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土生土长的老卢湾人请进来(轉載)

(2014-10-15 06:51:05) 下一个

土生土长的老卢湾人请进来。激动瑟忒了,小晨光额事体统统回忆起来了
淡水路一路过来,老松盛大松子桂鱼,青豆泥印象黑深。对面有堂吃西瓜,买西瓜 还要凭医院开的发烧证明。淮国旧店堂淮海路通到长乐路,报名照、全家福都是在转弯的青鸟照像店二楼拍的,吃面就是在沧浪亭和永茂昌糕团店,最爱双酿团和条 头糕,方糕也不错。剃头只有在淮海理发店了,雁荡路上的中原是班级里两个小透乱去的。康哥是卖收音机的,双卡的夏普当时拷贝卡带很有腔调的。培丽是买酱菜 火腿之类的,一块霉夫可以吃一碗泡饭。培丽隔壁的淮海中路派出所当然还记得,打破头时还去处理过。派出所隔壁是春江饮食店,生煎馒头和牛肉汤是没得话讲。 群英脚踏车行里买过气门芯橡胶管,做什么用小伙伴们都知道,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用针戳掉,插在青霉素瓶橡胶盖上,笔芯的另一头就接上气门芯管,用绳子绑结实 了,接在水龙头上打开龙头,水一下子灌进去气门芯管原来细细的身体一下子变成象香肠一样粗壮,然后么嘿嘿……! 野荸荠食品店和淮海电影院真的是必须的搭配,看电影必定要买点纸包素鸡,香豆腐干,密汁小方豆腐干,咸橄榄等等零食,好像看电影就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和女 朋友第一次看电影不在淮海电影院而是在嵩山电影院。这个帖子只讲到成都路,后面还有很长一段了,期待它能早日整理出来。以下是网上的帖子:
荡荡老底子淮海路

