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科学篇之二: 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FIC药物疗效的研究

(2024-02-25 18:56:37) 下一个

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涉及到多个科学领域,尤其是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药物疗效这两个方面:

  • 生物医学基础研究:这一领域主要关注于理解生命体(如人类、动物、微生物等)的基本生理和病理过程,包括了解细胞如何通信、基因如何控制生命过程、疾病是如何发展的等。这些研究通常在学术界进行,如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因为这些研究需要深厚的基础科学知识,而且往往是探索性的,目的在于扩展我们对生命科学的理解。这些基础研究对创新药物的开发至关重要,因为只有了解了疾病的根本原因和机制,科学家们才能设计出能够有效干预这些过程的药物。

  • 生物医学研究推动药物开发,上篇举了(丙型)肝炎的例子。这里要指出一点:生物医学研究并非创新药物研发的充分必要条件。首先讲非充分条件,生物医学基础研究的大多数成果,对创新药物研发没有影响,只有少数成果,能立即或者一段时期之后促进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非必要条件:创新药物的开发和使用,也可以脱离生物医学基础研究而进行;在几千年的漫长历史中,草药的使用非常广泛,能够有效治疗某些疾病;当然工业革命之前,药物的开发和使用依赖于经验知识,速度非常缓慢。工业革命以来,早期的化学药如阿斯匹林的开发和使用,也主要依赖于经验知识和其他科学领域(化学等学科)的发展,生物医学基础研究随后帮助解释和阐明其作用机理。

  • 药物疗效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识别、开发和优化化学或生物药物,以治疗或预防疾病。这包括了药物的发现、合成、动物模型和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等环节。这些活动主要由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负责,即工业界。他们有资源进行长期的药物开发项目,这些项目通常需要巨额投资并伴随着高风险,但一旦成功,对公共健康的贡献是巨大的。工业界在将基础科学研究转化为具体的治疗方案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 药物疗效研究的科学性主要是针对FIC(First in Class)药物而言,研究调节某蛋白功能的化合物是否能有效改变某些疾病的进程;FIC药物之后的BIC(Best in Class)药物或仿制药的药物疗效研究,其主要作用是工程价值。

学术界的基础研究提供了对疾病机制的深入理解,为药物发现奠定了基础。而工业界则利用这些知识,通过药物设计、开发和测试,将潜在的治疗方法转化为实际可用的药物。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两个领域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合作也越来越紧密,共同推动着创新药物的发展。

再介绍一个生物医学基础研究推动药物开发的例子:囊性纤维化(pulmonary cystic fibrosis, CF)。囊性纤维化由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CFTR)基因突变导致的多系统疾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其主要特征是慢性进展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多系统受累,包括汗腺、肺、鼻窦、胰腺、肝、胆道、肠道及生殖系统的外分泌腺,其中以呼吸系统受损最为突出。

囊性纤维化最早于1938年由Dorothy Andersen报道,随后的纽约热风暴中大量的儿童中暑甚至死亡,她意外发现了这些患者除了肺部感染外还合并多汗、汗液电解质异常,提出将汗液电解质测定作为CF诊断的一个依据。

囊性纤维化是罕见病,不同国家和地区发病率不一,新生儿发病率约1/25000~1/1800,在欧美人群中发病率约1/2500,日本发病率约1/35万,亚洲和非洲发病人数远远少于欧洲和北美洲,中国目前尚无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在囊性纤维化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的过程中,囊性纤维化基金会(Cystic Fibrosis Foundation,CFF)发挥了核心作用。1955年,一些囊性纤维化患儿的父母成立了囊性纤维化基金会,目的即想办法救助囊性纤维化患儿的生命。

20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在政府和囊性纤维化基金会支持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了导致囊性纤维化的CFTR(cystic fibrosis transmembrane conductance regulator )基因突变,为特效药物开发打开了大门。囊性纤维化的主要病因是由于CFTR基因突变导致,其基因位于7q31,长度250kb,包含27个外显子,其编码是一条1480个氨基酸的肽链。CFTR是存在于上皮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将氯离子运出上皮,到达内脏中各种通道的黏 液中,正常情况下通道有维持黏液的正常流动的功能,在人体的各种管道都存在着CFTR。

1、CFTR基因突变导致离子通道异常。

①钠离子和氯离子分泌随着异常被阻断,导致通道黏液异常黏稠,出现痰液黏稠。

②皮肤的汗管氯化钠不能被重吸收,引起非常咸的汗液。

③氯离子通道功能异常导致上皮流体在输送到肺、胰腺和其他器官功能失调,最终导致CF的突变,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最终导致慢性残疾、寿命缩短等。

2、目前已经报道的CFTR基因突变约2000多种,根据这些基因的分子机制、产生的后果将其分为6类:

I类CFTR蛋白合成受阻,多引起无义突变或移码突变。

II类影响CFTR正常加工或转运过程,使蛋白不能正常地折叠及成熟,在内质网中发生降解,多发生错意突变,如在欧美人群中最常见的突变Phe508del。

III类又称为“门控突变”,CFTR的调节区受到破坏,使之不能正常开启 ,进而丧失离子通道功能。

IV类改变通道的传导性或对离子的选择性,降低氯离子的转运。

V类影响RNA剪接,阻碍mRNA合成,同时产生正常和异常的转录因子,使正常功能的CFTR蛋白质减少。

VI类细胞表面CFTR蛋白稳定性降低

 

基于囊性纤维化病因的研究,美国50个州都陆续建立了广泛的新生儿CFTR基因筛查体系。

1993年,FDA批准基因泰克的Pulmozyme上市,该药物通过降低唾液的粘稠度来改善症状。囊性纤维化基金会支持了该药物的早期开发。

1997年,囊性纤维化基金会正式成立药物开发计划,专门支持囊性纤维化药物的早期研发,这也是风险最大而投资公司犹豫不敢进入的阶段。

2000年,囊性纤维化基金会做了首次大额药物研发的投资,4000万美元投资Aurora,并持续支持了其对Kalydeco的开发支持,Aurora被Vertex收购之后Kalydeco于2012年获批上市。kalydeco 可以使氯离子通道保持更长时间的打开状态,让更多的氯离子进出细胞,从而有助于保持肺部盐和水的平衡。Kalydeco开启了囊性纤维化治疗的新时代。

2012年,囊性纤维化基金会又建立了囊性纤维化治疗开发实验室,帮助新的囊性纤维化疗法更快地推进开发。十多年来,囊性纤维化药物不断迭代随着2019Trikafta的上市,适用人群可以覆盖到90%的CF患者。今天,囊性纤维化患者的平均寿命已经从50年代的5岁以下,增长到今天的40岁以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