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日半夜12点到德里机场,本来接半夜两点的飞机去阿姆利涩。印度的国内航班,真是脾气比天高,动不动就撩挑子不飞了,晚点也是没商量,和我们大唐的有一比。明明订票时,一天好几班德里飞阿姆利涩,人少就都并成早上8点的了,事先也没个email告示啥的。在德里机场蹲了8小时,兴奋的眯不着,换换钱,逛逛仅有的几个半夜开门的小店子,和候机的老印侃侃山。别看印度到处都乱糟糟的,但机场候机的印度人却都有礼有序,既无大声喧哗,更不会一拥而上,登机时都是自动排队的,非常的模范哈,连偏远的小机场亦是如此。
第一次看见飞机上的婴儿床,还是航空公司提供的,飞机起飞后空姐现装的呢,挺贴心的服务哈:
德里机场的守护神:
看见这个冰激凌摊子,馋得俺大半夜虔诚的在边上守了半天,等冰棒大叔回来,最终未果。不过这个印度的特产冰激凌(Kulfi),真是好吃到爆,绵密滑顺的不行。后来俺是没少吃。
12/23 上午,在经历了40个小时的飞机,机场大战之后,终于到达了俺们印度之行的第一站——阿姆利涩(Amritsar)。隆冬季节的阿姆利涩依然一片翠绿,如此富饶,不愧素有“印度粮仓”之称,为印度提供一半的商品粮:
阿姆利涩位于印度西北的旁遮普邦(Punjab),与巴基斯坦接壤,是往来克什米尔的必经之路, 锡克教人神圣的金庙也座落于此,整个城市也因此而繁荣。象大多印度北方城邦一样,从古至今这里都是个饱受战火洗礼的地方,曾被波斯人,希腊人,土耳其人,阿富汗人,英国人所统治。波斯帝国对其有着最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波斯语一直是旁遮普邦的官方语言,直到19世纪中页,英国人殖民才改为Urdu。而帮内 更是聚集了80%以上的锡克人,这是一个在15世纪,莫卧儿王朝时期,从伊斯兰教繁衍出来的宗教。他们虽然只占印度总人口的2%,但却因为勤劳,团结,骁勇善战而一贯成为印度的主要兵源之一,当今的印度总理辛格也是锡克人,真真是应了毛爷爷的枪杆子里出政权。连英国人当年出口巡捕时也都是挑身材魁梧的锡克人冲门面,壮军威。锡克男人勇武,名字后面都要加上“辛格”(Singh),意为“雄狮”。锡克女人美艳,名字都要加上“考尔”(Kaur),意为“公主”, 兼之身材高挑,皮肤白皙常常在选美比赛中独占鳌头。雄狮的热土,公主的摇篮,如何不让俺心仪,一睹它的风采呢。
来阿姆利涩绝对不能错过錫克人的金庙(Harmandir Sahib),它不仅是錫克教的宗教圣殿,设计上也充分体现了錫克教义(sikhism):人人平等、友爱,强调现实,扶貧濟弱,宗教自由,反对不平等的种姓制度。寺庙的四个门,分别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意味着锡克教的大门向来自任何方向的兄弟姐妹敞开。无论白天黑夜,任何时间都可以去金庙参观,从不收费,任何有需要的人都可以在金庙免费食宿,任何愿意奉献的民众,都可以参与义工。整个一个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乌托邦。 在神的领导下锡克人的乌托邦兴兴向容,金庙不仅是宗教圣地,更是旅游名胜,每天至少10万访客,远远超过泰姬陵,是印度被造访最多的人文景观。
