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享受与难受-听青岛交响乐团音乐会有感

(2011-10-21 05:13:12) 下一个

     去听我们不懂的东西,是很有趣的;而听完后还大发议论,则不但是很有趣,而且很幽默了。

      我不懂交响乐,但喜欢幽默,所以总爱去音乐会。上周末,我便去哈佛大学听了青岛交响乐团音乐会。
    
以前去过青岛,记忆中的城市很漂亮,空气里总飘着一股青岛啤酒和海鲜的味道。但近些年来,听说那里艺术的空气也浓厚起来,因为有钱。有钱可以把鬼招来推磨,当然也就可以招来艺术家了。
    
青岛交响乐团成立只有三年,指挥是国内大名鼎鼎的胡咏言。全团八十多人,绝大多数的团员都属于80后的,朝气十足。中场休息时我去后台走了一趟,只觉得俊男如烟,美女如云。首席小提琴是一位很优雅的女士,听说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小提琴博士。听她领奏时拉出来的琴声,就像闻到窖藏多年的陈酒,浓而芳香,那琴声的充实,大概只有人到中年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得到。
     
而最让我目不转睛的,是那位坐在指挥正对面的拉大提琴的女孩。眼睛大,双眼皮得厉害,眼神里似乎透着一种淡淡的忧愁。远远望去,很像林妹妹;走近再看,更像。
     
这次演出的曲目大多是家喻户晓的名曲。《黄河》自不必说,每次听完都让人热血沸腾。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交响乐在世界音乐界的影响很小,能够站得住脚的作品,除了《梁祝》,就是《黄河》了。殷承宗先生以68岁的高龄还能把《黄河》气势磅地弹下来,实在令人感动。先生加弹的二首曲子,《红灯记》巧如青蜓点水,而《春江花月夜》则把中国山水画追求的那种意境,以琴键弹了出来。能用钢琴弹出中国音乐精的,非殷承宗莫属。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和《西区故事》来自于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音乐片。去年华盛顿交响乐团历史性地访问北朝鲜,演出的就是《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结果,北朝鲜人民被爱情的旋律感动,不再打算制造原子弹了。我最喜欢的还是《西区故事》,这曲子风格太鲜明,打群架时,该出手时就出手; 亲吻时,该伸舌头就伸舌头。它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又是一首优美的交响诗。如果说《春江花月夜》是一幅中国的山水画,那么《西区故事》就是一幅油画,它使我更接近自然,不但是景在那里,光也在那里,色也在那里,胡咏言出神入化的指挥,让这幅画增色不少。看得出来,如果 胡指挥是位画家,他一定喜欢用鲜明的色彩。
     
叶小钢的《琵琶协奏曲》给人的唯一感觉,就是找不着调。琴声一起,我顿时感到好几种高低全然不同的调子直捣我的耳鼓。千丝万缕的声音搅成一团,剪不断,理还乱。当时我就觉得心旌战抖,飘飘然如失却重心,一种身临歧路,六神无主的感觉。我环顾四周,只见大家都面面想觑,好像各自准备逃生,一种大难临头的气氛弥漫全场。叶小钢是我喜欢的作曲家,他以前创作的《地平线》让我百听不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郎郎演奏的那首优美的《星空》也是出自他手。可如果要我用两个字来形容《琵琵协奏曲》的话,那就是:「变态」。
    
演出结束后,我找到《琵琵协奏曲》的演奏者章红艳交谈了几句,告诉她:与去年来波士顿演出时相比,她瘦了不少。她说她近来肠胃不好,加上对化装品过敏和连日的奔波,体重的确降了不少。
     
我想,章红艳的瘦恐怕还和音乐有关,像《琵琵协奏曲》这样的音乐是极伤人的。
     
我这么想着,但终于没有说出来。
 
2009
1  麻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