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对於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伟大援助
(2010-09-04 13:02:21)
下一个
杨英杰 著 财政经济出版社 1956-02-01 第1版第1次印刷
目 录
一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其他协定的签订………6
二 苏联帮助我国设计一五六个建设单位…………………13
三 苏联对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具体援助………16
四 结语………………………………………………………34
“值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五周年之际,我们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谨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伟大的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表示热烈的祝贺。
五年来,中苏两国间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合作有了广阔的发展。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给了我们正在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人民以全面的、系统的和无微不至的援助。苏联政府先后帮助中国新建和扩建共达一百五十六项的巨大工业企业,派遣大批优秀专家帮助中国建设,几次给予中国优惠贷款,将中苏共同管理的中国长春铁路和苏联机关於一九四五年在中国东北境内由日本所有者手中所获得的财产无偿地移交中国,将中苏合营企业的苏联股份出售给中国,并决定把中苏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和该地区的设备交由中国完全支配,最近,又建议在促进原子能和平用途的研究方面给予中国以科学、技术和工业上的帮助。这种友好的合作和真诚的援助,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并向全世界显示了这种新型国际关系的伟大生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深切地感到这种兄弟友谊的无上珍贵,我们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的伟大援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委员长、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九五五年二月十二日给苏联伏罗希洛夫主席、布尔加宁主席、莫洛托夫外交部部长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五周年的贺电的节录。
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存在、发展和对我国的援助,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非常重要、非常有利的条件。我在这本小册子中只想说明苏联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特别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援助。说明分为四点:第—是新中国建国后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其他协定的签订;笫二是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一五六个建设单位;第三是苏联对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具体援助;第四是结语。下边我们就分别加以说明。
一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其他协定的签订
自从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就日益发展,苏联人民一直是同情和支援中国劳动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同情和支援中国劳动人民的革命斗争;中国劳动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也一直是拥护苏联,反对帝国主义向苏联挑衅的。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国建立之后,中苏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就用条约的形式固定起来,并在巩固的基础上更加向前发展了。我们可以举出几件比较重大的事情来谈一谈:
一、苏联政府承认新中国并建立外交关系。
在一九四九年十月二日,这就是在新中国宣告成立之后的第二天,苏联政府立即承认了新中国,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苏联政府决定建立苏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见“苏联政府外交部副部长葛罗米柯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照会”,载“新华月报”创刊号,第三二页。)这种重要意义,是不必再多作解释的了。
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他协定的签订。
一九五0年二月十四日,在毛泽东主席和斯大林大元帅直接主持下,由我国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同苏联外交部部长维辛斯基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他协定。由於这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意义的重大,以後许多条约、协定都是从它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所以我们在这里把它的全文引录下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内容是:
“笫一条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於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双方并宣布,愿以忠诚的合作精神,参加所有以确保世界和平与安全为目的之国际活动,并为此目的之迅速实现充分贡献其力量。
