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金秋,欧洲和北美疫情反弹,美国政局“惊喜连连”。不知是因为对现实失望的人们不得不转而从戏剧中寻找美与慰籍,还是因为成本考量,旅行及外景困难,炫目的大制作纷纷搁置,制片人不得不选择低成本小制作的迷你电视剧集,最近Netflix不断推出惊喜之作。
烂番茄100%,爆米花98%,IMDB8.9, 豆瓣9.2!网飞又一部爆款《女王的棋局》(The Queen’s Gambit)改编自沃尔特.特维斯(Walter Tevis)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位天才孤女,执棋闯天涯,一路无情厮杀,过关斩将,最终挣脱沉沦,摆脱宿命,登顶封后,得到救赎的传奇故事。
除了带有胶片质感的画面,精致细腻的构图用光,以及典雅考究的服装道具,Carlos Rafael Rivera 那充满灵性的配乐亦相当值得称道。包括五六十年代经典“Fever ”,“The End of World ”,“I’m Not Your Step Stone ”,“Tut Tut Tut Tut”等,随着剧情曲折起伏,人物命运跌宕,精准地描绘了女主古怪精灵,冷艳脆弱的性格形象,营造出一种真实又感性的历史感。Lukas Frank模仿60年代Beetles风格的“The Gift ”则充满神圣宿命感的广阔浩渺,伤感忧郁,缓缓吟哦出女主一腔孤勇却高处不胜寒的沧桑心灵。欲戴王冠,必承其重(Uneasy lies the head that wears a crown)。
作者在小说出版后一年就病逝了。他视这部作品为对智慧女性的致礼(a tribute to brainy women)。他说,“I like Beth for her bravery andintelligence. In the past, many women have had to hide their brains, but not today."
9岁的伊丽莎白·哈蒙(Beth Harmon),在母亲自杀车祸中幸存,被送往孤儿院。弱小无助的她在孤儿院地下室,怯怯地请求校工老萨贝先生(Mr. Shaibel) 教她下国际象棋,却得到回答,“Girls don’t play chess.”
11年后,20岁的她击败苏联棋神博戈夫(Borgov),成为世界棋王。在众多顶尖男性选手中,唯一的女性身姿在华丽的比赛大厅中熠熠闪光。在这艰难的冠冕之路上,她走过了许多女性的尸体,包括她自己的。
天才数学家的母亲和小哈蒙,被已结新欢的父亲抛弃,不得不栖身破败房车。母亲最终精神崩溃,选择自杀。
13岁的少女哈蒙被被惠特利夫妇领养,本以为苦尽甘来,然而不久,养母艾尔玛(Alma)和她再次被养父抛弃,失去生活来源。艾尔玛拥有钢琴艺术才华,却被困家中,以镇定剂和酒精填补痛苦空虚。虽然,她陪着哈蒙转战各地,为她提供了有限却宝贵的母爱与精神支持,然而最终,却仍旧困于爱情的陷阱,为情所伤,郁郁而终。
正如The Feminine Mystique《女性的奥秘》所揭示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大量家庭主妇尽管物质充裕,家庭幸福,却感到压抑、无聊、孤独、找不到自我;她们求助于心理医生,却无法确切地描述自己的问题,即使当时的专家也无法准确地找到问题之所在,故称之为“无名的问题”。
哈蒙的生母及养母都极具才华,却都不幸被这种“无名的问题”所扼杀。
当时普遍流行的思想,即所谓“女性的奥秘”认为:女人的最高价值和唯一使命就是她们自身女性特征的完善;女人完美的本性只存在于男人主宰一切、女人在性方面温顺服从和对孩子施加母爱之中;追求事业的成就和接受高等教育会导致女子男性化,会对丈夫、家庭、孩子都产生极其危险的后果。
就像哈蒙的中学同学玛格丽特,出身富庶,聪明漂亮,一直在追求所谓主流社会定义的女性完美形象,即打扮漂亮,讨男人喜欢。高中毕业就嫁给了男友,结婚生子。在商店偶遇哈蒙的她,外表光鲜亮丽,却被婴儿车下藏的酒瓶暴露了真实痛苦的内心。她羡慕哈蒙有国际象棋的事业,拥有四处旅行的自由。
幸运的是,一无所有的孤女小哈蒙却拥有国际象棋的天才,她只有在国际象棋中,才能找到安全感,控制感,与幸福感。她仿佛女骑士一般,以棋为剑,一路仗剑走天涯,为自己辟出一方自由天地。
第4,6,7,8集的开头,都是小哈蒙对生母的记忆片段,是母亲试图将短暂人生的心得教给懵懂的小哈蒙。
“男人会闯进你的生活,教你怎么做事。并不证明他们更聪明,只是教人做事会让他们觉得有面子。别管他们,做你自己。。。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谁。”
“只有坚强的女人才能一个人生活。”
“黑暗没有什么可怕的,世界也没有什么可怕的,强大的人不害怕孤独。你要担心的是身边的人,他们会教你如何反应,如何做,最终你发现自己终其一生追寻的却是别人要你追寻的。”