俺们一到旅馆扔下行李就直奔主角”—金庙,旅馆距金庙只有2公里之遥,几步就到的事。一出门就被各种车夫争相拉客,但俺们执意徒步体验生活,充耳不语,装聋作哑冲出包围。可没走多远就狗熊了,居然以俺们幼时在大唐历练过的功底都过不了阿城的马路,路上五花八门只要是能动的家伙,全都是横冲直闯,可见阿城民风彪悍,不仅男人勇武,车亦如斯。偌大一个阿城,从机场到市区,到城郊,我们就看见过两个红绿灯。其实后来发现只要你闭了眼硬过,是车到跟前自止之,这功夫多年不练生疏了,阿城也是我们印度行唯一过不了马路的城。情急之下招手叫了个三轮,车夫还不懂英文,几个路过的学生帮着翻译,一屁股坐上去,刚要松口气,就又吓出一身汗。 这三轮没有靠背和扶栏,座椅是磨的光溜溜的竹条,路上坑洼不平,高高在上的颠来荡去,屁股下面也跟着左滑右蹭的,又没个扶手,但见各方猛车或擦身而过,或止于千钧一发,直惊的俺隆冬季节出了一层细汗,暗暗发誓今后出行一定要坐正经出租。(印度街上的人力三轮有两种,另一种是有靠背和左右扶栏的,心里上安全很多。)
隐隐的金庙已是就在眼前了,一瞥路边一个不起眼的砖门上“Jallianwala Bagh”(札连瓦拉园),赶紧叫车夫停下,既然撞上了就先游这儿了。在这个不起眼的入口里发生了札连瓦拉园屠殺,它是印度人民要自由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见证。1919年4月13日,下午,上万名印度民众不顾两天前的集会禁令,聚集在札连瓦拉园,和平示威,抗议政府拘留两位印度独立运动领袖。由于那天是錫克人的节日,集会者也包括许多到阿姆利则参观朝拜的百姓。英国将领雷吉纳德·戴尔(Reginald Dyer)率领军队到场镇压,封锁出口,在没有任何驱散警告的情况下,下令开枪扫射手无寸铁的百姓。射杀持续了10分钟之久,印度官方报告说近400名无辜平民当场丧生,死伤人数2000名。印度非官方统计中,单是死难者已多达数千名。阿姆利则惨案立刻激起了广大民众为自由而战的心声,开始要求完全独立,成为印度自由斗争运动的转折点,也是印度结束英国殖民统治的开端。
1961年这里成为一个开放式的纪念公园,1997年,伊丽莎白女王也曾来这里敬献花圈以慰亡灵。左图这个椎体所在地就是当年英军射杀无辜百姓的地点。右图是园内永不熄灭的自由火焰。
矗立在园中央的死难者纪念碑,和平时代这里已成为大众休闲的公园。园内很多中小学生游园祭奠英烈,印度娃娃很热情不仅自己照,还一个劲儿的拉了我和他们照。和俺们小时候给英雄纪念碑扫墓一样,玩的不亦乐乎,那会儿唯一头大的是完了要写作文。这会儿是没人要俺交作文了,自己唠唠叨叨的写个不住。
白框中就是当年英军射杀百姓的弹孔
出了札连瓦拉园,沿这条路前行几百米,就是金庙了,路虽然惨了点但只要通就是好路:
主角终于登场了,激动啊。 进金庙必须脱鞋,赤脚从门口的水池趟过,以表示对锡克教宗师的敬意,而且鞋子一定要寄存,放包里背进去,都会被视为大不敬。池水是流动的温水,很贴心哟。而且无论男女老幼,不能光着头,要么戴帽,要么用头巾裹上。当年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造访时都不能列外,但高贵典雅的女王从没在公众场合打过赤脚,最后经由錫克教的大法师特批,女王可以穿白袜入内,而女王那天穿了一袭红色的礼服,头戴橘红色的礼帽,这大概是高贵的女王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没有从头到脚色调和谐的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
跨过入门的水池:
金庙在尽头:
当这一池清冽豁然呈现在你面前时,所有墙外的宣泄杂乱无章都被统统屏蔽殆尽,唯有清凉平和与你相伴, 这里是神的世界。而阿姆利则也完全是拜这潭净水所赐,真真的是先有池后有庙。水池最初由锡克教第4代祖师罗姆·达斯曾修建,名为“花蜜池塘”,阿姆利则也由此得名。而金庙本身则由锡克教第5代祖师阿尔琼1589年主持建造,1601年完工,迄今已有400年历史。白天旺时进金庙要排几个小时的队,俺们懒得去挤这热闹,想等观礼收或请圣书时,找个人少时再进。