第二条 缔约国双方保证经过彼此同意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其他同盟国於尽可能的短期内共同取得对日和约的缔结。
第三条 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措施。
笫四条 缔约国双方根据巩固和平与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
第五条 缔约国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第六条 本条约经双方批准後立即生效,批准书在北京互换。本条约有效期间为三十年,如在期满前一年未有缔约国任何一方表示愿予废除时则将延长五年,并依此法顺延之。”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意义是重大的,这是一个巩固远东和世界和平的条约,这是中苏两国全面合作与互助的条约,这个条约把中苏两个伟大国家人民的友谊建立在新的牢不可破的巩固的基础上了。在这里我们的任务不是讨论它的全面意义,而是着重於中苏两国经济合作方面的分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五条规定:“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苏联在一九五O年至一九五二年底同意帮助中国设计的改建和新建的五O个建设单位,在一九五三年同意帮助中国设计的九一个建设单位,在一九五四年同意帮助中国设计的一五个建设单位,即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一五六个建设单位,以及长期贷款、派遣专家帮助中国建设等等,都是这个条约的产物,都是这个条约的发展和具体化。同时互相帮助有无条件呢?或者说附有什么条件呢?我们可以回答说:“没有”,也可以回答说:“有”。所说“没有”,就是中苏两国之间没有那种资本主义国家间或帝国主义同殖民地半殖民地间的条件;所说“有”,就是中苏两国之间建立一种完全新的社会主义国家间兄弟般的友好合作,笫五条规定:“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士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这种原则,是一种新型国际合作的原则,这就是我们相互间的条件。
与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时,并签订了“关於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载“新华月报”第一卷第五期:第一O八六页。)。根据这个协定及以後的协定,苏联在一九五二年底、一九五五年初已将长春铁路和旅顺完全移交给我国了。其次签订了“关於贷款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同上,第一O八七页。)。根据这一协定,苏联以年利百分之一的优惠条件贷给中国三亿美元的长期贷款,一九六三年底还清,这种贷款是“用以偿付为恢复和发展中国人民经济而由苏联交付的机器设备与器材,包括电力站、金属与机器制造工埸等设备,探煤、采矿等矿坑设备,铁道及其他运输设备,钢轨及其他器材等。”(同上。)而中国方面则‘将以原料、茶、现金、美元等付还第一条所指的贷款及其利息。”中国在执行中,主要是以有色金属、手工艺品、羊毛、黄麻、大米、猪肉、茶叶、烟草、水果等项来偿付的。再其次签订了“建立电报电话联络协定”(同上,第一O八八页。),“互相交换邮件和包裹协定”(同上,第一O八九页。)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两国全面合作互助的条约,给两国的关系建立了康庄大道,以後两国的关系就是在这个康庄大道上携手前进的。
三、关於与苏联政府商谈苏联对我国一四一个建设单位援助的问题。
一九五三年九月十五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六次会议批准李富春“关於与苏联政府商谈苏联对我国经济建设援助问题的报告”。这个报告的内容就是苏联政府同意满足我国政府的要求,决定给我国经济建设以长期的、全面的巨大援助,连同过去三年来帮助我国设计的企业在内,至一九五九年为止,苏联政府将帮助我国新建与改建一四一个规模巨大的工程(一九五四年又增加一五个,共为一五六个建设单位)。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企业,是从选择厂址,搜集设计基础资料,确定企业的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供应设备,指导建筑、安装和开工、运转,一直到新产品制造,无偿地供给制造新产品的技术资料,等等,总之,是从头到尾地全面给予援助的。而且苏联政府还大力协助我们培养技术人员,接受我国每年派遣为着新建工厂生产的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到苏联企业中按各项专业进行生产技术实习,并派遣各种专家前来中国帮助建设;而且苏联方面主动地为我们增加了我们未考虑的建设项目。这样由於确定了一四一个建设单位,我们就能够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骨干确定下来了。
四、中苏会谈。
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九日至十月十二日的中苏会谈,发表了以下各项宣言和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政府的联合宣言”(见“新华月报”一九五四年第十一号,第三二页。);“中苏两国关於对日本关系的联合宣言”(同上,第三二——三三页。);“中苏关於苏联军队自共同使用的中国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根据地交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支配的联合公报”(同上,第三三页。);“中苏关於将各股份公司中的苏联股份移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联合公报”(同上。),即下面四个中苏合营的股份公司完全交给中国成为中国的国营企业,这四个公司是:新疆的有色及稀有金属公司,新疆的石油公司,大连的造船公司,中苏民用航空公司;“中苏关於签订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的联合公报”;“中苏关於修建兰州——乌鲁木齐——阿拉木图铁路并组织联运的联合公报”;“中、苏、蒙三国政府关於修建从集宁到乌兰巴托的铁路并组织联运的联合公报”(同上,第三四页。);苏联政府代表团就苏联人民赠送机器和装备给中国人民以组织大型国营谷物农场给毛泽东主席的信和毛泽东主席向苏联政府代表团致谢的信。与此同时,中苏两国还签订了“关於苏联政府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五亿二千万卢布长期贷款的协定”(见一九五四年十月十三日“人民日报”。)和“关於苏联政府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新建十五项中国工业企业和扩大原有协定的一四一项企业的供应范围(苏联补充供应的设备总值在四亿卢布以上)的议定书”(见—九五四年十月十三日“人民日报”。)。以上的宣言、协定,等等,是中苏友好互助关系的更进一步的向前发展,它对於我国经济建设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
