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2010-10-11 08:29:57) 下一个


今天说一说做人的事。

做人首先要自信。你不缺胳膊不缺腿 (这是一个比喻,是说都是人,平等的意思,不是说残疾人),应该知道,别人能够想到的,你自己也能够想或者理解得八九不离十。

学习《圣经》也是一样。据说,那个处女生的神人留下的东西,只有那个叫做《圣经》的书。买一本书,自学,也许更好。如果看不懂,则是另外一回事。而把那些西方传教士捧为至宝,就没有必要了。

对于西方的这个那个,不管哪个,我们都要自己动脑筋,如果没有明显的智障的话。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是“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如果是“胸怀世界,放眼祖国”,就不应该了。

一音乐为例,既要以民族音乐为本,同时吸收国际乐坛前沿的东西,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一手开掘民族传统的宝藏,一手紧扣世界艺术发展的。。。

说到“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又要忍不住要称赞几句毛爷润之先生。他老人家留下的这两句话,抵得上我老人家解释一万句,堪称珍贵遗产。

近年,一大批喝足了洋墨水的博士学者, 高唱着“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学成归来, 报效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然而, 也有那么一两个患有“洁癖” 的洋博士, 不仅身着洋装, 头顶博士帽, 而且换了洋心, 把手中的派克笔当作投枪, 掷向手无寸铁的国民。

或许, 洋博士的初衷是善意的, 不像某些人猜测是西方和平演变中国派回的“卧底”, 他们希望中国诸市尽快同国际接轨, 但却忽略了西方是独轨(全流通的高速悬浮列车) ;中国是双轨(存在流通和不流通两类是普通慢车), 倘硬性接轨, 除了颠覆, 还会有其他结果吗?重要的不在是否恶意, 而是情感取向。有的人喝了太多的洋咖啡对中式茶感到索然无味了;有的人脑子里塞满洋数码, 却忘了是包括国民在内的纳税人为他们付的出国费,如今衣锦还乡了, 攀上了监管部门或其他机构的要职, 一阔脸就变, 变成了薄情薄意的“薄士” 。

  同样是喝过洋墨水, 在纽约生活过十多年的龙永图先生却是厚情厚意的, 央视《对话》栏目, 曾邀龙先生作为“加入WTO后人才观” 对话的嘉宾。当现场观众问他你是海归派还是本土人才时, 龙先生说:“我是来自贵州山的本土人才, 我深知农民的贫苦, 所以我在谈判中凡涉及到农业问题时, 就会产生一种责任感, 我不允许侵害他们的利益。” 这情深意厚的一席话, 让亿万观众都为之动容。龙先生是这样说的, 更是这样做的。有一次在谈判中, 洋对手谈到:“中国的猪肉, 在我们那里只能喂狗。” 没等对手说完, 龙先生便愤然大怒, 拍着桌子, 毫不留情的请对手出去。这就是一个有良知的中国官员对生他养他人民的情感。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与“今为古用, 中为洋用”是很不同的,你能够体会到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