢)需要能量,因此必然会引起熵的增加,其数量不少于因分子变得有序而减少的熵。这样,由箱子、分子和小精灵组成的整个系统就仍然遵守热力学第二定律。


 

现在回头来看,获取信息需要额外做功是顺理成章的:点开这篇文章看到这里的你滑手指消耗了生物能,而亮屏的手机以及网络数据传输也消耗了电能。然而在19世纪末,睿智如麦克斯韦也没有看出小精灵的“观测能力”对箱子--分子--小妖系统的影响。直到20世纪,物理学家们意识到“观察者”在量子力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后,信息与物理的关系才被理解。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悖论:既然自然界的所有过程最终都趋于无序,那么为何会有生命这种高度有序的存在呢?

在终极思考上,物理学家做出了和哲学家几乎不相上下的贡献。

薛定谔(没错,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虐猫狂魔)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写的《生命是什么》一书中提出,生命从环境中抽取“有序”来维持自身的“有序”:吃喝是摄取“有序”的过程,食物的有序度经过消化被降低,最终以拉撒的方式将“无序”排放回环境。另外,生物会通过散发热量把生理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熵排放到环境中(温血动物较高的体温有利于更高效地排除熵,因而能产生更强烈的生命过程)。

就总体而言,排放的熵要大于摄取的负熵,所以满足熵增原理。


 

在这个意义上,生命,尤其是智慧生命的出现加快了能量的均布,大力促进了宇宙的无序化进程。

举个例子,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的行为释放了原本储存在化石燃料内部的能量,使其以辐射、热传递等形式更快地分布到了环境中,而核能的利用甚至使生命有能力释放原子内部的能量。

如果把熵增过程比喻为拆迁,那么智慧生物就好比宇宙请来的城管。城管们用知识武装自己,用的工具从锄头铲子演进成挖掘机,随后搬来了核武器。


 

如此看来,宇宙的目的像不像一场精心策划、情节波澜壮阔的自杀?

但如果你从这个意义上得到了顿悟,认为既然一切都将伴随着熵的增加归于虚无,倒不如无为而治由他去吧,那么你八成是在给自己逐渐混乱的生活找借口。

(此处感谢

的表达,如有侵权,删文谢罪)

 


 


 

我能保证薛定谔不会从坟墓里跳出来抓你替代那只可怜的猫,但不能保证媳妇或者妈不会因为你懒得打扫房间而扣你零花钱。

转眼已经这么多赞了,谢谢大家。当初写答案不过是一时兴起,没有特别注意遣词造句,如有冒犯之处,还请诸位海涵。
下文所用“文青”一词,并不特指任何具体人,也不是文科生,只是泛指一种人,他们想象力丰富,情感细腻而真挚,总能从一点一滴中发现诗意和感动。这些是非常好的特质,不过,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人在具有感性认知的同时,一定要保留有理性的精神。因为,感性的认知带来生活的美感,是平凡生命的调味品,不可或缺;与此同时理性精神则带来生活的本身,是珍贵生命的保障,生死攸关。如果看过这个回答能让各位在心中留下理性的种子,科学的精神,在以后生活中遇到感动与诗意的同时不忘还原事实本来或平淡或丑陋的面貌,那么这个答案的使命就完成了。