五、关于苏联建议帮助中国研究和平利用原子能问题的决议。
一九五五年一月三十一日国务院公布“关於苏联建议帮助中国研究和平利用原子能问题的决议”,接受苏联在促进原子能和平用途的研究方面给予我国以科学、技术和工业上的帮助。这样就可能使我国在原子能研究和原子能和平利用方面有了前进的基础。
以上这些条约和协定的签订,充分说明中苏两国的关系完全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国际关系,是社会主义兄弟国家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同资本主义相互间的国际关系完全相反的。此如,美帝国主义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同落後国家的关系,那完全是从美帝国主义的利益出发的,它处处干涉对方内政,破坏对方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如美帝国主义的马歇尔计划,输出了“剩余物资”,就要求许多特权,建立军事基地,垄断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干涉这些国家的内政,等等。此如,过去旧中国同许多帝国主义打交道,结果是被沦为半殖民地以至部分变成殖民地,经济命脉为帝国主义所控制,帝国主义在中国取得了数不清的特权,以至租借地、割地到公开的占领。以上两种情况,是我们大家都知道得很清楚的。现在苏联同我国的关系,则是同以上两种情况完全相反的。我们中苏两国是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这从苏联交还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以及将四个两国合营公司的苏方股份完全售给我国的事实上得到有力证明;双方是完全平等和互利的,这从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一五六个建设单位、给予我国长期优惠贷款、以及两国日益发展着技术合作和贸易关系得到有力证明。这些条约、协定的实施,就成为推进我国建设事业迅速发展和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胜利完成的重要条件。
二 苏联帮助我国设计一五六个建设单位
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第一点,就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一五六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六九四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九五三——一九五七]”,人民出版社版,第一八 —— 一九页。)。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一五六个建设单位包括什么内容呢?它包括七个钢铁工业,二四个电站,二七个煤井和洗煤厂,几十个机器制造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其中许多工业,是我国过去所没有的工业,只是由於这些建设单位的建成,中国才有可能建立起这种工业的基础;这些工业的技术都是最新式的最现代的;这些工业的规模都是异常巨大的。如鞍山钢铁公司,是在原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从一九五三年到一九六O年这八年时间内,利用苏联最新的技术成就,来完成四八个主要工程的改建和新建:三个铁矿,八个选矿厂和烧结厂,六座自动化的炼铁高炉,三个新式的炼钢厂,十六个轧钢厂,十座炼焦炉,二个耐火材料车间。在改建完成以後,它的生产规模可以扩大到年产生铁二五O万吨,钢三二二万吨,钢材二四八万吨。它所生产的各种规格的钢轨,每年可以用来铺设三千多公里的铁路;它所生产的各种规格的钢材、钢板和钢管,可以基本上供应国内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笫二个五年计划初期制造火车头、轮船、汽车、拖拉机等等的需要。“铝是现代工业不可缺少的金属,但我国过去没有铝工业的基础,因此,五年内必须保证完成由苏联帮助设计的抚顺制铝厂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九五三 —— —九五七]”,人民出版社版,第四四页。)“我国现有最大的水力电站——丰满水电站,在五年内由苏联帮助我们按照最现代化的标准进行彻底的改建後,将根本改变原有坝体质量低劣和严重危险的状态,它的全部机组也都将采用自动化的设备。”(同上,第四六页。)“旧中国的机器制造工业只有制造配件、装配、修理的能力,和制造某些小型而简单的机器的能力,没有冶金设备、探矿设备和发电设备的制造工业,没有飞机、汽车和拖拉机的制造工业。解放以後,机器制造业有很多进步,但没有可能在短短恢复时期内来建设起这些制造工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之前,我国还不能制造大型的精密的机器和成套设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九五二 —— 一九五七年]”,人民出版社版,第五四页。)“五年内,机器制造工业建设的部署是以发展冶金设备、发电设备、探矿设备、运输机械和农业机械的制造为重点,并适当地发展炼油和化工设备、金属切削机床和电器的制造。”(同上。)“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机器制造工业限额以上和限额以下的建设单位是很多的,其中主要的有八0多个,这些建设单位特别是苏联帮助设计的现代化的机器制造业,将为我国机器制造工业建立一个独立的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同上,第五四——五五页。)我们再进—步分析一下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一五六个建设单位何以成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中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从增加生产能力方面来考察。请看下表:
产品名称 单位 全部建成增加的年产能 “156”单位所占比重 1957年增加的年产能 “156”单位所占比重
铁 万吨 575 92.1 280 83.2
钢 万吨 610 82.8 253 79.5
钢材 万吨 444 90.4 183 91.5
发电设备 万千瓦 80 45 80 45
原煤 万吨 9310 22.7 5385 18.57
原油(处理原油)万吨 350 51.4 157 57.3