在多灾多难的旁遮普邦,看似祥和辉煌的金庙也曾走过腥风血雨的洗礼。20世纪80年代初,旁遮普地区的锡克教激进分子掀起要求独立的“卡利斯坦国”并在金庙内设立总部。1983年10月,英迪拉·甘地总理宣布解散旁遮普邦政府,实行总理治理,并调大批警察进驻该邦。1984年6月3日代表锡克教徒利益的阿卡利党开展“不合作运动”,制止粮食外运。这严重影响了整个印度的经济,面临大选压力下的英迪拉·甘地总理下令出兵旁遮普邦,在劝说无效后,武力攻占了金庙。锡克教激进派领袖被打死,576人丧生,348人受伤,另有千余人被捕。锡克人视此为对神的亵渎,发誓要以牙还牙。英迪拉·甘地总理于同年10月在新德里家中被锡克教卫兵刺杀身亡。
池中锦鲤:“咦,这条锦鲤咋这么红哈,还是旱鸭子!“
池边的小娃娃,隐约可见手上带的钢镯子(Kara) 表达永恒团结:
一对虔诚的爱侣:
这个拜法咋有点象西藏的呢:
威严的守护神,觉得有点象咱的哼哈二将。边上很多信徒在脱衣服准备下池沐圣浴。俺被哼哈二将盯的很不好意思在边上看着人家脱衣,好像咱多花痴似的,收了小傻瓜,没照人家帅哥帅娃脱得只剩小裤头下水。
印度的各种宗教多如牛毛,有“宗教博物馆”之称,但只有锡克人是一望便知,都是那包头打的好广告。小时候看电影觉得那高高盘起的包头既神秘又华丽,好想知道那是怎么整的。其实那是源于他们是终生不剪发不剃须的教规,只好把三千烦恼丝盘在头顶。其实锡克人除了蓄发(keshdhai),还有带梳子(kangha), 穿特制短裤(kachk), 带钢镯(Kara) 表达永恒团结,佩匕首(khande) 代表勇武,合成5K。
懒懒地坐在清凉的大理石回廊下,看游人,看信徒,看那清平淡世:
来了金庙一定不能错过那个万人大食堂,它完美体现了锡克教义的开放和包容,人人平等,来者皆兄弟。而且做饭洗碗的人全是义工。食堂门口拖餐具的小娃娃。
很沉的说,老爷也上去搭把手,来个三毛推车。
席地而坐,等饭吃:
大桶舀菜,竹篮发饼:
这发水的最高科技哈, 大胡子手上的车闸一捏一松,水就来啦:
俺们也入乡随俗,看老爷吃的多香,而且是正宗的本土手抓法哈(左图),当吃前是米国带去的消毒液擦过爪的。浪费可耻,俺们自然是都吃的干干净净(右下图)。其实味道还真不错,老爷还要了添菜。一点都没闹肚子啥的,可见有神庇护。老爷的头是俺给包的,很正点的说,朋友都说和阿三一个样,往那人对堆儿里一坐完全本土化了。
饭堂外剥豆子的义工:
洗碗的义工:
午后廊子下的义工用细沙把餐具磨的增光瓦亮:
食堂里也可以参观,大锅饭就是香啊!
棚子里,烙饼搭大叔大婶:
揉面的小媳妇,大妈们:
热气腾腾的灶房。
金庙里吃饱喝足,晒太阳的食客们,那漂亮的白房子是免费的住宿。想想当年毛爷爷的乌托邦搞的大家各享其成,任取所需,日风是下,最后是狼狈收摊。可见人的意志是脆弱的,没有神念还想揽瓷器活,那真是痴人说梦。
看看时间才不多了,出的金庙找了车子去Wagah border看印巴边境每天的闭关礼。鉴于早上那个吓人三轮车的经历,第一句话就问是正经出租吗。拉客的老大爷,立刻把头摇的象拨浪鼓(印度人摇头是yes,点头是啥不知道:),八字胡一翘一翘的:“绝对的正经出租。包来回,和等一小时看。“手上飞快的写着票子。还有半小时才发车,俺们边上小胡同转转,
小吃多多哈:
他们的烤花生, 好玩的紧,这坛子里有炭火,花生围了边上烤:
这个是本地名吃,Kulcha饼,里面有各种不同的馅子,很好吃的。
是这样贴在炉壁上烤成的,非常诱人,但没敢尝街上的:
看了半天,挑了这个(Jalebi)尝鲜,当街现做现炸,左上图里的小伙儿把面浆娴熟的挤到热油中,发出呲呲的细响。炸好的圈圈有边上的大叔浸到蜜浆里快速翻转,出锅了,满巷子都是它的甜香。很多人排队等呢。
俺也买上一份,很环保的容器哟,是种干叶子做的,很赞的废物利用吗!刚出炉的Jalebi非常香甜脆。
