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启楼群是位于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我们导游的夫家江氏的后代。 想当年,江氏祖先“江八郎”与元代中期从今龙岩上杭县迁至高北,定居下来,历时百多年建成承启楼群。承启楼群一共有有三座楼。
最早建成的是最右边的五云楼,特点是没有石砌墙基,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建的。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了。
现在主体结构依然坚固,虽然楼前墙体向内已倾斜1.5米,却已经坚持了近100年依然稳而不倒,而且还能住人,只是为安全起见,政府架起了支撑架。门口写了危楼警示牌,所以一般游客都不会进来。其实没什么危险,只是不想让旅游团进来。
传说这栋楼里曾经有一对夫妇活到100多岁,七代同堂,所以墙上挂了对联:
后来因为家族兴旺,人丁越来越多,五云楼的房子不够住了,就想盖新楼。可是当时的隔壁邻居就是不肯让地,出多少钱也不肯搬走,坚决要做钉子户,他们只好把邻居家隔壁左边的那块地买下来,开始建承启楼。承启楼一建就建了40多年,从明末建到清朝康熙年间。在建楼期间,江家把钉子户邻居围在中间,使了个阴损的切断水源的招数,最终迫使缺钱少势的钉子户搬了家。江家祖宗们终于如愿以偿,在承启楼完工后又在中间这块地建了第三栋土楼:世泽楼。
承启楼是这三座土楼中规模最大的。”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承启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4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6.4米,绕楼一圈229米,是所有土楼中最长的了。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如果你每天住一间那么一年也住不完;如果从早上开始开房间的窗,那么到晚上都开不完。承启楼群的第一代楼主有四个儿子,20个孙子,72个曾孙,360个贤孙。这些统计是不算女丁的。 因为有四个儿子,所以全楼分成四大单元,每一单元有一部楼梯,互不相通。护法认为很有科学依据,这样才能虽然近在咫尺,却又能减少妯娌间的小摩小擦。到目前为止,全楼还住着60余户,400余人。承启楼是按阴阳八卦图建的。阴阳两个鱼眼各有一口井。阴井和阳井。
井里养了几条鱼。井里养鱼有两个作用。一是净化井水,喝起来有点甜甜的;另一个作用是监测井水是不是被人投过毒。承启楼一共有三个大门,大门正对着观音堂,代表天, 东大门则代表人,西大门代表地。天,地,人。承启楼内大大小小有四圈。最里面的是和阴阳八卦相对应的太极圈,也是拜观音的大厅,是楼里婚丧喜庆的公共场所。 第二圈是楼里的私塾,分为上下两层,有很多教室,全楼几百个贤孙都在这里上学。第三圈是会客厅,第四圈是主体楼, 一楼是饭厅, 二楼是粮仓,三四楼是卧室。鼎盛时期住过80户人家700多人。密度要比现在大多了。这么多人整天挤在如此狭窄的空间里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看来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不怕挤,不讲究什么隐私。白天的承启楼人很多,导游们声音此起彼伏,住在楼里的村民已经习惯了,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了。村里的年轻人大多不上班,基本上靠土楼吃饭了,或是帮家里看看店铺,或是帮家里看管土楼,平时一有时间就聚在一起老老少少同桌撮麻将。晚上吃过饭后,林老师带我们再次参观承启楼的夜景。从 林老师家走到承启楼不过10分钟。天空放晴了,能看到天上的星星。山里的夜风吹过来还是有点凉的。交给尽心尽职的承启楼保安20元电钱,我们就可以登上楼顶看楼里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站在胡主席观景台,狠狠地欣赏了一下主席看过的灯光夜景。 四个圈都有灯笼,上百盏。
每到元宵节的时候,楼里还会组织舞龙活动,龙头在每家门口都要停一下,点三次龙头。承启楼现在还住了好多户人家,加了不少现代电器。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评估,现代家电对这样的土楼损害有多大而这里的年久失修的线路也经历过几次失火,解决方案竟是禁止游客登楼。最终不过成为看楼人捞取外快的借口,很有天国特色。象高头乡高北村的承启楼这样开发得比较透彻的土楼已经完全商业化了,土楼里大大小小开了无数个商铺不是卖当地的土特产,就是品茶卖茶叶。整个土楼行程中只看到了两家卖油画的画廊,还算是有的与众不同。虽然都是同宗同源,土楼的各户人家还是选择单打独斗,不搞联合经营。土楼建筑虽然很巧妙,但在护法看来有一个问题,厕所。也许是因为农家人,肥料是庄稼之本,建楼的时候把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如何最大化地利用有机肥料,而忽略了人的基本卫生要求。行走间总能感到一丝田埂上施肥后的气味缭绕在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