冶金设备 万吨 l9 50.3 7 0.7
载重汽车 万辆 9 100 3 100
拖拉机 万辆 1.5 100 —— ——
氮肥 万吨 91 28.5 28 32.1
从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我国生产生产资料的重工业建设完成後所增长的生产能力当中,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一五六个建设单位所占的比重是如何的大,有的是占百分之百,有的是占绝大部分,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一五六个建设单位为中心”这句话的具体内容了。只有这些改建和新建的大工业的建设完成,才能使我国在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物质基础上改造我国国民经济的面貌。因为只有这些新式的重工业建设起来,才能给我国的国民经济以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才能给我国重工业和轻工业以新的机器设备,才能给我国农业以拖拉机和农业机器,才能给我国运输业以新型的机车、船舶和汽车等,才能使我国的国防现代化,才能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物质基础,使我国由落後的农业国向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迈进。这是我国目前所迫切需要解决同时又存在很大困难的问题,苏联恰恰就在这个方面给我们以全面的、系统的大力帮助,这种帮助对於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有着异常重要作用的,它大大地加速了、扩大了、并保证了我们的建设速度和建设规模,因此,这是一种伟大的兄弟般的帮助,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才能够有这种援助。
三 苏联对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具体援助
在前边两部分中,我们从条约、协定上和一五六个建设单位的内容上说明了苏联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援助。在这里,我们再从一些更加具体的事例上来说明苏联对我国的经济上与技术上的援助。
下边我们先举几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苏联在经济上和技术上对於我国的帮助。
一、从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几个工程来看。
如一九五三年底完工的鞍山钢铁公司的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第七号炼铁炉三大工程,从勘察设计、自动化机械化设备的供应,到建筑、安装,开工生产的技术指导和人材的培养等方面,从头到尾都得到了苏联的巨大援助。大型轧钢厂和无缝钢管厂是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只是施工图就有二万四千张,摆开面积为十八亩多。莫斯科、列宁格勒、斯维德洛夫斯克等城市大批最优秀的冶金工厂的设计专家都参加了这一工作。苏联为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第七号炼铁炉所制造的设备都是采用了苏联科学的最新成就,有些设备在苏联也是刚刚设计成功,因此,三大工程在世界上也要数第一流,工程全部是自动化的,它们的机械设备全部由电气来操纵。如无缝钢管厂的穿孔机尾座的顶穿棒、自动轧管机和整径机上的风动操纵装置,本来早已运到鞍山,後来苏联因为科学上的新成就,设计制造出了生产效率更好的设备,於是苏联马上又把这新的设备为我们送来了。为着赶制三大工程的机械和电气设备,莫斯科、列宁格勒、斯维德洛夫斯克、哈尔科夫、基辅等各大城市数十个冶金、机械、电气、工具等制造厂的工人,曾展开了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苏联政府曾几次派专家从莫斯科赶到鞍山解决建设中的困难问题(见新华社鞍山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电,载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人民日报”。)。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从工厂的整体布置到设备制造、产品图纸、各种产品的技术操作规程和生产管理设计,都由苏联帮助设计好了。单是初步设计、技术设计、组织设计、消费定额等设计书和图纸就有七万多页。量具刃具厂的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设备,百分之九五以上是苏联供应的。为了保证量具刃具厂提早投入生产,苏联组织了像“红色无产者机床制造厂”等五十多个有名的工厂来制造设备。例如,制造精密产品的精密搪床,搪孔距离精度能达到千分之一公厘,即等於最薄的玻璃纸薄度的二十分之一。茌苏联供给的主要机器中,有百分之四三是一九五三年或一九五四年才第一次出厂的。如特殊立式铣床、千分垫、研磨机等三十余台精密机床,不但是苏联新设计出来的新产品,并且是新产品中的第一号。建筑安装都是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的(见王荫田:“在苏联全面的援助下”,载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十三日“人民日报”。)。如太原电热厂,这个新型的火力发电厂的设计和设备都是苏联社会主义先进技术经验的结晶。它的第一个特点是高度机械化,火车直接开进长达一百多公尺的输煤大厦中,只要一按电钮,装有蟹爪或铁牙的转轮立即将煤拨到自动传送带上,经过三个转弯,爬上两层楼,直接装到高达三十公尺的原煤斗中。沿着传送带,装备有自动记录磅秤,自动吸铁机、自动木屑分离器、自动簸煤、筛煤机和自动碎煤机,它们有系统的完成着输煤工作,不需任何人力参与。冲灰泵可以将灰渣挤碎,并且用极高压力的水力将灰喷到六、七里外的冲灰池以内。厂内有许多手轮,它们都是由值班人员坐在数十公尺外,拨动电钮,进行远方操作。它的第二个特点是高度自动化。整个燃烧系统是自动调整的,值班人员能够根据预先规定的数值,通过自动机构来合理地分配各个锅炉间的负荷;并且自动调整风压、水压、气压、空气量、蒸气量、煤粉量以及各种温度的变化。发电厂输出能量的时候,电力和热力的负荷也是自动调整的。值班人员主要职责就是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这些自动机构。任何一处发生故障,中央信号盘就会分别发出铃声和喇叭声的警报,红绿灯变为一霎一霎的闪光,灯光并指示毛病是什么性质。自动机构立即自动地进行选择和切换工作,将设备改接到没有故障的系统上去,但灯光必须在消除故障後才会自己熄灭。它的第三个特点是技术与科学密切结合。通过科学的分析监督,不断提高电热能供应的品质和效率(见高昌瑞:“太原电热厂”,载一九五五年第七期“科学大众”,第二六二——二六三页。)。