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其的养蜂之路 | |||
http://www.greatwuyi.com 来源: 发布时间: 2010-07-28 07:06 | |||
别看周春其年仅33岁,却身兼福建省养蜂协会理事、南平市养蜂协会副会长,光泽杉城农民养蜂合作社理事长等数职。这个来自光泽县鸾凤乡中坊村的青年农民,用近10年时间,发展集饲养、繁殖、产蜜、加工为一体的蜂产业,建立国家蜂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闽北中蜂良种选育和规模化饲养技术研究”示范基地,并组建杉城农民养蜂专业合作社,带领蜂农走上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的致富路。 因跑蜂事业险搁浅 周春其出生农家,原籍浙江,祖父和父亲都是养蜂能手。上世纪六十年代随蜂群四处飘泊,最后在中坊安家。 中学毕业后,除了种田,周春其还开过几年农用车。2001年,年事已高的父亲担心养蜂技术无人继承,对他说:“来学养蜂吧!”就这样,周春其接过父辈的养蜂“接力棒”,走上了曲折的养蜂之路。 从父亲那里接过30多个蜂箱后,周春其先是按传统方法驯化野蜂,不到两年时间,蜂箱增加到70多箱,才20出头的周春其成了当地的养蜂大户。不料,一向销路不错的蜂蜜却卖不动了,每斤蜜降至五六元仍乏人问津。紧接发生的跑蜂事件,几乎给周春其的养蜂事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为野山蜂驯化时间不长,再加上经验不足,一窝窝蜂相继逃走,至2002年底只剩17箱蜂,造成经济损失3万多元。 那段时间,周春其寝食难安,天天坐在空空的蜂箱旁发呆。父亲安慰他:“我过去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是啊,我还有17箱蜂,还可以从头再来!”一向不服输的他重新振作,决心通过科学养蜂求发展。 苦学技术成为行家 2003年初,周春其来到北京,在一家养蜂研究所充电,在这里,从实践到理论,他的养蜂技术有了实质性进步。 回家后,周春其聘请县养蜂技术专家叶德云长期担任顾问,并与福建省农林大学学蜂学院联系,将自己的蜂园提供给学院当养蜂基地,学院教授提供技术指导。每年他还要自费到全国各地养蜂研究所和基地,与同行学习交流。 为改良本地蜂的品种,周春其将本地的野山蜂与引进的中蜂交配,2003年底,他养的蜂发展到170多箱。他总结出一套分蜂、育王、饲养、采蜜、越冬等技术,特别是在初春和冬季这样的花少季节,由于技术独到,他养蜂的成活率和繁育成活率几乎达到100%,每箱蜂产蜜从过去的三四十斤提高到七八十斤,产值可达上千元。生产的蜂蜜、蜂花粉、蜂王浆等系列产品,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销往浙江杭州、宁波等地。早在2005年注册的“野小蜂”商标,今年3月取得了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自行检验许可证。 随着养蜂规模的日益扩大,2004年,周春其成立春其养蜂研究所。去年,他与福建省农林大学学蜂学院合作开展“中蜂槽蜜生产试验”项目。当年,“春其种蜂繁育场”被国家蜂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饲养和机具功能研究所作为“闽北地方中蜂良种选育”、“闽北区域中蜂规模化饲养技术体系研究”示范基地。 带动更多乡亲养蜂致富,一直是周春其的心愿。近年来,他提供蜂种、技术、蜂具、蜂药等,帮助村里多位农民走上致富路。2009年7月,他出面组织全县10户蜂农成立“光泽县杉城农民养蜂专业合作社”。今年,合作社蜂农成员扩大到46户,养蜂总数达到3000多箱。 | |||
作者:王建成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