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s World

五花八门身边事,喜怒哀乐笔中行。
个人资料
spot321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善待我们的父母

(2013-09-09 16:57:51) 下一个

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论走到哪里,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不论是在超市,还是在购物中心;不论是在饭店,还是在电影院;不论是在小区,还是在绿地公园,老年人随处可见,而且还人数众多。他们或形只影单的悠哉悠哉的自行其乐;或三两成帮的聚在一起潇洒自如的谈笑风生。有的人终日和宠物为伴;有的人整天与电视为伍。有的人一年四季为二代操劳,从不拾闲;有的人春夏秋冬见不着儿女,呆得难受。眼看着我们自己从他人儿女变成了他人父母;眼看着我们的双亲从有志青年变成了龙钟老人。眼看着我们的孩子从蹒跚幼儿长成了英俊青年;眼看着我们自己从少年一步步走入中年。这一切都似乎来的那么突然,让人有些措手不及。孩子们的成长对于我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而对于日渐衰老的父母双亲,我们这些肩负孝敬,赡养老一代;哺育,培养下一代双重任务的“中间力量”们,是否做好了准备?

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当我们还是懵懂少年时,我们不可能了解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们会因为父母不让再多玩儿哪怕是一分钟而对他们怒气冲冲;我们会为了父母不厌其烦的谆谆教导而对他们耿耿于怀。当我们长成了混沌青年时,我们的反叛心理和自以为是的不知天高地厚的傲慢作风阻碍了我们对父辈的无私关爱的正确判断。因此,我们就更不可能理解这句话的真实含义。只有当我们自己成家立业,继而成为他人父母之后;只有当我们为自己的儿女成长而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不辞劳苦的拼命奋斗时;只有当我们的儿女也像我们当年对我们的父母那样,对我们的说教和劝导不屑一顾,甚至是嗤之以鼻时;只有当我们全心全意的精心做好了一顿我们认为好吃的中国式饭菜给孩子,而他们却宁愿去吃美式快餐时;只有当我们坐立不安的等待孩子在夜场电影散场后安全开车回家时,我们才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继而,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货真价实的父母之恩。

父母之恩是一种特殊的,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的,无可替代的,在天性驱使下产生的长辈对自己后代的爱恋,爱护,以及抚养之情;同时,也是长辈在自己的后代还无任何自我保护,自我供养以及自我照顾的能力下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孩子是父母在爱的基础上孕育出来的,是男女两性结合的产物;孩子没有选择他们生命起源的任何权利。换言之,他们是被动的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因此,谁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谁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去全心全意的抚养这个随你怎么说的“结晶”。既然是一种应尽的义务,那就不应该总想着回报。经常听到父母们这样说:我养你这么大不容易啊。我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我费了多少心,出了多少力。父母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们的确付出过太多太多,他们希望用这些不断向儿女宣讲,倾诉和唠叨的方法使儿女们能够记住他们曾经对他们的好,能够感念他们的养育恩情,以便在他们老了的时候,能得到儿女们的“乌鸦反哺”式的回报与帮助。其实,这种做法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如果儿女是懂道理,有良知,懂知恩图报,有感恩之心的人,他们是不用父母提醒的。他们也不会斤斤计较父母们到底为他们付出了几斤几两,他们会义无反顾的照料自己年迈的父母,无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无论是情愿还是不情愿。因为,他们认定那是一种责任。反之,如果儿女不念亲情,不讲知恩图报,你就是说破大天,他们也还是会无动于衷,我行我素。

事实上,还是那句话,父母对儿女的好应该是自愿的,应该是无偿的和不计较任何报酬的。如果父母们在刚刚有了孩子时就执拗的幻想着: 我现在为他们服务,受累,将来他们也应该这样对我。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可以幻想,但千万不要当真。因为你要时刻牢记的是:没有人强迫你去当父母,没有人强迫你去拥有孩子,这一切都是你自己造成的,而你本可以什么都不做的!因而,身为他人父母者,不要成天老想着让孩子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下去还你的感情债,精力债,体力债,物质债和金钱债。事实上,你的孩子是不欠你任何东西的!他们今天之所以养你,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欠你的,而是因为他们是有理性的。先生经常和我说,不知道儿子将来是否会像我们对我们的父母那样孝敬,关心我们。我总是苦笑着说,如果儿子对我们好,那是我们的福气,如果儿子对我们不好那也怪不得他。第一,我们现在对他好完全是自愿的;第二,我们不能左右他的意志;第三,我们不能要求回报;第四,我们要尽量自食其力。尽管,我们是极希望儿子能有朝一日对我们有所回报的,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默默的想象与希望。

现代人的生活是以个人工作为基本目标,把工作地点设定为“家”的安置处的生活;现代人的生活是快节奏的,是以“小家”为单位的独立,自由,无“中央集权”式家长管制的生活。换言之,就是儿女们和父母分开住,个人过个人的日子。对于许多父母来说,这种方式即让他们欢喜,又让他们忧虑:当父母正当壮年时,他们是希望儿女们能出去闯一闯,能见一见世面,能自食其力的。当然,这并不说明他们不想帮助孩子,并不说明他们不想让儿女回家看望他们。但是,和那些啃老族相比较,父母们更喜欢即能自食其力,又能常回家看看的儿女,这是事实。当父母日渐衰老时,他们的思想开始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希望儿女能常在身边,最好是打个电话就能立即回家;他们希望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能尽可能的调回他们自己居住的城市,为的是儿女们能有一些时间来照顾他们。但是,他们忘了,儿女们早已经适应了自己小家庭的生活方式,并且,绝大多数的儿女们的生活是建立在他们有长期,稳定工作的坚实基础上的。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儿女们也早已是有家有室,有孩子的父母了。儿女们怎么能说回来就回来呢?!因此,如何在保证自己的正常生活不受干扰的情况下,如何在照顾自己孩子的同时也能分出精力来照顾父母,如何在不耽误自己日常工作的条件下为父母排忧解难,就成了成千上万个“又当儿子又当爹;即是女儿又是娘”的我们这些人的即艰巨,又现实的任务了!