如阜新海州露天煤矿,苏联帮助我国设计,是从埋藏量、开采区、开采方法,一直到铺设线路、排土场的位置,等等,都完全推翻了过去根据日本采矿技术而设计的旧方案。苏联帮助的设计,不仅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上是最先进的,而且提前三年出煤,并为我们培养了大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阜新海州露天煤矿规模浩大,为世界上有数的露天矿,仅表土剥离量就多达五亿立方公尺,相当於五个苏彝士运河和一个巴拿马运河的挖土量的总和,或相当於一个万里长城尚多六千多万立方公尺土方。它的产量是很大的,它的可采年限达五十年以上。剥土和采煤都是机械化的,大电铲吞吐一次就是三立方公尺,以煤来计算约为五点四吨,由电机车引着自动卸煤车辆,把煤运至地面。这里的全员效率比井下高四、五倍,除零碎劳动而外,全部实行机械化,这里产量与抚顺露天煤矿相近,但人员却只等於抚顺露天煤矿的五分之一左右。在设计中,合理地解决了最复杂的运输线路问题。在十六层采掘段上,在十公里以外的九公尺高、三公里宽、三点七公里长的上下五层排土场上,铺设将近三百公里铁路;采用循环折返式的配线方法;空车重车备走一条线,不用错车。设有高度的自动化通讯设备,指挥生产。设计时特别注意处处节约,并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将两山之间的低地、洼地作为排土场,下排岩石,上排黄土,等将来采矿完毕,这里的排土场即可种庄稼或修成公园,而露天矿停止排水就可变成湖泊。这个矿已自一九五三年七月一日正式移交生产了(参看宋琤“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露天煤矿”,载一九五三年三月“新华月报”;薛奇:“阜新海洲露天煤矿是怎样建设起来的”,载一九五三年八月“新华月报”。)。从上边几个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工厂的具体例子中,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苏联在经济上和技术上对於设计的一五六个建设单位的援助的一般情况了。
二、苏联专家对冶金工业的帮助。
五年以来,苏联专家对於钢铁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的帮助是巨大的。钢铁工业方面,仅就鞍山钢铁公司而论,苏联专家五年多来提出了三万多条重大建议,其中有一项建议是对初轧厂连轧机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即扩大初轧厂连轧机的孔型,部分地分担初轧机的工作,改变了原来负荷不足的情况。执行合理调整的结果,使初轧机能力提高百分之一六以上,解决了鞍钢的重大生产关键。最近苏联专家介绍并帮助试验苏联科学技术最新成就的氧气炼钢方法,用这种方法炼钢,可以在原设计能力之上,提高钢产量百分之二0以上;苏联专家并介绍新的炼铁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可以不必增加设备,就能提高铁的产量,以应炼钢能力增长後的需要。在有色金属工业方面,专家帮助建设完成并已投入生产的已有好几个重要的企业。有色金属资源的勘察,专家帮助打下了初步基础,如寿王坟铜矿等,从开始进行地质勘察工作到矿量的获得,都一直是在苏联专家热情的帮助与指导下,顺利地完成的。有色金属的开采,苏联专家帮助加强了地质勘探工作,介绍了新的采矿方法,获得很大成效。有色金属的冶炼方面,在苏联专家帮助下,提高了冶炼回收率,并改善了产品质量;在加工方面,至一九五四年年底专家帮助下制成了数十种重要的新材料,根据专家建议在有色金属工业生产过程中重视综合利用尾矿和冶炼剩下有价值的废物,已经提炼出许多贵重的金属。
三、苏联专家对燃料和电力工业的帮助。
苏联专家对燃料和电力工业进行了巨大的帮助。五年来(至一九五四年底)苏联专家对燃料和电力工业提出重大建议八三七件,由於我们采纳和贯彻执行了这些建议,因而显著地提高了燃料和电力工业的效率。在煤矿方面,由於苏联专家帮助,在一九五0年提出改革旧采煤方法,进行新采煤方法,提出笨重劳动机械化建议,因而至一九五三年全国国营煤矿新法采煤比重已达百分之九0,平均回采率已达百分之七五点八,全员效率亦由每工一九五0年的0点四五八吨提高到0点七四七吨。苏联专家实地调查现有矿区情况,帮助我国制定了现有矿井的恢复改建、发挥潜力方案,至一九五七年国营煤矿依靠旧井生产将占百分之八四,为国家节约了大批投资。在电业方面,一九五0年以来,由於采纳和执行了苏联专家的建议,使电业中三个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煤耗、厂用电、线路损失——降低很多,如煤耗由一九四九年的每度的0 点八九公斤降为一九五四年的0点六六六公斤,厂用率由百分之八点二八降为百分之五点四六,线路损失由百分之二二点三三降为百分之一0点七七。一九五三年底全国设备出力已达到设备容量的百分之九六以上,利用小时亦从过去二、0 00多小时,提高到四、三八0小时。石油方面,在苏联专家帮助下,进行了许多地质勘探工作,有力地驳斥了过去资产阶级的谬论,帮助中国地质工程干部扭转了长期认为中国是个石油贫乏国家的错误认识。帮助我们拟定了石油工业初步的总体规划,确定了重点勘探地区。判明玉门油田是水驱油田,并制出开发方案,采取注水方法,估计可使玉门油田主要油层采取率提高百分之二五,并经苏联专家建议钻探试油後,证明我们过去不重视的“M”油层有经济价值,其储量相当於老君庙油田总储量的百分之二0以上。我国页岩油工业,过去使用的页岩中,大约有占全部页岩三分之一的小块与粉末不能利用,经苏联专家研究後,小块页岩都可以使用,岩页的利用率提高百分之一0以上。
四、苏联专家综合小组对沈阳第二机床厂的帮助。
苏联专家帮助沈阳笫二机床厂制造新规格产品。沈阳第二机床厂在一九五三——一九五四年开始制造了2121型立式钻床和255型摇臂钻床,由於该厂生产的一批机床质量低劣,达不到技术要求,因而被迫返修。实际上自一九五四年九月至一九五五年五月,主要是进行返修工作。由於苏联专家与中国专家组织的综合工作组驻厂具体研究、指导,从量具的使用上,机器安装的位置与系列上,工艺规程和工具卡具的使用上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帮助,於是扭转了过去的混乱状态。该厂在六月以後生产情况如下:六月返修255机床五台,生产新的2A125型机床七五台,七月返修255机床一八台,生产2A125型机床八四台,新的2A135型机床七台,该厂的产量今後还可能提高。这一个经验是很重要的,这是在以苏联专家为首的综合工作组直接帮助之下,对於我国机器制造业生产方面所进行的根本性的改造,使得我们的机床生产,跳出旧型号而质量低劣的圈子,走上研究试制而且成批生产国家所需要的新规格品种的大道。
五、苏联专家对我国造纸工业的帮助。
苏联专家五年来帮助我们发展造纸工业。 如吉林造纸厂“一四四”英寸抄纸机原日产量仅十吨,按苏联专家建议改装後,日产工业用纸近三十吨。在制造纸浆部分,按苏联专家建议采用了“高酸、快速蒸煮法”,使制浆产量增大了九倍半以上。一九五三年苏联专家提出的关於“提高印刷纸和书写纸质量的基本途径”的建议,使几十个国营纸厂产品低劣的情况得以迅速地扭转过来。依靠苏联专家的帮助,新的品种逐年增加,一九五五年承制的工业用纸将近三十种。苏联专家帮助我们研究纤维原料方面,具有特殊功绩。专家发明了“稻草半料浆法”,同时又指出我国造纸工业应以草类为主的方针。二年来,大力指导研究竹、蔗渣及其他草本植物的利用,取得重大成就(见梁成恭:“苏联专家对我国造纸工业的帮助”,载一九五五年二月十三日“大公报”。)。……