以 前淮海路宽宽的人行道挤满了人,好像大游行,小吃店,西菜馆,中菜馆,皮鞋店,绸缎店,香烟店,电器店,旧货店,各行各业什么都有,购物贵廉都有,十分方 便。兜一圈啥未事才买着了。现在呢,眼镜店,手机店,婚纱店倒是不少,还有不少二死店,你进去是你死,你不进去是它死,太高档了,人流却大大不及以前。如 有不信者,不妨去荡荡老底子的淮海路。
从淡水路向西南转角老胡开文讲起,老胡开文是歙县徽墨名店,不过除文房四宝外,其它文具都卖。对马路的代销站转行的饮食摊,(或马当路角子上记不清楚了),文革中期晚上有现烧咖啡卖,十几只煤气灶头上过滤式咖啡壶,同时煮起来,老远就闻到香味。
老胡开文淡水路对面,最老早是一家礼拜堂,小辰光只要进去坐一息,就有饼干派,常去吃吃小点心。再朝西就是一间单开间熟食店,再就是老松盛本帮饭店。那里宵夜的单档双档(油面筋塞肉线粉汤)十分好吃。
老松盛隔壁就是上海钟表行,后来才搬过康绥公寓下面,记得那时放着英纳格的广告牌,灯光下发出悦目的荧光绿。钟表行向西就是淮国旧,最近的帖子上的照片 已不是原貎了,前身是一家叫五星公司的百货商店,门面是纯白色的磨石子,不是现在照片中的颜色。淮国旧要讲的东西太多了,暂不表。再过去是一家皮鞋或服装 店,直到重庆南路角子,有家青鸟照相馆,靠重庆路白色的店面墙上有一只大鸟,似凤凰。
淮国旧对面就是徐重道中药店和四明里,重庆路上有沧浪亭卖糕点,青团,条头糕,定胜糕,方糕等十分有名。四明里有一代名医张尔梅,名骨医魏指薪也在稍远南昌路口处。
青鸟对面角子上是一家绸缎店,沿重庆路还有淮海理发店和永茂昌糕团店,里面的鲜肉汤团十分有名,夏天吃冷面,冷拌馄饨,还有现炒浇头面,鳝丝,虾仁,炸 酱等等,不过最好吃的热炸大排面,送上来时大排上还冒沸油气泡,三角四分一碗,最好玩的是,伙计还会用地道的本地腔唱出某枱要什么给厨房听,十分动听,想 来听过这种本地腔的人不会太多。绸缎店隔壁是一条短弄堂,弄堂口有一食档,日里卖煎馄饨和锅贴,夜里卖菠菜粗炒面,也有油头腐线粉汤卖,生意不错。现在还 在。
弄堂过去就是采芝邨,卖苏式点心,秋冬有鲜肉月饼和一口酥卖,咬开有肉汁流出,西侧橱窗有另类熟食卖,记得除麻雀外,还有形如蟑螂叫龙虱 的恐布物体卖,据说广东人喜欢吃,味极鲜。后来叫燎原食品店。最老早采芝邨旁有一间一开间门面的小旧书店,卖低档旧书,但很快便收档。
采芝邨过去是一家中华烟行,卖各种牌子香烟外,还卖洋酒和雪茄,烟斗丝。烟行过去有康歌无线电行,主要卖成品收音机,也有少量零件卖,康歌过去有一家百货店,记得好象是益民百货前身,益民后搬去稍西近思南路。
过康绥公寓后有一架小梯通往上面街面住户,再过去是一家上海旧书店,开架,但珍稀书刊则放柜,我常在此打书钉。渡过好多时光。旧书店原址现已被上海钟表 行使用,前身应该是一家银行,旧书店过去就是一家叫群英的脚踏车行,当脚踏车还未凭票时,此地常有得内幕消息者通宵排队买永久26型。车行过去便是正章洗 染店。
这一排对面就是全国闻名的妇女商店,自重庆路直到雁荡路(华龙路),雁荡路上有一级理发店叫中原理发店。淮海路上老克勒和时髦女士” 才”到这丬店里剃头,妇女商店座落在培恩(文)公寓下面,夹雁荡路对面是永业大楼,永业下又是一间银行,反正都叫中国人民银行。银行朝西有培丽土特产商 店,出售全国土产,文革中干脆改名为全国土产。
培丽隔壁是海影图片社,原专卖电影或越剧明星,什么赵丹,白杨,黄丹凤,金焰,舒绣文,戚雅仙,毕春芳,徐玉兰,王文娟等照片满店都是,也经营冲放,文革中八角五分一卷的120胶卷十分抢手,开后门兼排队才能买到。据说文革中改名曙光。
海影过去有一二家小铺不记得,然后是淮海中路派出所和春江饮食店,生煎馒头一角六分一客,牛肉汤一角。此地原是一家买处理电子零件的销售店,春江前身是 在对马路正章隔壁的526弄和合坊过街楼下面,占约三分之二宽度有多,二只铁锅敲得銧銧响,吃一客还奉送一碗蛋皮汤,老板(小业主)亲自端来。
对面和合坊向西是一间二开间的叫康什么的服装店,常有木模特裸露着引起路人关注,服装店隔壁是华新茶叶店,老派作风,一只只大口瓶,上面有贴纸用隶书写 着黄山毛峰,洞庭碧螺,西湖龙井,苿莉花茶等等,一张长柜台,旁边还有茶几櫈子。当时龙井也不过四元多一斤而已。二角几分有一包。
茶叶店过去 是默林水果店,热天有堂吃西瓜留籽,冬天有美味滚烫的水果羮吃,一角一碗。默林隔壁就是大美摄影材料行,专卖摄影器材,胶卷,相纸和有关化学药品。大美隔 壁542号就是飞龙大楼,五层高建筑,当时已算除培文,永业外淮海路中段的高楼了。飞龙下面就是野荸荠食品店,卖苏杭小食,秋冬也有鲜肉月饼卖,还有一大 铁锅用黑沙炒糖炒栗子,粒粒爆开,店内还有寸金糖,胡桃云片糕,纸包素鸡,香豆腐干,密汁小方豆腐干,咸橄榄,玫瑰瓜子,酱油瓜子等等零食卖,因在电影贴 隔壁,所以生意十分之好。
野荸荠旁边就是淮海(巴黎)电影院,东侧有小梯,上去则是一家弹子房,淮海电影院过去就是很少有人提起的东华俄菜 馆,可算时白俄在淮海路上留下的唯一纪念吧,里面的罗宋汤三角五分一碗,是用厚边的白瓷碗装的,奉上时浇上一点鲜奶油,使汤色呈奶白色,上面漂着厚厚一层 红油,十分悦目,正宗的罗宋汤必有红菜头,类似于萝卜,不过是紫红色的。卷心菜永远是软硬正好,是我吃过的西菜馆中最正宗,口感最好的一份罗宋汤。
成都路转角就是蓬莱大药房,对面现伊势丹地方应该还有几家店铺,但因早在五十年代就被几块广告牌遮盖,据说要成立什么一大纪念馆的刘少奇版本,不过常看到绘图匠拎了油漆筒,不用脚手架就爬在竹梯上把巨大的广告画一笔笔画出来,足可以观看半日。
短短一段路,从重庆路至成都路而已,想得出的东西几乎都有卖,几化闹猛?
忒长了,息口气,有空再荡下去,淮海路真够长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4)
评论