有人说,中国的老年人就应该像美国的老年人学习,年纪大了就进养老院,这样既解决了他们需要别人照顾的实际情况,又解决了儿女们的后顾之忧。是的,我举双手赞成!但是,首先要想到,美国的老人也不是个个都能进养老院,也是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主要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那些没有经济来源的,在实属无奈的情况下进了托老所的老人,日子过得是苦是甜只有他们心里最清楚。看看那些满脸皱纹,面容沧桑却还在商场门口笑脸迎宾的老人;看看那些七老八十,步履缓慢却还在卖力推销产品的老人,他们中有几个是真正的工作狂?他们中又有几个是放弃旅游的机会而主动要求工作的呢?如果他们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他们是不会在那样的年纪还干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的工作了。再者,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养老院的生活,因为,在那之前,他们早已习惯了自己几十年的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和社交圈子,冷不丁儿的换了环境,他们真会适应不了。我回家时,听楼里的阿姨说,学校里有一对时尚的老年夫妇花了大钱,住进了一所条件相当讲究,现代设施齐全的老年公寓。可没多久就回家了。别人问他们:为什么那里那么好还回来呢?他们说,想念家里周围的邻居们,在老年公寓里找不到和他们有共同语言的人。是啊,一个人几十年养成的习惯怎么可能在短时间之内就改变呢?!我父母住的那个楼可以被称之为“孤寡楼”。楼里几乎家家都是老两口,或老一口的,几乎家家都有儿女在国外,有的甚至是两,三个都在国外。还有的是在外地,在本市的也都几乎不和父母一起住。但儿女们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方式来照顾自己的父母。那些老人都可以自己花钱住养老院,可是,没有一个人去。事实上,东西方的人伦理念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中国父母都不愿意去养老院。因为他们认为,有儿女的人去养老院是一种说不上来的被抛弃。中国人讲究“仁之实,事亲是也”,美国人讲究从小就培养个人的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凡事主要靠自力更生。美国人的家庭关系和谐,融洽,平等。美国人的孩子十八岁就离家自己闯天下,不靠父母的帮助和救济。请问,包括我们一家在内,有几个中国人的孩子是到了十八岁就自食其力的呢?又有几个中国孩子的父母不在孩子成年后(十八岁以后)还给他们以经济上的支持呢?其实,人家美国孩子也上大学!前几天和邻居的太太一起出去吃中饭,她讲道,她刚刚把在家住了一段时间的年约二十一,二岁的二女儿赶走了。我说,她在家住一定是有原因的。而邻居太太说:她就是努力不够,没有更努力的工作。这不是我的错。她应该自己负责自己(他们家有和别人合伙买的私人小飞机,有三辆很不错的车,应该是有钱管女儿一张嘴的)。试想,我们中间的哪一个人能够对自己的孩子这样做呢?退一步讲,就是你早有这个心思,一般也不会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由此想到,总感觉美国人的家庭亲情相对于我们要平淡,自然一些(吃吃喝喝,逢年过节串亲戚,参加婚礼,葬礼,生孩子庆祝,一起去教堂做礼拜,见面亲吻,拥抱都不算),是否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和信仰有一丁丁点儿的关系呢?(不用砸砖,我只是猜想)。当然,对孩子无微不至关怀的中国父母也不一定就能得到他们希望的回报;而大多数美国的孩子们也是会对他们的父母尽一些义务的。其实,养老不可能只是一种模式,一种办法,只要儿女们是发自内心的对父母孝顺,就一定会有一个适合我们父母颐养天年的绝好办法!

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古罗马)西塞罗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拉法格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法)雨果

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英国)莎士比亚

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美国)罗素

名人们如是说!

每个人都会有老年,每个人都会有需要儿女照顾的那一天,无论我们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所以,好好照顾我们的父母,就像我们曾经被他们照顾那样,我们是会得到回报的! 因为,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我们的儿女正在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因为“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Glasshouse' 的评论 : 谢谢您!是吗?那也不足为奇,因为各个学校大院里的情况都是大同小异。
Glasshouse 回复 悄悄话 请问您是南大的家属吗?您写的有些好熟悉呀!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ily' 的评论 : 谢谢您!
ily 回复 悄悄话 好文,应该让天下儿女都读读。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njnj' 的评论 : 谢谢您!
spot321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ukongZhao' 的评论 : 同意您的看法!
njnj 回复 悄悄话 好文, 有道理。
YukongZhao 回复 悄悄话 2500 年前儒家最早提出了"父慈、子孝。"
但毛的文革却使多少人家破人亡,子有成就,老人却先走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