六、苏联对於中国长春铁路的帮助。
苏联帮助办好中国长春铁路。中苏两国共管中国长春铁路时期,在一千多苏联专家的直接帮助下办好了这条铁路,创造出了一套完整的铁路建设经验。这就是中国长春铁路采用苏联先进经验的十二个基本方向,即:(1)列宁—斯大林的工作作风;(2)建立新组织机构和采用新定员表,以便确定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3)编制综合性的生产财务计划;(4)制定技术组织措施和推行苏联工程师郭瓦廖夫方法,如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减低成本,而开展“满载超轴五00公里运动”;(5) 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6)签订集体合同;(7)确定自有流动资金、实施材料清查和加速流动资金流转;(8)实施经济核算制;(9)改善机车车辆的运用情况;(10)根本地改善固定资产的日常维修;(11)组织技术学习;(12)改善工人与职员物质生活的条件。并为新中国铁路建设培养了二万多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这个任务完成之後,就把中国长春铁路无偿地交还中国。
七、苏联对於我国大型国营农埸的帮助。
苏联帮助建立大型国营农埸。一九五四年十月应我国政府邀请前来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纪念日的苏联政府代表团代表苏联人民赠给我国以组织拥有二万公顷播种面积的国营谷物农埸所必须的机器和设备,包括斯大林八0号履带式拖拉机三十台,得特五四号履带式拖拉机六四台,白俄罗斯耕种机四架,谷物联合收割机一百架,载重机车三十辆,汽油车四辆,加油车四辆,流动修理车二辆,轻便汽车九辆,摩托车十辆,单轴拖车六辆,双轴拖车八辆,机力犁一二八个,机力谷物播种机一百二十架,耕种机和粗耕机一百架,耙一千六百个,净谷机十六架,割草机十六架,设备修理厂的各种机床十六台,电焊设备二套,二百二十千瓦发电站的设备,无线电台十三个,拥有一百号码的电话总机一个,流动电影放映设备一部。并派来一批专家帮助我们建立这个农埸,使我们在最短期间内学会大量开垦荒地和经营大型农埸的先进经验。这包括国营农埸经理一人,国营谷物农埸的农艺总技师一人,机械总工程师一人,修理厂主任一人,总会计师一人,以及各部门的农艺师和机械师多人,而且专家的生活费由苏联负担。这个农埸已经建设起来,准备开荒二点五万公顷,而且今年已经第一次收获了。这是苏联对我国一项重要的援助。目前我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正在蓬勃开展,大量开垦荒地的工作正在开始进行,苏联援助的国营友谊农埸的建立,对於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正如毛主席在向苏联政府代表团致谢的信中提出的:“无疑的,这个国营谷物农埸不仅在推动中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面会起重要的示范作用,而且也会帮助中国训练农业生产方面的技术人才和学习苏联开垦生荒地和熟荒地的宝贵经验。” (“毛泽东主席向苏联政府代表团致谢的信”,载“新华月报”一九五四年十一月号,第三五页。)
八、苏联专家帮助我国解决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
苏联专家帮助解决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总体规划。由於黄河在过去是一条著名的灾害性的河流,我国历史上广大的人民曾经不断地向黄河水害斗争,也曾经提出过许多治理黄河的方案,但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之後,进行了巨大的研究和勘察、测量、地质调查、钻探、水文测验和经济调查的工作,为根治黄河打下基础。一九五二年我国向苏联聘请专家综合组来我国帮助解决黄河总体规划,一九五四年初苏联专家前来我国,经过他们将近一年的工作,提出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的远景计划和第一期计划。这个计划是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计划,已经经过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原则和基本内容”。在苏联专家帮助之下所制定的综合规划方案就可以使我们逐步地把为害几千年的黄河,变成一条有利於中国人民的大河,在第一期工程和以後几期工程完成之後,建设在黄河上的几处水电站,可以设置发电设备二三00万千瓦,仅三门峡一处电站,就设发电设备一00万千瓦;使黄河的混水变成清水,黄河两岸一亿亩以上土地可收灌溉之利;黄河上下可以直通轮船,为发展工农业生产、物资交流开辟一条新的航线。目前苏联专家正在开始帮助我们研究长江的总体规划。
九、苏联专家对於加固郑州黄河大桥与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帮助。
苏联专家帮助加固郑州黄河大桥工程。郑州黄河大桥,全长三公里,是中国第一座大桥,已有五十多年历史,资本主义工程师把行车限为每时十五公里,保固期为十五年,在解放前经过多次破坏,降为每小时五公里,两次牵引,南北两岸距五公里,要三小时,国民党曾两次请了美国工程师,被骗走了设计费,桥未修理。大家寄希望於重建。一九四九年冬,苏联专家前来了解黄河大桥全部经历,然後拿着铁锤,爬到桥下,仔细检查桥墩、桥梁状况,提出全面加固方案,认为经过加固,好好养护,可以提高承载力,正常使用下去。加固中间,遭到许多保守思想的反对,如说“这桥过了两个保固期,好比死去了的人,岂能复活?”“黄河铁桥桥椿空悬,好此蜈蚣浮在水面,怎能继续行驶火车”……但铁道部坚决采纳了苏联专家建议,又在苏联专家具体指导下,进行五次加固,苏联专家深入到工地,仔细检查,连一个螺拴和铆钉都不放过;黄河桥技术发生困难,专家就带病前去,经过两天就把问题解决了,工人们都叫他“黄河桥的医生”。黄河大桥加固费用等於修新桥的费用的百分之一三,行车由每小时五公里到不加限制,可以行驶大型机车,每次牵引由六OO吨提高到二OOO吨,每日运送吨位提高十倍,从此消除了京汉斡线上的运输疙疽(见刘建章:“苏联的先进技术理论在黄河铁桥加固工程中的胜利”,载一九五二年十一月十二日“人民日报”。)。
苏联帮助建设武汉长江大桥工程。武汉长江大桥的桥墩基础,在初步设计中,曾建议采取“压气沉箱法”的。由於桥基础在水面下四O公尺之深,工人须在四个大气压力的沉箱内工作,每班工作时间仅四、五分钟,这样不但工作迟缓,而且需要很多有经验的沉箱工人。根据地质钻探结果,证明江内岩层夹有硫化物,对工人身体也有影响。当时初步估计该桥需要完工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苏联专家建议采用一种新方法,这是世界尚没有采用过的新的技术方案,即是将一组空心水泥管柱沉入江底岩盘上,再用巨型钻岩机伸入管柱向江底岩层钻孔,孔深达三公尺,然後向管内灌混凝土,使桥墩能够稳固地立在一群混凝土管椿承台上。苏联专家的建议,不但解决了施工上的困难,而且也缩短了施工时间,采用苏联专家建议後,武汉长江大桥可能争取提前一年通车。
