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臭棋篓子看《红楼》
贾府会下围棋的不少,曹雪芹几次写到下棋 正面明写会下棋的有:
湘云 、黛玉 、宝钗、宝琴、迎春、探春、贾政、 香菱、莺儿、 贾环等。
曹雪芹的围棋水平怎么样难说,可围棋对于他写《红楼梦》肯定有影响。
《红楼梦》的结构,神龙首尾 ,众说纷纭,怎么评价也不过分。
《红楼梦》不是一般的时间性记述, 像《三国》那样跟着时间长河,流到哪里算哪里。
也不是《西游记》那样的童话汇编,一篇和一篇是土豆关系 ,爱谁谁。
《水浒传》是高级多了,也不过是中篇合订本 ,人物只是在出台时非常耀眼,而后边则跑龙套。
《红楼梦》的布局是不传统的线性结构 而是立体的,很长时间来有关红楼梦的结构成为红学中
最热门的话题印象比较深的有周汝昌先生的9回一循环说等...还有人说是现代结构小说的先河,
更有高明者看见明确的"八卦"解析图....等等。这些学说长篇大论 , 非专家学者难以通晓奥妙。
因为爱好围棋我有个简单化想法, 红楼也可以看成全局照应的围棋式的布局。
【布局】
好的布局往往需要深思熟虑 ,看见过赵治勋们对着空空的棋盘发愣了吗?
高手们往往不知道如何落子!那一刻对于职业棋手来讲是最痛苦的时刻,
他们在想:我这盘怎么下? 我怎么避开熟悉对手的布局 ?我如果下成星小目布局到了第20手,他会不会已经猜到我第30手的意图?
高手的布局是不拘一格的 !同样像曹雪芹这样老练的作家,也看过了太多的‘才子佳人’型的烂俗小说,对于读者比作者都预先知道结局有着深恶痛绝的感觉 。
曹雪芹是制谜语的好手。那是小谜语,而整本书也是个大谜语。
于是他的书变成了一个精致的谜团 ,这个谜团之大,不仅读之前不明朗,读了之后〔我是指曹本人原作的完整本〕也不一定都清晰。
往往回头,再看几遍,才看到作者早在到达目的地之前,100多公里的地方就立了指示牌。
只是因为大部分读者读得用太流俗的方式读,才没有读出《红楼梦》的趣味。
【开局】
《红楼梦》开局有这样的特点,就是晃晃忽忽 ,好像一个美人在雾中影影绰绰,
似有似无。因为抓不住主题 ,也因为《红楼梦》楼梦没有主题先行 ,所以一开始很晕 。
看过法文、英文《红楼梦》的老外和我们看翻译成中文的外国名著感受一样。
在人家那真是怎么看怎么好 ,可我们始终看不出那几十页的臃长描写到底好在哪里!
很多人,包括老巴巴初读《红楼梦》楼时,有些大失所望〔那时往往是刚刚看完水浒、三国等热热闹闹的书〕看不出这本名著究竟有什么吸引人的。
围棋的开局特点也是这样 ,棋盘大得惊人, 一开始似乎哪里都可以落子, 对于围棋水平有限的人来讲, 开局是件很无聊的事,是定式,没有看头 。
《红楼梦》楼梦的开局是围棋式的开局。 这一个子, 那一个子 ,闲闲地仍在棋盘的四角。
〔注意那时的围棋还是座子式的布局! 〕四角者,四大家族也 !
扔到那里后,按照传统的阅读习惯,接下来就要抬刀、备马出戏了。
可雪芹是什么人物!那种见面就打的场面不落了港产的黑帮片的俗套 。
雪芹开锣, 一僧一道云山雾罩完毕,在空空荡荡的棋盘星位一挂,这冷冷地一挂,把冷子兴先生挂到了荣国府的大墙下,人们突然看到一张大棋盘。
然后悠悠的一飞, 这一飞就把林妹妹飞进到了荣国府,〔其实林妹妹是水路来的〕
府上马上热闹起来, 什么荣国府庭院结构,豪门气象 ,尊长亲疏 ,就连丫头也跟着出来二、三十个.....这个手法从小处开局,其实很省力,自然 。
【变化】
顶尖的高手总是保留变化 ,不把自己的棋走“老”了。
雪芹在写作之前一定用了更多时间来结构,让各种线索着读者走 。
他不会急于添砖抹灰,那是小工的活儿。
正像顶尖的围棋高手对于局部的手筋、妙手,即使没有见过也会在几秒钟之内破解,对于他这个级别的语言大师,诗词歌赋药方谜语都是小事, 在熬粥典衣的片刻,就可以把那些流芳千古的小文一挥而成。
【定型】
《红楼梦》楼高潮起伏, 局面可大可小。 大到山摇地动的秦可卿出殡, 滚滚红尘的元春省亲 ;小到针脚唇边。
每一个局部的顺序 、铺垫、 启承 、点睛、 定影、 收边都是很不一般, 恰似高手的过招,棋型舒展变化。 绝不会像业余低手的棋型单调板直 ,或者过于泻重,或者过于疏漏。
聂卫平,马小春指导业余棋手时都讲过这样的话 :看棋也不用从你第一步看起 ,只要看看你下棋型就可以判断你的水平。
【冷着】
熟悉围棋的知道围棋是一边热闹,一边凉 。有时候这边已经走上了上百手, 另一个角可能还没有时间落子。
高手和低手的一个重要分别就是预见性!
职业棋手可以预见到四、五十步以外,而业余高手可以预见到十步, 臭棋如我也就是四、五手。
作为读者开始阅读是不可能了解擦曹氏的良苦用用心 。他像高手一样在热热闹闹或看似平淡的叙述中
插苗埋桩, 很多人物都是早早摆上,后来这些伏兵揭竿而起, 冷子在那里起了作用。因为书中主要人物随着情节的线索杀过来时, 再摆上了人物就有些来不及了。
【子力】
高手的子力棋效用非常大, 或字一手两用, 死子多次借用, 你不从棋盘上提走,最后总会复活 。大师的文字也是这样,一喉双歌,草灰蛇线, 伏脉千里 。局部写了凤姐闲扯, 送宫花等...隔墙听声 ,那边一路照应着一大堆人悲欢离合。看过一次,再看又看出新的涵义, 让你叹服。
【对杀】
书中的几个主要情节包括巨祸临头,红楼12钗香飘玉渺.....撞击在一起时,我想象原书的结局非常惨烈, 但都会有详细交待。
如同围棋终盘的几条都没有做活的巨龙就纠缠在最后,血肉相连、家破人亡、奄奄一息。
剩下一些残子摆在棋盘上, 那也许就是《红楼梦》中人的最后命运 。
如果有时间重读《红楼梦》,老巴巴也许会用几局名局来重新解释一下 ,
也不失为一个臭棋篓子看《红楼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