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诗解几则 ( 发一篇旧文收藏) 祝诗坛老师,诗友们新春快乐如意~~~~~~~~~~~~

(2022-05-01 23:32:41) 下一个

萌萌童趣古诗词,循循有度诱我知

来源:文心琢美玉 

笔者寄语:愿以绵薄之文心,琢君家无暇之美玉!

明末清初博学多才的思想家、教育家黄梨洲黄宗羲先生云::“诗人萃天地之清气,以月露、风云、花鸟为其性情。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惟诗人能结之于不散。”这句话是说诗人通过他们的诗,会把这个有着花草虫鱼,风云变幻,鸟鸣月落之美丽世间的情趣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为他们都有着一颗颗玲珑的诗心。给孩子读好诗就是让您的孩子结交一些有着真性情,思想深邃的朋友,从他们的诗中您的孩子会在那美好的诗歌里陶冶他的情操,诗人们质朴的情趣会通过诗境传达给孩子,使他们心中消除一切忧愁,只有诗情和快乐。正如著有《随园诗话》的清朝旷世才子袁枚在一部有关谈诗的著作说到“诗人之诗,可以养心”。 而诗人们是在“情至不能已,氤氲化作诗”的状态下才写出如此至情至性的好诗的。

没有性情的诗算不了好诗,真正的好诗在“骨”里。想象一下一代枭雄曹操若没有一种骨气和壮志,怎能写出《短歌行》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之千古流传的好诗句? 著名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如若没有一腔铮铮铁骨的豪气,又怎能写出那脍炙人口的《满江红》? 诗里那“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英雄豪气力透纸背。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诗中有骨,就是诗人的风骨,骨气,真性情也。孩子们通过多读好诗词,久而久之就会被诗词里那荡气回肠磊落于天地间的大丈夫之骨气所震慑,从而不自觉地萌生倾慕之心, 成长为一个磊落阳光有担当的人。

至真而至趣, 诗人们往往毕生都保持着一颗未经雕琢的童趣之心,让我们看下面的几首诗:

《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从上面这首《池上》,我们好像一下子看见一个小娃娃脸上挂着坏坏的笑划着小船偷采白莲花的顽皮形象,可惜船行之处荡开了浮萍,就在水上留下一条长长的“狐狸尾巴”被大人们识破了。当大人们读到这样的生动好诗会不自禁的想到自己小时候做过的“坏事“,会心的笑起来,再问问身边一起读的小孩子,他可是做过什么“坏事”,他自然会咯咯咯笑个不停。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清平乐·村居》写的其乐融融,我们好像看到一个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式的茅庐,住着和和美美的一家子,那醉美的吴音软语,白发闲坐门前的阿爷阿婆,忙碌着的孩子们,大的在锄豆,老二在织鸡笼,最小的可不是最会享受的人,躺在溪水边,一边剥莲蓬,一边放进嘴里。在这样一幅有声有色有童趣的古诗图卷里,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一种远离尘嚣的快乐,心有向往之,想着什么时候要该去如王维写的“屋中春鸠鸣,树边杏花白”的有山有水有村落的郊外走走了。

《蝶恋花---牧牛图》

午后顺着小河走,河水清清,在我脚下流。水中石头大如斗,石边鱼儿轻轻游。

小小牧童竟怕羞,赤身蹲在,田边和地头。口中唤着大花狗,手里牵着老黄牛。
 

这首《牧牛图》的作者笔者无从查考,但作者那简洁而又儿语化的童真语言,让人读后爱不释手,仿佛就真的置身在那清清小河边,看那碧清碧清的潺潺流水流过大如斗的石头,那一条条活灵活现的鱼儿悠然自在水中游。远远那光着身子的小牧童看见人来了,在田边害羞地蹲下身子, 一手牵着老黄牛,一边在叫他的大花狗。 读了这样无一字雕琢自成天真的诗句, 我们是不是也像回到了童年,会不会想起小时候跟爸爸骑自行车下乡去看奶奶, 那个“吹苑野风桃叶碧,畦春露菜花黄“的美好春日。那么孩子们读了会不会要想,那大花狗会叫什么名字,小牧童每天在那清清的小河边嬉闹,捉鱼捉虾,肯定很开心吧?

 

唐·李白《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大诗人李白短短二十字的这首诗,用童稚的想象力描写月亮,白玉盘,瑶台镜,孩子们一闭上眼睛就会想起那十五前后皎洁的大圆盘子,有着让千古诗人们吟咏不尽的美好。可最让人感到神秘的是这面瑶台镜夜夜飞在青云端,那又是谁每天端坐在镜前巧梳妆?是那“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的垣娥吗? 那月宫之中可否真的是”玉蟾清冷桂花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