renxi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华府采菊人' 的评论 : 侬是写上海事体的老前辈了。我常时会到侬嗨头坐坐,不要见怪。
renxi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iaobawang99' 的评论 :讲得有理!我老早住了淮海路,上班勒了徐家汇,算阿里只角?
renxi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iaobawang99' 的评论 : 好像上海西餐馆前身叫宝大西餐馆。
xiaobawang99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华府采菊人' 的评论 : 不管是“上只角”,还是“下只角”,现在一塌刮子,才姆末嘞!侬不要太谦虚了,侬所有的写徐家汇的,回忆老上海的文章,阿拉篇篇都不漏的。特此致谢!
华府采菊人 回复 悄悄话 衲迭点全部是上只角个人, 叫阿拉下只角朋友有面孔出来到淮海路去荡荡伐?
Xiaoweilu 回复 悄悄话 春江点心店朝西是渔阳里,而后是卖红宝书宣传品的,边上是茅山酒店也可以堂吃,啤酒是八分钱一杯但是常常缺货丶而后是卖碗具热水瓶和脸盆的日用品商店,再住西是一家布店,乐安坊,然后是长春食品商店,现在还在,当年他算是食品琳琅满目了。再过去是全国体育用占商店,二角三分一付军棋,买回家整个暑假下四国大战,不亦乐乎!转角处是培丽分店这里是思南路,思南路邮局当年已经有无人售邮票的机器。过了马路先一家水果店,五金店,烟纸店,再边上是緑野饭店,麻辣豆腐四毛,渔香肉丝八毛,小时候的最美味的佳肴,当年想每天能够吃上这个菜便是神仙过的日子了!然后是淮海路新华书店,再朝西便星瑞金二路了。先回忆至此。
xiaobawang99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renxin' 的评论 : 谢谢LZ回复。因为看到标题,很兴奋,土生土长的老卢湾人就情不自禁地跟进来了。顺便请这里的土生土长的卢湾人解惑:我家淮海路对面的西餐馆,我记得文革前叫过“宝大西餐馆”,怎么没听人提起过?总是听人提到上海西餐馆,还是我记错了?
德州渔夫_2010 回复 悄悄话 那间单开间熟食店店名叫“吴阿四”; 嘿嘿,采芝邨的鲜肉一口酥吃起来感觉真是好哦。 国旧和西面一点的上海旧书店是我读初中时光顾最多的地方; 老胡开文好像小学毕业后就很少去了。 培丽和往西一点的长春、二副和哈尔滨食品店是下乡插队回沪时去得最勤的。 上海西菜社和天鹅阁则是77年高考后上了大学后才壮着胆子带着现任的领导去过几次( 嘻嘻,还是问老妈要的钱! 当时十元钱可以供二个人吃顿西餐了。); 茂名路还是陕西路上的红房子因为太高档一直下不了决心去。 当时以为大学毕业后当了国家干部拿上技术干部的工资就可以为所欲为地每周下馆子了,不料此后物价飞涨,等到我们“多年媳妇熬成婆”于八一年年底毕业后,才发现我们二口子的工资只够维持日常开支,无从进馆子逍遥了。 我出国前最后一次在饭馆吃西餐是在南京的一家没有名气的饭店,二个人用掉了我一个月工资的一小半,还叫了一小杯白葡萄酒, 算是庆祝我研究生毕业。菜做得很差,跟上海的没法比。 但是我家领导倒是一直记得: 她说这是我们结婚后我第一次请她在饭馆吃正餐。 因为结婚时的宴席是我们父母掏的钱啦...... 吃饭的经济压力一直到美国后才消失。 我记得当年在法国当访问学者时也是从来不敢进饭店的,最小的小店也不敢。 在巴黎最大的消费就是一杯啤酒或咖啡,现在吃饭不算个问题了, 可是又不敢吃了, 也没有了年轻时的胃口...... 看来人生很无奈哦!
renxin 回复 悄悄话 回憶有點傷感。今朝的淮海路的鬧猛程度推板叫關。
renxi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iaobawang99' 的评论 : 頭牌沙發。謝謝捧場。
renxi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LRC' 的评论 : 吃牛肉湯可以去雁蕩路味香齋過念頭。
renxi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yanlan' 的评论 : 因文章是轉載來的,原文唔么照片,較關抱歉。
WLRC 回复 悄悄话 怀念淮海中路派出所小弄堂和春江饮食店的生煎馒头和Curry牛肉汤. 经常从培丽店里穿过到后门,那里堆满榨菜坛子.
yanlan 回复 悄悄话 拿嫩么照片额?
Xiaoweilu 回复 悄悄话 当年我住在香山路中山故居隔壁,同院的姚叔叔(文元)每天下午迈着八字歩去春江点心店吃半两生煎馒头,才两个,在那时已经很奢侈了。
renxin 回复 悄悄话 希望各位拾遺補缺。謝謝!
renxin 回复 悄悄话 謝謝大家!非常抱歉,這篇文章是我轉載來的,忘了註明,向各位致歉。

cyberbug 回复 悄悄话 淮海西菜社吃炸猪排,五角两大块。白玫瑰剃只头要一块两。沧浪亭吃碗爆鳝面要八角,轧得要死。
漁富 回复 悄悄话 遙想祖父當年瑁丹眼鏡,一席長衫,踏著裊裊蘇州評談聲,從弄堂裡戴著晚霞竄梭而歸...以前太平橋的小吃令人十分想念!嗚嗚,以往的上海已經成記憶了!
一天到晚 回复 悄悄话
一天到晚 回复 悄悄话 卢湾区并特了,现在么了。
爱的感觉在比利时的天空下 回复 悄悄话 当年,我的家在雁荡路的复兴公园口的雁荡大厦.从家的窗外可以看到外滩夜色的红云.
很思念那时的时光.

珍珠浩渺 回复 悄悄话 静安寺也有老松盛,虾肉馄饨2角5分一碗,在万航渡路华山路口。
xiaobawang99 回复 悄悄话 沙发!第一个卢湾人报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