十、苏联专家对东北森林工业的帮助。
从一九四九年,苏联专家来到东北,看到木材扔的满山遍野,浪费很大,就提出一系列的节约木材的建议和措施,采取了先进的合理采伐,使森林出现了新的面貌。如采伐一定要由七0公分降低到二0公分以下,六公分以上的梢头木要全部利用。结果在当年冬季采伐工作中,出现了降低伐根到五公分的劳动模范和创造一面倒的伐木模范,有力地扭转了一些职工保守思想,使产量显著增加,相对地节省了很多的森林资源。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二年底,就给国家增产将近百万立方公尺木材(如包括合理造材、制定规格、减少流送损失率,合理使用木材、新检尺法等,则三年来节约木材还要多一倍)。更重要的,经过合理采伐,工人的死亡率也大大减少了,如一九四八年死亡率为百分之0点—六,一九五0年即降到百分之O 点0七。同时为了使森林能够不断永伐,苏联专家又提出每垧地要留十棵到二十棵母树,要保护幼树,树根要剥皮以及清理林埸等先进经验。这样作以後,采伐过的地方,都生长着高大优良的母树和红松、白松的小幼树。过去完全靠雨水流送木材,在贯彻执行苏联专家建议以後,就改变了这种作法。在一九五0年和一九五一年两年,都克服了水大和水小的困难,茌八月末以前完成了全年流送任务,木材损失率由百分之十降低到百分之一点三七。这主要是执行苏联专家所提的“实行刨冰作业提前开河法”、“建立专责制实行分段负责”、“设置软漂子代替偏闸”、“实行定点流送”和“生产进度表”等等各项具体建议的结果。在森铁运输方面实行了苏联专家建议,运输效率显著提高。制材方面,在苏联专家帮助之下,实行经济核算制和改善劳动组织,产量与质量都有提高。在森林调查方面,在苏联专家帮助之下,目前东北已经全面推广了苏联的“方格调查法,比旧调查法工作效率提高六倍。(见张子良:“苏联专家对东北林业工作的帮助”,载—九五三年二月号“中国林业”,第三——四页。)
我们就举出以上十个方面的例子吧。因为一方面,苏联对我国经济建设的援助是多方面的,苏联专家帮助我国的经济建设也是在多方面进行工作的,事例是太多了,就是再多举也还是只能举出其中的一小部分;另一方面,我们从上边所举的少数典型事例中间,也已经足够认识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对我国经济建设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经济上和技术上的援助的概貌和实质了。
在举出这些具体的事例之後,让我们再将苏联对於我国经济建设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具体帮助,综合地说一说,从设计、设备、贷款、贸易、专家几个方面归纳起来说一说。
茌设计方面。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一五六个建设单位,规模都是巨大的,技术都是最现代化的,因此,苏联专家帮助我们进行的设计工作就异常繁重了。这种设计需要有足够的基础资料(国内同类产品或有关产品的生产情况,厂区位置及地形图,厂区气象,地质资料——地震特征及其强度,土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地下水位及水系,地面水系和水淹情况,永久冻结层、地下资源等——,给水排水,动力供应,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条件,等等),既要保证不出错误,又要应用最新的技术成就,还要充分考虑经济效果。这是一件浩繁的、巨大的、技术的、组织的工作。由於目前世界上的科学和技术的日新月异,苏联设计是充分考虑了这个发展趋势的。比如,工业生产方面,目前不仅仅只是使用机器生产,而是整个工厂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等等。苏联为我国设计的工业企业,是充分运用了最新的科学和技术的成果。比如,目前巳经是原子时代,过去我国在这方面是落後的,苏联恰恰又在这个方面,在促进原子能和平用途的研究方面给予我国以科学、技术和工业上的帮助。为了完成帮助中国一五六个建设单位的设计工作,苏联有着许多设计院和成千上万的科学家、设计师、技术人员在为中国工业设计而劳动着。而且无偿地供应我国以新产品的图纸,过去苏联开始建设时期所用的美国新产品图纸,是以该种产品的十分之一作为代价偿付的。
在设备方面。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一五六个建设单位,其主要的机器设备也都是苏联供应的。苏联供应设备是占了这些企业机器设备的大部分的;同时,由於我国刚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许多产品还不能生产,因而即使不是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企业,其他企业所需要的重要机器设备,以至重要的原料、材料等等,也必须由苏联来供应。我们知道,苏联现在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国内正在兴建许多规模巨大的共产主义工程,他们的任务是异常紧张的;但是,他们仍是把支援和供应我国建设所需要的机器设备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来充分地优先地满足我国所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需要。他们有许多大工厂主要是为供应我国机器设备而生产的,他们有更多的工厂都接受了为我国生产机器设备的定货。苏联是完全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化的国家,而我国刚刚开始有计划的建设,我们往往计划不周,订货提的迟、变的多、要的急,以至打乱他们一些工厂的生产计划,但是他们仍是不嫌麻烦地尽力满足我国的要求。不但如此,有时我们未提出或遗漏的货单,他们考虑了我们需要的品种和数量,也代为布置生产了。
在贷款方面。苏联为了帮助我国的经济建设,曾经几次地给予我国以最优惠的低利的长期贷款,以便我国来购买机器设备和重要的原料材料。只以一九五0年贷给我国三亿美元和一九五四年贷给我国五点二亿卢布来计算,用这两笔贷款,我国就可以建设起一点二万千瓦的火力发电站一一0个,或者建设起年产煤六十万吨的立井九十对,或者建设起像北京国营棉纺织第三厂那样八万个纱锭和三千七百台织布机的棉纺织厂四十个;如果拿这笔钱建设学校、医院,就可以建设起容纳五000名学生的工科大学八十所,或者建设起六百张病床的现代化的医院四百座。而我国偿还这批贷款,不但是低利的,长期的,而且是以正常贸易来进行的。
在贸易方面。几年来,中苏两国的贸易有了巨大的发展,贸易额每年都在增加,我国与苏联的贸易,无论进口和出口方面,都占我国对外贸易额的大部分。苏联方面是以各种最新型的机器装备,电站、各种运输机械、各种特殊合金钢材、各种油类,各种精密的仪器和仪表等来与我贸易。我国则是使用有色金属、大豆、大米、猪肉、花生仁、羊毛、黄洋麻、茶叶、水果以及各种手工艺品(地毡、刺绣、雕刻、檀香扇,等等)、土特产品等等来和苏联贸易。我们输往苏联各种物品中,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用来偿付贷款,而绝大部分是用来交换更多的机器没备。在贸易比价上,是极公道的,更应当说苏联机器设备等等价格是算得很便宜的。如我国一万吨大米可换苏联一四四公里钢轨或二点八万千瓦发电设备,我国一万吨猪肉可换苏联四九七公里钢轨或九点六万千瓦发电设备,我国一万吨花生仁可换苏联一三六二台(折合十五马力标准台)拖拉机或三点七万吨汽油,我国一万吨苹果可换苏联一一七六台(标准台) 拖拉机或三点二万吨汽油,橘子价格比苹果还高些。一方面我们这些货物,当然是苏联所需要的,苏联的货物更是我国所急需的,因此,这种贸易是互利的;另一方面,苏联也是充分照顾到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的。
