旖旎风光

欢迎各位光临! 转载博文或图片请注明出处。 谢谢~~~~
正文

亚特兰大之行

(2014-11-25 12:44:10) 下一个


深秋季节,去了趟亚特兰大。 虽是开会,见缝插针走访名景也是必须的。

住的Hotel离Margaret Mitchell的house非常近,所以,check in 后马上就抓紧时间先去拜访了。原以为会是个很大的house, 很是失望,就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公寓楼,Margaret和她的第二任丈夫住在这公寓楼的一楼Apt. No. 1. 这个Apt是不起眼,但是住在里面的Margaret却是影响着无数人的漂亮女作家。她的“Gone with the Wind" 的销售量在美国仅次于Bible。 “飘”就是在这个不起眼的三间小房的公寓里写的。



Margaret Mitchell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南方政客家庭。1918年,按照妈妈的安排,Margaret 去了麻省的Smith College。 不久,妈妈病重。赶回亚特兰大看望重病母亲后,她就再没回Smith College。 那年她才是大一。 当时,从Smith College到亚特兰大需要4天的时间,而她的妈妈没能等到她的回来,在Margaret到家的前一天闭上了眼睛。这对她打击很大。之后在她的“飘”里也表现了出来。

决定不回Smith College后,Margaret就应聘成了亚特兰大日报 (The Atalanta Journal)记者。Margaret Mitchell个头很小,只有一米五。因为她的矮小,日报专门为她把桌子腿锯短。这是Margaret的转桌和打字机。墙上的照片就是瘦小的Margaret在为亚特兰大日报做采访。
 



Margaret 的第一次婚姻只维持了10个月。原因是婚后Margaret才知道她的丈夫是酿酒的,并酗酒。 当时的美国,在婚前,男人可以了解打听女人,而女人是不可以打听了解男人的。同样,男人提出离婚很容易,而女人提出离婚就很难。尽管Margaret的父亲和哥哥都是律师,Margaret的离婚还是花了2年的时间。之后,Margaret嫁给了她第一次婚姻的伴郎,John Marsh, 直至Margaret去世。 John Marsh当时是一个报社的主编。 他促使了Margaret写作。

Margaret 和John婚后不久,因车祸伤了脚便辞去了记者工作,John成天给她从图书馆借了一摞一摞的书,直至有一天,John说:“图书馆的书都被你看完了,你为何不自己写书呢?” “我写书?我写啥?” “就写南方,写civil war, 写你所知道的。” Gong with the Wind就这样在那个小小公寓,那张小小的书桌上,从那个小小打字机上悄然而出了。

Margaret不想让任何人知道她在写书。书桌的椅子上一直备着一条大毛巾,一旦有人来,Margaret便立即用毛巾盖住打字机和书稿。唯一知道这本书的, 除Margaret的丈夫之外,就只有Margaret的闺蜜,而这个闺蜜因偶然的机会告诉了她的一个出版社的朋友。于是这位出版商便登门拜访了。起初,Margaret装作很是惊讶:“书,什么书?” 可是经过一个小时的长谈,Margaret搬出了一个行李箱:“给,拿走吧。不要回来,否则我会后悔!” Gone with the Wind就这样问世了。正像这个书名一样,一旦问世,它就想风一样,飘满全美国,飘满全世界。一年年, 一代代,风靡无数人。


Margaret一生似乎都与意外联系着。 三岁时,裙子意外碰到火炉着火,从此妈妈就再没给她穿过裙子, 假小子一样长大。第二次婚姻不久就因意外车祸伤了脚踝而被困家中,无意间写了"Gone with the Wind"。 闺蜜的无意泄密导致了“Gong with the Wind"的问世。1949年8月11号,致命的意外车祸夺走了一代才女的年轻生命。当年她才49岁。


此外,我还去参观了至如今任无人知道秘密的Coco Cola, 美国新闻中心CNN, 乔治亚水族馆,奥林匹克世纪公园,亚特兰大Fox Theatre, 以及马丁路德金故居和纪念中心。


CNN 大楼:



CNN演播室。 有专业的摄影师在那儿鼓动游客拍照,明明知道会被骗一把,还是忍不住到此一游, 结果游玩后出来为拥有那照片被迫交了$30刀。安慰自己,$30就能过把主播瘾,值了。阿Q随时备着还是有用的。



乔治亚水族馆的Dolphin show非常精彩,可惜不让拍照。只能拍这小人与海了。



位于亚特兰大历史古迹中心的Fox Theatre 结合了伊斯兰建筑和埃及建筑之精华,非常的气势恢弘,华丽眩目。 可惜命运多桀多难,建成开放时正值美国1929股市大灾后,美国全国笼罩在一片大萧条中,勉强挣扎两年,Fox Theatre还是宣布破产了。虽在40年代又重新振起,但好景不长,被随子而来的电视波冲得摇摇欲坠。70年代初,AT&T居然想把这辉煌的建筑买下来,推倒,建格子楼和停车场。这一恶讯倒也变成了好事。民愤终于激起,游行示威,保护古迹。 70年代中,Fox Theatre终于被列入国家古迹保护。辉煌重现。



“I have a dream..." 马丁.路德.金深厚有力的声音响彻在纪念馆的上空。棺木静静地躺在清澈的喷泉池中心,阳光下,碧水闪烁着宝石般的光芒。



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世纪公园。 和中国的雀巢一样,已成为亚特兰大一景。



Coco Cola。 我这个从来不喝饮料的人,在那个氛围,在那个现场,居然禁不住喝了一瓶。第一次感觉真有那种tinkling的快感。



可口可乐生产线:



亚特兰大,虽不属于游客们最为青睐的去处,但也不乏游览景地,更何况还有着“飘”那样美丽的故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nightrose 回复 悄悄话 Margaret Mitchell也是我喜爱的作家。不过她的第一任婚姻失败多半不能归罪于当时的传统。
Margaret自己也有着丰富的恋爱经历:
Mitchell was, in her own words, an "unscrupulous flirt". She found herself engaged to five men, but maintained that she neither lied to or misled any of them.
在结婚前她和Berrien “Red” Upshaw(第一任丈夫)和第二任丈夫都约会过(每天见面),然后不顾家人反对选择了Red,结果发现自己handle不了Red,只好离婚又去嫁了备胎(她的备胎还挺忠诚,仍在等着)。但是她显然对坏小子Red的某些气质仍然不能忘怀,所以把飘的男主角写成他的升级版。
Mitchell很年轻就去世令人惋惜。不过她的作品在她有生之年就获得巨大成功并被最著名的影星拍成电影,也足以让她自豪了。这本书大概融合了她自己很多亲身经历与她对南方的感情,有一些自传性质(当然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所以她后来都没在写过第二部小说。这样也好,这个世界并不缺乏另一部小说,她的一部作品足以使很多写了几十部作品的作家羡慕嫉妒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