解过馋就该集合出发去Wagah border了,车来了,是个改造小面包, 两排座那种,后面行李箱被改造加了一排面向后方的座儿,虽然对他们这正经出租的定义非常失望但至少还有四个轱辘,看着也还算个车,就它吧。一车坐的满满的,前两排挤了两家印度人(这边境游在本土游客中也魅力大无穷的),俺们和个单身日本游客坐最后那排加出来的倒座儿。坐上才知这这车的厉害,四面透风,后面没有挡风玻璃,好似运货的卡车,只有一个屁帘子。阿姆利则街上尘土飞扬,第一天逛下来,俺真是觉得一口气憋死算了。看连本地须眉骑车都捂成这样。这小伙子的车常常和俺们的是前轮擦后轮,他和俺则是四目相对,要是刹车猛点,就差一个前滚翻滚俺怀里了。
出了市区,高速上还开了快有一个小时,时至隆冬,那野风倒灌,吹的人透心凉,就差没丢了魂。咱是一老早就把围巾捂的比上面那小伙还严实,挡风夹克裹利索了。老爷开始还要耍酷,不屑于包头裹脸,加衣服啥的,一路吹到边境,结果吹亚了嗓子。下得车来依旧是尘土弥漫,各种小贩争相叫卖不为所扰。最后老爷也顶不住这大尘沙了,这红白格子的头巾是俺们去约旦时买的,这次派大用场了,金庙里咱围锡克式,这会子又给老爷围了个侯赛因亲王式(右上图)。不过盆友们都说这塔利班咋跑印度去了。
这里每天下午4点的印巴边境闭关仪式,是台不可错过的好戏,两国长久的积怨都在这天天演练的降旗仪式中被无限戏剧化,两边的国民和兵士都夸张的振臂高呼,大张旗鼓,真真的谁声高谁有理,可谓是最搞笑的闭关仪式!让人惊叹的是,天天如此,民众的激情却一如既往,因此吸引了众多游客观光。过了这牌牌,步行个2,3百米就是边境了,保安甚严入看台都要排大队搜身,幸好外国人有专队,可以加三哟。其实晚点到反而有意外之赏——可以坐前面马路牙子。
远远可以看见那边巴基斯坦国门上高悬的巴国总理像。
这边门上当然是甘地的像喽,开演前就有观众载歌载舞的好像个大爬梯:
鸡冠子大哥维持秩序,都是些身材高大的帅锅:
他们这装束真是很有喜剧效果,头顶斗鸡冠,身着七分裤,腿裹白护蹄,脚踩乌云履。除了色彩不对,觉得更像马戏团的。
仪式开始了,巾帼开路:
鸡冠哥们跟打了鸡血似的抡拳头高踢腿,神气非凡,俺的傻瓜抓不到那镜头。
印国这边看台上人潮汹涌,观众不时振臂呐喊 ,虽听不懂讲的啥,想来是“坚决打到巴国XX,巴佬滚回去,印国人民万岁,甘地万岁,万万岁。。。“:
俺们坐的位子勉强看到铁门边的印巴士兵踢腿比拼,看谁踢的高,但照不下那镜头。巴国的装素也是类似但是黑色的,看台上的观众也少,不如印国这边人多势大。最后是降旗收旗。看这是边的海报,巴国的士兵都被印国人行了挖眼礼哈。
整个仪式大概20分钟,礼毕本地观众们都涌上来狂欢。
还可以和鸡冠哥照相。
看完闭关仪式天已擦黑了,又在冷风里被得瑟了一个小时,回到金庙。本来打算先吃饭再回来看金庙晚上9点的收圣书仪式。但老爷被野风吹的感了冒,不想再光脚踩在冰凉的大理石地上进金庙了。想想也是这刚第一天,后面的行程还任重道远。于是俺自己一个人脱鞋洗脚溜进金庙里,匆匆拍了几张夜景:
出来找了老爷,打个车就奔饭店了,这家的炸鱼非常好吃,名不虚传。而且在当地,很是家喻户晓的样子,一提它貌似人人都知道的样子。
左上图就是那慕名而来的炸鱼,香料着实用的好。他家的kulcha馅饼也巨好吃。(右图),左下图的那个鸡非常咸,很一般的说。
次日凌晨4点,还有最后一次机会可以看金庙的请圣书仪式,有时差其实俺3点多就醒了,老爷吃了感冒药,依然睡的呼呼香。虽然俺很想一个人打车跑去看,但老爷一定不放俺一个人乱跑,肯定会起来同去,为了后面的行程,有个好身体还是很重要的,俺咬咬牙,接着睡。再一觉醒来已是日上三杆了,老爷这一觉睡的足,感冒好了大半,生龙活虎得跳起来说;“走街上找食去,俺们要做吃好睡好玩好的三好生!” 路遇一家窗明几净的点心糖果店。要了这几样:
非常廉价美味的早点,店里可以就地用餐:
临走算账时,文质彬彬的老板还给了俺们一把小糖。带着阿姆利则的美意,揣着阿姆利则的三好生奖状,俺们午后三点飞回了德里机场。
楼主大概是把谁家的孩子算我头上啦:)
楼下哪里看出人家带孩子旅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