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arge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回国杂记(一):吃在中国

(2011-02-03 10:18:14) 下一个


今天大年初一,给大家拜年!祝大家新春快乐,金兔吉祥,万事胜意!

接下来开始回国流水帐了。

序:回国不算特频繁但也不是很稀疏 ,平均2、3年一次。去年夏天,回国转悠了一小圈,主要在京、沪、浙江三地。感觉中国依旧发展很快,到处是旧貌换新颜,莺歌燕舞的盛世景象,大有不砸碎万恶的旧世界绝不甘休的气势。 中国人民也一如既往地气势高昂,过着紧张、自豪、幸福的生活。

我这个乡下人如同以往, 先是特兴奋、特新鲜, 一扫久居乡下的沉闷,然后美美地过上了一个月饭来张口、大脑不想事的幸福生活。但同时伴随而来的,那种熟悉、亲切的东西越来越遥远。曾经生长、成长的地方,已经成为真正的他乡。回到中国是谓作客也。

(一)吃在中国

民以食为天,吃在中国永远是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滋养身体饱口福自然成为我回国的最大企盼和动力。天天腐败,每天都吃得个腰肥肚圆,幸运的是居然不长分量。可能高蛋白摄取太多, 碳水化合物很少的缘故。回一次国是味蕾最快乐的时光,嘴比胃要勤劳、辛苦得多。可惜这次还是没好意思把吃过的佳肴拍照留念,回想起来总是后悔莫及啊,只能把佳肴深深刻在脑海,当成美好的回忆。

在北京,同窗好友一家从海南飞过来召集了在京同学的甜美小聚,揭开了这三日马不停蹄吃喝的序幕。当年的闺蜜室友领我们去了王府井附近的一家东来顺,大夏天开着空调吃火锅,满满的一屋子人,别有一番风致。不爱吃中国饭的儿子居然挺喜欢涮羊肉,特别是最嫩的那种忘了啥部位的了。看来儿子的嘴有点品位。在清华园品尝了全聚德的烤鸭, 鸭皮好吃,鸭肉好象没有以往的好。好吃的太多了, 加上夏天可能不是吃烤鸭的好时节。短短的三天时间,湖北菜、川菜、浙江菜,还有一次长城脚边的农家菜轮流轰炸过来, 让胃一点儿也没喘息的时候。

师傅在切烤鸭:


长城脚下的农家菜:


上海逗留时间最长,地道的本帮菜自然大肆享用无疑。印象中的有梅园村,新南华,小南国,鹭鹭酒家等等,清爽精致,浓油赤酱,应有尽有,比较欢喜。豫园城隍庙的南翔小笼也去尝试了一回,那个人气足啊,没有事先订位,空调房已没了,汗流浃背下吃这灌汤的热气腾腾的包子别有一番滋味。有点象国营经营的样子, 就供应南翔小笼和蛋汤, 饮品, 其它一概没有。每一拨包子都要等好一会才上来, 凭票拿包子。一笼包子打发到肚里,也差不多饱了,都是油啊。

上海城隍庙

好不容易翻到一张南翔小笼的照片:


在国内吃了好几次川菜,久不吃辣,川菜已经吃不消了。而且感觉都是一个味道又麻又辣,过完瘾之后还感叹也许吃的不是那么正宗吧,向往着什么时候去四川吃,。那里应该与这里还是有分别的吧。

同学领我们在北京的一家川菜馆(忘了名了)


水煮(黑)鱼


国内的餐饮业蓬勃发展,大排挡之类的工作餐也越来越多,总是人声鼎沸,生意兴旺。吃过吉野家牛肉饭,回转寿司(自己在转台上拿),韩式午餐等快餐。儿子竟然在必胜客吃了好几回PASTA。总体感觉还可以,方便快捷,看上去应该还算干净。但商业气息太浓厚,连锁店占据了市场,趋势跟美国的快餐店风格越来越接近, 薄利多销, 靠吃的人多赚钱。这样下去,那些传统的, 有风味的家庭特色小店恐怕面临生存的困境。这方面我更推崇台湾的风味小吃,家庭经营,老牌特色,精品推出,不以量取胜,价格也不贵,吃的往往都是回头客。国内这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

回顾一下,还是在浙江一个靠海的小城吃得最美味,最有地方特色。这里是LD的老家, 富庶的鱼米之乡。当天的海鲜,怎么折腾它们都好吃。靠原料而不是靠调料,这样的菜式真是人间美味, 让人回味无穷。我更喜欢家里烧的,特别可口。因为人多, 加上天气热,在家里吃饭已经是难得的奢侈了。禁捕季节,黄鱼贵到1000元一斤,但亲情难却,特意买来烹了吃。我也并没觉得它有多好美味 (心理作用?)。 相比之下,几十元一斤的小鱼已经很鲜美了,而且水分更足,更嫩。

家乡新鲜的杨梅:


水库出产的胖头鱼烧鱼头:


红烧土鸡:


好东西吃太集中了,这味蕾的分辨力也会下降,吃到最后几天觉得该打住回家了,让辛苦的胃清静些时候,下次再伺机继续战斗。

下一集写北京。

文章连接论坛:世界风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点缀 回复 悄悄话
已经咽了好几次口水了。当然不是菜好吃,
是你渲染的。都有点儿忍不住的馋了。哈哈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