老萨贝一语成谶,凡事都似硬币的两面,天才的幸运必以宿命的折磨为代价。正如劲敌博戈夫所说,哈蒙是一个孤儿,一个生还者,从死神手中逃脱,她一直在试图挣脱宿命带给她的lifer的诅咒,她除了赢,没有其他的出路,除了自己,没有别人。担忧地抚摸母亲割腕的伤疤,守在河岸边,哭着寻找着被河水湮没的母亲,坐在车后座,看着母亲在陌生的父亲面前痛哭哀求却被冷酷推搡驱赶,站在母亲的尸体旁边,不知所措;借钱第一次参加比赛,被初潮的鲜血吓得手足无措,只能向陌生人求助;10几岁就要面对巨大失败与唯一亲人养母的猝死,一个人和着酒精吞咽孤独和恐惧;少年成名,却孤独无爱,不敢向他人敞开心扉,拒绝爱她的人向她伸出的援手,寄托于镇定剂与酒精。基因,境遇,孤独以及压力,令年少的她不堪重负,几近沉沦。男人们被她的魅力吸引靠近,又被她的才华灼伤自尊,黯然退去。那些生命中短暂出现过的温暖,却都是如此脆弱不堪一击,似乎最终都会离她而去,无法依赖。她象一个一直漂泊无依的孤魂,找不到来处,看不到未来,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该如何。
第一次在墨西哥遭遇博戈夫,她实力尚浅,力不从心,最后时刻,她抬头寻找母亲,却只看到一只空椅子,失望的她阵脚大乱,兵败如山倒。
第二次在巴黎,她败给了自己的脆弱与放纵,她发现自己虽然拥有财富声名,却仍然是那个禁锢在宿命牢笼中遍体鳞伤的孤女。
第三次在莫斯科,带着好友乔琳无条件的全部信任,老萨贝沉默的满墙的骄傲,与她一生无法报答的10美元的爱,她不再酗酒,不再吃药。她意识到,只有自律自爱自信,战胜自怜自艾自毁自伤的demon,才能真正摆脱内心的枷锁,获得自由。
黑白战场上,不苟言笑的对手,杀机重重,大兵压境,她仰头眺望穹顶,金戈铁马,战旗猎猎。她的身后,是没有血缘的姐妹,无关情爱的兄弟,和天堂默默注视的亲人。她的眼神坚定淡然,战袍徐徐展开,利剑铮铮作响。在她以生命的意志挥剑举兵,勇猛绝杀的瞬间,曾经哭喊着寻找妈妈,伏在养母尸体上落泪,脆弱恐惧,放纵沉沦的孤女哈蒙消失了,在没有硝烟的废墟上,女王哈蒙崛起,蜕变,绽放,重生。
《女王的棋局》中令人感动的,是女人之间虽微弱却竭尽全力的互相温暖,爱与支持。生母的启迪,绣花的小衣裙,生命最后时刻的仁慈(女主的幸存)。养母生前倾尽所有,姐妹般的陪伴与启蒙,寄托爱意的礼物腕表。第一个手下败将安妮特(Annette)比赛中耐心的解释,卫生间的关切帮助,以及再见面所表达的景仰与鼓励。最后是哈蒙孤儿院的姐妹乔琳(Jolene),坚定不移地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争取公平的幸福而奋斗,两个残酷命运中的fighters,并肩作战,不仅在精神上鼓励支持,更倾尽积蓄,资助哈蒙的苏联之行。
这部剧格局高远,在一个政治,宗教,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将一个女性成长之路描摹得真实感人,充满激励与感动。它跳脱了小情小爱,赋予女性以更广阔的天地与自由。女性需要寻求一种可以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使自己发展成为社会的一个部分的创造性的事业,女性需要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需要自由选择的权力,而不仅仅是性别功能与家庭价值。
就象哈蒙拒绝了基督教团体的资助,苏联之行差点流产一样,看似任性愚蠢,实则原则坚定。女性的独立与自由,从来都不是没有代价的。回溯历史,西方妇女解放运动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至今,经历三次浪潮。1920年,美国妇女才有了选举权。1944年,法国宪法才确认了妇女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73年,高等法院宣布堕胎合法。。。女性的自由与权力,都是发生在近100年之内的改变。然而,从1990年代开始,整个世界的意识形态在倒退和“反动”,整个世界有一个重新保守化的倾向。当整个社会开始出现保守主义的时候,很多经过斗争而得来的自由还可能会失去。自由不是天然存在的,尤其是有些我们今天享受着的,看似天经地义的东西,其实都是我们的前辈惨烈抗争换来的。女性自由选择的权力亦然。而作者选择了黑人乔琳和同性恋汤斯作为哈蒙最亲密的战友,也是颇具时代特征与社会深意的。
半个世纪后,看着哈蒙自由洒脱地走在街头,仿佛当年,9岁的自己面对着慈祥的老萨贝一样,说一句,“Let’s play.”那一刻,你能否体会,她所呼吸的自由空气的甜美与珍贵?
喜欢就点个赞!
欢迎转发朋友圈和微信群,原创内容公号,转载须经授权!
长按二维码 关注食色小饕餮美食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