以下是原答案:
什么是熵增原理?
一句话概括就是孤立系统的熵值不会降低,只可能增大或不变。
这样一句话是不能让文青感受到什么的,因为熵实在不知道是什么玩意。所以,什么是熵?
卡诺热机引导出的熵是热量的变化和系统温度的比值。在这里文青们也得不到什么人生启示,因为热量啊温度啊都是物理冰冷冷的名词。
直到玻尔兹曼搞得熵的微观解释横空出世,给文青们带来了大量的想象空间。
熵的微观解释是,熵是系统混乱程度的度量。小指头曾经曰过:混乱是阶梯。文青们看到混乱这个词,想到的不是分子体系状态的无序与繁杂,而是街道上散步的混乱人群,是自己凌乱的境遇,是浑浑噩噩的人生。就在一瞬间,文青们不禁心里感慨一句:扎心了,老铁!
然后熵增原理在文青们眼中就变成了,自己的人生,所在的社会,人类的命运都被注定走向一片混乱,一片黑暗。这是多么悲哀的宿命啊!比古希腊的神话还让人扼腕。任何人和国家都无法抗争,都不可避免的走向这绝望的归宿。
可是,人们通常会忽视一点,做科学的人说话都是非常严谨的,简洁而且没有废话的。熵增原理的适用前提是,孤立系统。在物理上就是和外界既没有物质,也没有能量的交换,目前认为也不能有信息的交流。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组成的社会,难道是孤立系统吗?远远不是。所以熵增原理根本不适用于人和社会。文青们懂了这一点会作何感慨呢?
物理是一位冰山美人,心灵软弱的人无法获得她的芳心。
如果这些人有好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的话,那么多半应该是因为中二…
其实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熵增,破坏一件东西总要比把这件东西做成其最完整时的样子或者恢复原装容易的多的多。你妈好不容易给你洗干净的白衬衫,你甩一下钢笔就又变脏了。辛辛苦苦制作的瓷器只需要轻轻一摔就变成渣渣,但要再想复原却很困难很困难。其实这些很普通的情景当中就是蕴含了熵增原理,它存在于各个事物中,也正是由于熵增,才会有不断的需求,也才促进了劳动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对于象我们这种普通人而言,熵的概念会给人一种新的看待世界描述世界的方式。因为日常生活用不到这个东西,所以用这个概念去描述日常的时候就会得到很多新的感受产生新的心理直觉。就像小时候学到一个新的词汇一样。

不过这对于你的知识体系本身并不会有质量上的提高,但可以帮助你以一种新的方式去描述知识,一定程度上摆脱原有的概念框架,将新旧事物融会贯通起来。这在另一种意义上也可以理解为加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了。多接触接触新东西还是很好玩的一件事。

1.

熵增,在人生观上的启示是:越发力,越混乱。

这看似是一种“努力无效”的悲观理论,但实际上,如果你只看到了悲观的东西,只能说明还没有真正理解这一理论的价值。我看过一个故事,似乎有些启发。

有一群探险者,发现在一个有拦河坝的河道中有人落水,拦水坝上游有个漩涡把他困住了,他拼命挣扎,试图逃离漩涡,但却怎么也摆脱不了……

因为距离太远,探险者无法施以援手,落水者由于精疲力竭,后来还是淹死了。

但是,正在大家惋惜之际,却发现这个人的尸体,被卷入漩涡后,随即就从拦水坝的下方冲了出来!他付出了数小时努力都没做到的事情,大自然几秒钟就帮他做好了……

可以想见,如果他能让自己勇敢的投入未知的漩涡,一切都将有惊无险……

当然,如果是我的话,就算知道漩涡是河坝上下游的水行通道,我肯定也不敢让自己随便卷入漩涡,万一在下面被卡住怎么办-_-||

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们的前方并没有那么大的危险,可几乎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做出同样错误的选择——让自己不断的卷入毫无意义的烦恼、焦虑和挣扎,而从来不敢尝试在平和与接纳中,向死而生。这给我最大的启发是:


1)人应该以一颗轻松的心,去进入这个世界。轻松生活也不是不采取行动,而只是在行动的时候,永远依道而行,随缘应对即可,无需自找苦吃。

2)有时把问题放下,敢于放弃控制,让自己安然的投入未知,问题反而就会自然解决,甚至会解决的非常完美。放手投入未知,并不消极,有时却是一种蕴含着无比勇气和抉择智慧的另类积极。

3)无论做什么事情,内心感受上的舒畅与否都是非常重要的,完全忽视了这一点,让自己始终带着焦灼的心去做事,必然伴随着内心痛苦感受的无穷熵增,而使人生越来越痛苦不堪,直至提前走向灭亡……


这里面还蕴藏着熵增理论在人生观层面的最大的疑问。即:放弃部分控制和努力,事情难道真的会变好吗?面对人生的变动,有人敢放手一试,放下焦虑,把掌控不了的那部分命运,完全交给未知吗……

这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曾经在想,因为熵增,一个没人打扫的房子会越来越脏乱,最终让人无法居住。那自然界是否也是如此呢?是否没有人对其“做功”,大自然就会越来越乱,最终让所有生物都无法生存?

事实似乎刚好相反!

