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高龄的王韵芳(金陵女子大学南京校友会会长)老人在回忆往昔的时候,对60年前进校时受到的校训仍一字不忘:“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加丰满。这就是吴校长给我们说的‘厚生’。”她口中的吴校长,就是吴贻芳。
!
1945年,美国旧金山隆重召开联合国制宪大会。吴贻芳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郑重地签上名字,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女性。
吴贻芳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吴贻芳,江苏泰兴人,1893年1月26日生于湖北武昌,出生书香世家,排行老三,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1928年受聘于母校,先后主校23年,将金陵女子大学掌管得有声有色,蜚声海外。1945年,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成为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1979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为世界杰出女性专设的“智慧女神”奖。1985年11月10日吴贻芳逝世。
35岁成为金陵女子大学校长
1906年,吴贻芳在姨父陈叔通支持下入读上海启明女子学校,1916年,吴贻芳被美籍教师诺玛丽推荐,开始了她在金陵女子大学的学习生涯。1921年冬,美国蒙特霍利克女子大学校长到北京女高师讲演,由吴贻芳任翻译,吴一口流利的英文给这位校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经她推荐,吴贻芳去了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院深造。
1926年,澳大利亚总理应邀来美演讲,演讲中,这个总理傲慢地声称:“中国不能算一个独立的近代国家。”吴贻芳气愤地说:“这是对中国人的诬蔑!”她当夜便写了一篇文章登在《密执安日报》上,文章严词驳斥,激起在美的华人学生的爱国热情。
1928年,吴贻芳获得密执安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随后即给金陵女子大学发出“论文已毕,考试及格,定期回国”的电报,而后回国履任金陵女大校长,这年吴贻芳刚35岁。
美国总统罗斯福盛赞的“智慧女神”
在吴贻芳连续执掌该校的23年间,金陵女子大学不仅获得了英美各大名校的认可,而且持有吴贻芳签发的毕业证书的学生皆可免试入读西方名校的研究所。当时人称吴贻芳培养出的999名毕业生为“999朵玫瑰”。在她的领导下,金陵女子大学成为中国第一代女知识分子的摇篮。
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女毕业生,让“玫瑰花苞”最终绽放为“美丽的花朵”。但她自己却终生未婚,把一生的时间都献给了她热爱的教育事业。
1943年3月,吴贻芳组织“中国六教授团”率领众人赴美宣传抗日战争,争取美国朝野支持,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跟她有过接触交流,并深深被这位中国女性所折服,盛赞她为“智慧女神”。 老革命家董必武对吴贻芳的评价是:“像她这样精干的人物,男子中也是少有的。”冰心说:“我没有当过吴贻芳先生的学生,但在我的心灵深处总是供奉着我敬佩的老师----吴贻芳先生。”在民国时代的教育界,还有着“男有蔡元培,女有吴贻芳”之说。 “厚生”是我们人生的目的 当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校训是“厚生”,吴贻芳对此的解释是:“‘厚生’是我们人生的目的。我们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还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造福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办学宗旨,吴贻芳倾注了大量心血,她以校为家,勤勤恳恳,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教育。王韵芳回忆老校长,“她认识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知道我们是哪里人,成绩怎么样。有一次我们从外面回来,吴校长看到我就说,韵芳你是江苏人吧?最近功课怎么样了?” 金陵女大原是一所教会学校,吴贻芳担任校长后,慢慢地冲淡了教会色彩。学校不再强制要求学生做礼拜,学生也由最初必须来自宗教家庭或毕业于教会中学改为通过入学考试向社会招生,只要考试合格,不论出身,不论贫富,一视同仁录取。 金陵女大还实行主辅修制度,做到文理相通。文科生要掌握一定的理科知识,理科生也要选修一定学分的文科课程。凡金陵女大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上很快就能胜任各自的工作岗位。 此外,金陵女大的所有考试均无监考老师,每次考试,老师把考卷发给学生就可离去。几十年下来,全校没有一个学生考试作弊。 在学校设“恋人专室” 吴贻芳对学生的管理虽然严格,但同时也充满了关怀之情。当时,学校有些学生和金陵大学的学生谈恋爱常常晚归。有一天,吴贻芳散步时发现窗下有把椅子,原来是一个晚归的学生被关在外面,只得爬窗户进宿舍。吴贻芳担心学生安全,便将宿舍楼下的会客室划出一部分隔成许多半封闭的小间,里面设桌椅供恋人聊天。晚上九点前,女同学可以带男朋友在里面交谈,只要求他们把糖纸瓜壳临走时带走。 她曾定下严格校规,不收已婚学生,在校生结婚就得自动离校。一次,学校的一名女生和一名爱国军人偷偷结婚,被学校知道后,吴贻芳带着她最喜爱的一枚胸针到学生家,一方面向他们表示新婚的祝贺,一方面则委婉地告诉她不要到学校来了。后来这名女学生的丈夫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了,她向吴校长表达了重回金陵女大的愿望,吴贻芳接受了她的请求,破例让她继续学习,她的子女也由学校共同抚养。 也有一个例外,1925年,《孽海花》的作者曾朴的妹妹曾季肃写信给吴校长,希望来金陵女大学习。当时曾季肃已35岁了,育有两个孩子,为摆脱封建婚姻束缚,她有此想法。吴贻芳被她的执著感动了,也破例录取了她。 曾两次拒绝国民党邀请她担任教育部长的请求 吴贻芳并不贪恋政治光环,她曾两次拒绝国民政府邀请她当教育部长的请求。1946年2月,吴贻芳经过重庆时,宋美龄女士建议她出任教育部长,但被她拒绝了。 1949年初,蒋介石“下野”后,张治中推荐吴贻芳做教育部长,她还是谢绝了。对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以及官场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腐败行径,吴贻芳“产生了十分的厌恶”。 老校友梅若兰曾在《怀念吴贻芳》的文章中写到,吴校长几十年一直住在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房间,平日粗茶淡饭,从不讲究吃喝。除出于礼仪需要有几件像样的衣服外,一般总是布衣布衫,缝缝补补,还舍不得扔掉。她不要小轿车,只肯买一辆黄包车,每月工资大部分都接济亲友,外出演讲得到的酬金和礼物,也一一转赠师生,并不让受赠者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