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强调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2012-07-27 12:03:23) 下一个

现在网上有一个奇特现象,即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大多数都是中国人。那些人总是从某些极端的角度来否定几千年文明的主流。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答案其实很简单。这正是中华传统文化在那些人身上的反映。要明白这一点,先要知道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有别于西方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到底是什么呢?是佛教和道教的出世学说吗?笔者认为不是的,至少不是主要的。因为其他文明也有相应的出世学说,尽管表述有所不同。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呢?它就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内聚力。它使得国家再破碎,也能在一段时间后回归一统;这种内聚力就是道德。什么是道德?道德就是“道”与“德”。许多人将道德解读为个人修养,那是误读。个人修养仅仅是道德含义的一小部分,更大部分是指人类社会的运作也是“道”的自然流转。中华文明认为,人类社会形成后,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道)和内在因素(德),它有集体意识而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累积。作为社会整体,道与德是相连的。作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要有整体意识。东方人在几千年前就注重个体和整体的内在关系,从而强调社会运作中道与德的体现。易经的道理就是系统地阐述道和德在社会整体(体系)中的作用。在东方形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社会道德理念时,西方在那时候还很野蛮。儒家强调的道德,从来就分为个体和整体两部分,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达整体,个体和整体从没有分开。它强调了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要遵循的内在次序。表达这些内在次序(道德)的儒家理念太多了,大家可以去参考文献。然而,中华文明并没有停留以道德为主的社会内在次序,为适应社会运作,法家的理念也为士大夫接受,并作为社会稳定的外在次序(法律)。在历史上,士大夫虽然重儒家,但在社会结构的建立上,历来是儒法并举。反观西方做对比,人们将“道”加以人格化后成为上帝,因此“行道”成了上帝的职责,人们只是注重个体和上帝的关系,且把社会看成是个人自私行为的场所。美国思想家,神学家Reinhold 认为社会仅仅是累积的个人利己主义,没有一个群体的行为是出于纯粹的无私。这种观点使得西方从来没有建立真正的社会道德体系,虽然在宗教里带有伦理,比如爱的理念。不幸的是,“爱”更多是出世学说的理念,在生活中人们根本做不到。因此,西方人历来依赖丛林法则,崇尚势力博弈,讲势不讲理。文艺复兴后的理性主义,及资产阶级革命导致了现代民主潮流,从而形成当代西方的民主政治体制。从道的角度,这些民主体制,包含平等,自由仅仅是外在次序。而个体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主义并不能形成合理的内在次序。体系没有真正的道与德的和谐。这只要从美国国债问题就很清楚,船在下沉,船上每个人都清楚,却装作不知而只顾个人利益。东西文明如此不同,并没好坏之分,只是它们适应不同的人群。西方体系的不和谐从两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很充分。战后为何能运作近六十多年,它得益于西方科技领先,和掠夺中产生的财富。在东方科技赶超下,及西方掠夺空间的缩小时,体系的弊病很快显露。

传统文化强调的道德对人类社会的正面意义是勿容置疑的,然而它没有副作用吗?人类任何理念从哲学上讲都有两面性,道德理念也不例外。笔者在一文中提到,东方人嗔心强。其中原因就是对道德期盼而形成的习性。长期道德教育不仅产生对理念的认同,还产生对社会道德行为的依赖。尽管东方人自身道德很不完善,总期盼别人道德完善。对不道德的现象容易起憎恨心,对它人容易苛求。佛教唯识理论对分别心和憎恨心的关系论述得很清楚。对比西方不讲很多道德,因此也不容易苛求它人。憎恨心是中国社会内斗多的根源,而“义”的理念又将憎恨心和内斗引向高潮。反对不道德行为而“见义勇为”值得肯定,但许多时候,不道德行为并不是黑白分明。人们自以为“该出手”时,往往是不该出手之际。产生这种憎恨和内斗现象的原因正是道德没有普及到社会深层次。中华文明的道德从产生以来具有两个层次,一是理念普及,二是内省明理。可惜的是,中华文明成就了道德理念的社会普及,但内省明理仅仅停留于士大夫阶层。没有大众的内省明理,无法避免憎恨心和内斗左右我们的行为。近代的西学东渐浪潮后,内省明理在知识分子价层也消失了。我们只剩下浮躁心和憎恨心。现在强调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其意义不仅要坚持道德理念,更重要的是普及内省明理。使得分别心和憎恨心不成为主导人们行为的主要因素。通过内省明理,成就自己的“仁”心。“仁”心在“爱”心的前面,没有“仁”,那有“爱”。而内省明理就是要继承儒家的心学,以修身作为立德求道的基础。为什么中华文明道德中充满那么多一个字的理念;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那是为了修身内省的体验而特意所为。反观西方理性主义中的公共理性,次序理性是无法作为修身内省而体验的。因此,西方的理性成了纯粹的思辨。通过内省明理达到对道体验,其初步就是大同世界。大同世界不仅仅是哲学或伦理概念,而是一种同体感受;就是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它建立在深度内省的基础上。到那时,人们自然明白,什么是“存天理,灭人欲”。人们对亲人受伤害时的感受,就是一种初步的同体感受。现在强调回归中国传统道德提倡内省明理,就是要完善社会的内在次序。没有真正的内在次序,再好的外在次序都不会长,西式民主也不例外。从这个观点出发,东西方民主道路的归宿只能是道德。因为,民主政治是外在次序,它必须要有道德的内在次序做支撑。

在讨论了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及强调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后,让我们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即为什么有一些中国人如此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笔者认为这仍然是西学东渐浪潮的影响,哪些人光看到西方在外在次序上的优点,及东方在此的不足;却没有看到东方在内在次序上的长处,及西方在此上的短缺。从浮躁心,憎恨心出发,很容易去下那种西方文明优于东方的结论。那些人实际上也是爱国的,只是观点不同。这正是要我们大家充分交流去认识自己文明的瑰宝。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为人父 回复 悄悄话 好文!才看到。转了。
yfz9465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化外人' 的评论 : 谢谢来访。
化外人 回复 悄悄话 刚刚有机会看到博主的这篇宏论。大赞!
yfz9465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老几空间' 的评论 :
问好。
老几空间 回复 悄悄话 很久不见,问好!这篇已转至万维和华博,特此致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