没有智慧人类参与“理顺”的大自然,反而一切生机盎然,井然有序,即循环平衡又充满希望……我们不得不反思,大自然这种蓬勃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推动?又是什么力量把这一切安排的如此之好?怎么样才能让我们自己的人生也能接触到,甚至拥有这种力量……

答案,或许就在老子的这几句话中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人要向大地学习,而大地的特点,正是不做任何无谓的发力,只是不断的孕育、不断蓬勃的自我更新;一切都是一个宏大的活跃整体的一部分,绝无一处是无用的垃圾;顺应天时地利等一切规律,并在对规律的绝对臣服之下,做出最优化的适应和调整;安然接受一切未知结果,比如生与死,存在与消失,始终柔顺处世,无惧无求,享受当下……

这些,或许也是我们自己享受快乐生活的无上秘诀吧……

2.

随手写的一个答案,没想一天内会得到这么多反馈,这还是我的知乎吗,我的答案好像一直都没什么人看的*^_^*

首先,还是感谢朋友们的关注!

评论区中“鸡汤文”这个词出现频率很高,其实,写这篇小文,初心只是关于顿悟和解脱,确实没想去写关于物理和科学方面的东西,可能让一些探求真理的朋友们失望了,在这里先行抱歉,水平有限,大家多包涵-_-#

关于文中故事与熵理论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故事中的溺水男子和漩涡,正好就够成了一个“系统”。男子逆漩涡挣扎,体力、身体能量迅速减少,系统熵增加速,最后体能耗光,造成悲剧。相反,当男子溺水身亡后,由于身体完全顺着水流运动,系统熵值不变,反而安全进入到下游。这就是文章开头说的,越发力、越混乱……

当然,这并不是我想说的重点,重点是这个故事在止息人生的痛苦和烦恼层面,所透露出的重要信息——重生之门,有时正是一个抱着“死就死吧”的悲壮决心,去勇敢的放下挣扎,让自己轻松投入未知、投入当下的生死抉择。用圣经中的话说,这是一个“窄门”!

我们不禁要问,为何非要死去才能顺应?我们到底要经历怎样的转变,才能让自己活着通过这个漩涡呢?……

3.

熵理论是一个著名的“悲观”理论,我们都知道熵只增不减,一切存在都是趋向于毁坏和消亡的,但我觉得它最大的意义也正在于这种悲观中透露的乐观,绝望中彰显的希望。

因为,哪怕仅仅是正视我们的生命很快就会死去这个事实,都会给人带来一种轻松和解脱之感。

想一想,现实生活中那么多的烦恼和痛苦,那么多的渴求和压力,在死亡面前,似乎也都变得不再那么真实、强大和坚不可摧了,因为一切都会结束,只有这一点才是唯一的真相。

其实,我们多数人都是活在幻相里,把什么都当成“真的”、永恒的,却从来不敢正视生命正在消亡这个事实,反而在幻相中以假为真、痛苦不堪。

而这些让我们痛苦不堪的事情,多数都是一些不可控的事情,分明不在掌控范围之内,却非要去挣扎和纠结,这不是自己折磨自己吗?

所以,最好的心态就是把握好能控制的事情,并将其在当下做出品质、做出灵性、做出快乐来……

而那些控制不了的,索性就都交给你心中的信仰来安排,信佛就交给佛,信神就交给神,什么都不信……那就交给宇宙(^_^),反正交出去之后,都会安排得妥妥的,还有什么好焦虑的呢?

用佛家的话讲,这叫:“舍命全交”,真的是大智慧!

同时,如果我们真的能够接受生命正在消失的真相,并且清楚的知道亲人、朋友也是一样,万事万物都是一样,一切都在消失……永远和真相活在一起,也就能识破现实生活中的痛苦烦恼的虚假面目,减少一些内在的纠结和执念,减少一些无谓的争执和希求,从而让自己更加珍惜现在,珍惜家人,珍惜一切所缘,享受生活的本然……

早上去爬山晨练,在普照寺拿回几张复印纸,上面是仁焕法师16年的开示,看了一下,说的真是太好了!