在专家方面。苏联派遣了大批的专家前来中国实地帮助我国建设。苏联专家是多方面的,而工业方面的专家是最多了。这些专家,是经过苏联党和政府严格选择的,他们在学术上有着深刻的修养,他们在业务上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具备着高度的国际主义的精神。来到我国,深入下层,忘我地劳动,他们最大的快乐就是把他们所担负的工作作好,而且把他们的本事教给我国干部或技术工人。由於有了这些苏联专家的实地帮助,我们得以免於走许多弯路,能够比较迅速地掌握了技术和业务。这种专家的帮助是一种最伟大的帮助。同时,我国每年派遣许多实习生和留学生,他们在苏联受到了热情的欢迎和受到了严格的教育。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上现在的和未来的一批生力军。苏联专家在中国经济战线上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们是从勘察设计,施工安装,运转生产,提高产品规格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建立各种科学管理制度……各方面供献着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的。这些苏联专家,都是在这一行业工作了多年的,许多苏联专家是二、三十年的专业工作者,因此,对於这一行、这一业真是太熟悉了,经验是太丰富了。而且他们在学术上有着深刻的修养,运用唯物辩证法来处理科学上的问题,将国际上最新的科学和技术成就介绍到和运用到我国的实际经济建设事业中。特别是他们的高度国际主义精神感人最深,这是凡同苏联专家接近过的干部、技术人员、工人、农民都一致称道的。他们爱中国就好像爱苏联一样,他们爱我们的青年、儿童,爱我们的工人和农民,尤其是爱我们的每一个大大小小的进步。他们不仅是毫不疲倦地负责工作,尤其是毫无保留地利用各种机会和各种方法把他们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经验传授给我国广大的职工。
四 结语
以上我们从中苏条约方面,从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一五六个建设单位方面,以及苏联对我国经济上和技术上的具体援助方面,来说明苏联对於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帮助。由於苏联的这些援助,就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程。苏联和我国的关系,正像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所英明指示的:“……同时,中国和欧州各人民民主国家却脱离了资本主义体系,和苏联一起形成了统一的和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而与资本主义阵营相对立。”“……战後时期中这些国家在经济上结合起来了,并且建立好了经济上的合作和互助。这个合作的经验表明,没有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能像苏联那样给予各人民民主国家以真正的帮助和技术精湛的帮助,问题不仅在於这种帮助是极度便宜的,技术上是头等的。问题首先在於这种合作的基础,是互相帮助和求得共同经济高涨的真诚愿望。”(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三年版,第二七页。)
我们的结论是什麽呢?我们的结论是感谢苏联,学习苏联,巩固与发展中苏友好互助合作的关系。我们应当感谢苏联,衷心地感谢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他们对於我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笫一个五年计划的帮助是伟大的、深厚的、无私的援助,这种援助是全面的、长期的、系统的、无微不至的,这种援助是数也数不清的,它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我国人民异常珍视而且永远忘不了这种援助和友谊,它将光辉万丈地写入新中国的史页中;我国人民永远忘不了苏联专家他们那种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高度的责任心,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他们对於我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将写成诗篇和传说,流传和生长在中国人民的子孙後代中。我们应当遵照毛主席一九五三年二月七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笫四次会议上的指示,学习苏联。毛主席说:“要学习苏联。我们要进行伟大的国家建设,我们面前的工作是艰苦的,我们的经验是不够的,因此,要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无论共产党内、共产党外、老干部、新干部、技术人员、知识分子以及工人群众和农民群众,都必须诚心诚意地向苏联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而且要学习苏联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苏联的高潮,来建设我们的国家”。(见—九五三年二月八日“人民日报”。)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公布和实施,全国劳动人民正在为完成并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为加速中国由落後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工业国的进程而奋斗的时期,更有按照毛 主 席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苏联的高潮的必要。我们应当巩固和发展中苏两国友好互助合作的关系,因为它发生影响的范围不仅仅只是中苏两国,而是远远超出中苏两国的范围,因为中苏友好互助的巩固和发展,是促进社会主义阵营经济的共同高涨,和巩固远东与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
(一九五五年十月二十八日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