法师说:“我们要尊重身体的情况,该报废就报废,该活就活。因为到了一定情况,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身体都要报废。但是愿意接受报废的人,就没有痛苦;不愿意接受报废的人,就有无上的痛苦。”

看透一切假象,接受一切结果,接受一切无常,但又不走向悲观消沉,而是保留内心的愿望和热情,在随顺中迎来无限生机,那就是了……

一点心得,与朋友们共享,欢迎任何评论和探讨,喜欢的、批评的,我都接受,并给予真心的祝福!
因为这是第一条悲观意识形态的定律,其他都是乐观或者是中性的

宇宙的演化是朝着熵增的方向,而生命的一个主要特征是负熵。具有负熵特征的生命能够促进宇宙熵增。热的传递有三种方式:辐射,对流,传导。还应该加上一个---生命。宇宙选择了在局部使用生命来加速演化。人和其它生物无本质区别,使得人类登顶万物之首的是人类超越其它物种的强大的制造熵增的能力。国家和族群的演化也与此种能力相关,越是能够有效浪费的群体就越是强大。生命的存在是为了促进宇宙演化,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并没有显现出脱离人类需求而独自促进演化的必要性。所以它不会取代人类或生命。

熵的定义是物体的无序状态。熵增原理是说孤立系统的熵只会增加,不可能减少。举个例子,你在一个整洁的屋子里,这时这个孤立系统的熵最小。你弄乱了可以再收拾整洁,但是收拾屋子这件事是要消耗能量的。如果没有外界的补充(食物、水),你的能量迟早会用尽,之后你就再也无法收拾屋子,屋子必定会由有序变得无序,不可能反过来。

北极没有熵增。

加入夜王大军吧

这是很好的问题

思考熵增或熵减这类破玩意的人基本都很聪明

这种人并不是满足于现实世界快乐的人

而是一种怀疑现实世界的人

他们始终怀疑现实世界具象的快乐是否能够被一种更高级的快乐替代

于是他们才去思考熵,混乱,以及混乱的程度,这种高度抽象的、不那么直接的东西

这种人甚至会在吃猪肉炖粉条时想象粉条变成浆糊后意味着混乱程度增加的问题并从中获得快感----也不愿意从吸溜粉条的吧唧嘴的放肆中获得快乐

因为他们已经被具象可见的快乐搞的厌烦,甚至枯竭,才去寻找高于形的、形而上的、抽象的快乐

因为这类人的基因密码中甚至埋藏着一种超然----超于”然”的快乐

他们努力的挖掘抽象&超然的快乐

是因为他们的本性中潜伏着一种”本质”快乐的可能性

他们隐约的觉得

自己的身体比平常人多一种简易快乐的开关

那就是一次思考终身获益的好东西

这东西就是道,就是本质

每当他们想到有序、混乱、熵这些破玩意

他们就可能触摸一次本质,触摸一次灵魂

第二天就变帅

我对熵没做过具体的研究,就是教材上那些东西。但是它让我对世界的认知确实有一定的补充。

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很讲究轮回,中庸与平衡。很多事情总结起来无非是一种循环。比如:
“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物极必反.”
……

这些道理都很写实,都没错,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从自己人生的起伏。确实会感受到这些道理都是古人的结晶,非常精辟。

然而“熵”给我打开了对世界认知的另一张门。它告诉我有些东西真的是定向的,而不是这种平衡的循环。历史有参考价值但那是在创造新理念新世纪之前。在清朝以前,中国的封建制度一直周而复始,每个朝代基本上都是一个模子。直到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从此摆脱了帝制的循环。

人生其实有两条线,一条就是我们平时审视的原理(所谓的万变不离其宗的核心区域),另一条就是向未知世界(理念和实践)随机无序扩散的熵增。


(补充一下:图中红色直线虽然是向上延伸担当这不代表熵增都是积极意义,只是代指它是向外扩散变化而并非循环)

 

以前,虽然做事情会倾向于红色直线(不过会把它停留在事物层次,不会上升到哲学思想一类),但思维的习惯总是想回归这条黑色的曲线,觉得这才是世间真理。后来对熵有一点学习后,才觉得大自然其实很现实也很真实,思考本质也要纳入红色直线。两者结合才是人生。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经常在新闻里遇见一些奇葩,闻所未闻,变态的事情或者生活着遇到一些不可理喻,甚至飞蛾扑火,无理由尝试危险的人和事。面对这些,以前会觉得他们不正常,给自己和社会带来了不稳定。而现在,我觉得改变世界的正是人类基因库中那些不安分的基因。

当然这两者缺一不可,一部分用于维护稳定(正常人),另一部分甘当小白鼠尝试探索未来(失败就殁了,成功就是人类的进步)。

如果人们全部去探险,全民创业,这个国家肯定立马崩溃,而每个人都安分上班,按时打卡,这个国家也会失去活力。

在我眼中熵和平衡的真理缺一不可,它让我对世界不太正常的现象又多了一份理解,也扩大了自己的眼界。

抛开欲望的因素,有时候一个人对世界,对社会越包容,说明它离真理就更近了一步。这也是熵带给我的启示。

记得有一本书是《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讲的大意是(我的印象)人们不要瞎折腾,盲目追求高速经济发展,人类要想在地球上长久生存,就得放弃各种奢侈的消费,知足常乐,“可持续发展”等等。这本书大也是文科生写的吧,当时人们估计会觉得书中描述极具说服力,但是不知道最新的物理关于熵的突破性发现是否影响到作者的观点。下面借用上海交大的普通物理学网络教程关于熵的描述。

借用上海交大的普通物理学网络教程关于熵的描述。

哈哈哈当年高中刚刚学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时候正在看《魔法少女小圆》,印象简直不要太深刻,现在直到大学每次考试看到熵,都要中二地想起魔法少女们?(?ˊ?ˋ)?
我也是文科生,但是听人系统的讲过熵增原理,这个需要配合上考古、历史学一起来慢慢理解,其实思考的问题就是,世界的原动力到底是在哪里,如果没有原动力,根据熵增原理,这个世界是不可能产生生命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大的科学家仍旧是虔诚的宗教人士。现在的欧洲学术界,进化论也只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学术假说,没有人敢确信说它是真的,因为进化论至今回答不清楚世界的原动力,佛教也回答不清楚。
以下是我照抄的另一位严密的医学界人士的回答:
热力学第二定律 即 熵增定律。 内容是 在无“有意识的”外力干预下 任何系统的内部 都只会向无序的方向进展 最终变成一团完全混乱无序而平等的“原子形成的浓汤而已”。 假设 人类没有灵魂 没有神 那么根据熵增定律 不要讲人类 就是生命 都无法产生。 退一万步 假设生命最早真的起源于病毒这样最基本的RNA单链。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 有机物不同于无机物的原子之间的化学键。有机物的碳氢氮原子之间 结合与拆离时 所需要的力有多强大。 因此 漫游的原子与原子之间 要形成有机分子 特别是遗传物质 在没有高级生命才具备的由一系列复杂的蛋白与辅酶形成的“氢能量传递链”时 需要多巨大的能量轰击才能稳定的聚在一起。 当时地球的条件 只有闪电的能量 能达到。 这就意味着 一种病毒要变成另外一种病毒 而不是变种 就必须需要来一次闪电轰击 才能拆掉原子 或 拼接新原子。 一个普通蛋白与糖体 光涉及的主碳链就上万个 合成都那么难 何况是 多达千亿个原子的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在自然界 只能复制上代而产生 绝对无法从无机物原子合成出来的先例。 因为 其需要的能量 不是人类能够控制的巨大。  这一冲突 至今 进化论者无法完美解释。 甚至连“中间过渡化石”都至今没有被发现。 在欧美国家 进化论作为一种学说 仍是科学界的主流 但是 只是作为一种学术假说 在论文界流行。 一下班科学家跑教堂的还是多数 
你现在就在熵增场中,这是一次战争留下来的创伤,在这片区域内熵值只增不减直到毁灭。
给自己不打扫房间提供了绝佳的理由
任何个体,任何族群,再上升到人类整体,都不是处于孤立系统中的,拿人类的活动来说,熵增的过程,就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过程,在无序程度达到某一阈值之前,我相信人类已经将自身纳入了更大的系统中。
勒夏特列原理更屌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熵增理论暗示我们,有多少美好(有序)出现,就会有多少丑陋(无序)产生。或许丑陋比美好更多,多得多。

如果没有熵增(只有守恒),给出一个孤立系统的两个不同瞬时的状态,你根本无法分出先后。但如果考虑熵增,那就很简单了,熵小的前、熵大的后。

所以,这个定律最大的哲学意义,就是从物理上证明:世界是前进的。
看到这条问题有点想答,但正准备睡觉,于是也没去看看你说到的另外那条问题,就先说说自己的看法,之后如果有时间看了再补充呗。
个人一直比较喜欢物理,就从这个角度出发了,当然也不是那种大神级别的,所以讲得通俗点,可能没那么严谨。
都知道物理可以说它就是研究这宇宙中物质规律的,所以它的很多结论都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并且遵循的,那么就有它存在的理由,而值得我们去思考从而得出点什么感悟,当然一些特别“普遍存在”的规律更容易让我们“有所感悟”吧?其实不止物理吧,“科学”类的都是吧,当然“普遍存在”的也貌似不多,熵增原理是一个,还有生物进化论,你认真想想“适者生存”这几个字,然后结合下不论是做生意啊,人际交往啊之类的,应该也能给你不少顿悟啊,还有能量守恒(这个可能就相对少用来“顿悟”吧哈哈),其实也有,想想你想要得到的,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就有了,的要你从另一方便付出代价。
然后说回来,就觉得描述“自然规律”的结论,多多少少都能让我们在生活中得出些感悟来吧,毕竟他既然在自然中有那么多东西遵循他,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吧。或者说很多所谓的科学研究,到最后变成了哲学问题(物理貌似最早也是从哲学中分出来的吧?)。那就和“顿悟”更沾边了吧。
然后至于题主说到为什么“最”多人提到的是“熵增论”,我觉得吧,会不会是因为熵增论相对比较好理解啊?然后就比较容易结合到生活中,然后就比较多人理解和结合,然后就比较多人通过这个有所“顿悟”?
以上。
其实我从物理一些理论中“顿悟”出某些道理的,貌似还有挺多的呢。(当然有兴趣的可以再一齐交流下这个)
(哇,写完,两点多了,睡了睡了)。
熵:一种混乱度的度量单位!!!
醒悟个毛线!
最怕有些人,把严肃的科学理论当做鸡汤去理解!
也是迷信~
哪有什么顿悟……不过是披着自然科学的鸡汤而已……包装这种东西还不容易?
熵增才不会顾虑任何东西,不管是自然还是自认为是自然一部分的人。

熵是一个老少咸宜的理论,不同背景,不同教育程度的人,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属于他的顿悟。

在经典力学的年代,第一次诞生了了熵,人们对此接受度不高,而玻尔兹曼先生对此事如此痴迷,以至于把他刻在自己的墓碑上。玻尔兹曼去世的时候,还只是冥冥之中感受到了其在热力学中的无量前途, 仿佛看到了牛顿之外的另一个神明。

熵来自物理,却是一种数学。所以,它穿越了经典力学,在量子力学的年代熠熠生辉,统计力学。麦克斯韦妖的典故至今被物理系的本科生津津乐道, 由此又诞生了信息熵,成为了信息技术的基础课程。在今天,基于统计学的人工智能崛起,不少物理背景的数据科学家,在神经网络算法的背后,隐约看到了熵的影子。logistic function的数学形式根本就是有两个能级的电子嘛!更进一步地,他们搬出了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这个复古的名字,来提醒人们不要忘记neural nets成功的原因。

熵在AI领域的成功,让我们反推人类大脑的原理:莫不是一台Boltzmann Machine ? 科幻小说作家觉得人类有追求低熵的本性:喜欢和平,喜欢整洁的环境,喜欢用迷信解释混沌的世界,喜欢在纷繁的地铁上玩类似于《消消乐》的弱智小游戏。

因为人类天性使然,熵的理念更被敏感的艺术家们应用到创作中…………

看完,你是不是顿悟了?

 

既然从有序到无序是自然规律, 人要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有序、自律就如同逆水行舟,负重前行。无数生活糟糕的人也顿时找到安慰 。自己也有 想哭的感觉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事物及过程都可以用能量守恒和熵增原理来解释。

第一定律
热能和动能都是能量,能量守恒,可以相互转换。

对应童话:
有因必有果,付出总有回报,努力就会有收获,价值是劳动体现,是金子终会发光。

第二定律
熵只会增不会减,动能可以容易转化为热能,热能却不可能完全转换为动能。

对应鸡汤:
付出不一定得到回报,但没付出肯定没有回报。工资其实只占企业利润的不到10%。劳动大部分情况下是无用功。

其实还有卡诺和热力学第三定律
热机效率最高不过温度之比,而绝对温度是不可能达到的。

对应真理
不可能永远赢下去,从长期来看,所有人都死定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