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上留下的观察记录,从出现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的一天算起,痛风病也算跟了几千年了。非但不累,反倒有跨越阶层的余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吃喝上一不小心就攀到了从前贵族的水平。吃的一好、体重一超,痛风病也就跟着、从深宅大院走进了千家万户。据统计,我国上世纪末在工业发达地区的发病率已达到3.4%。“超英赶美”只剩一步之遥。
缉拿痛风的真凶
近代西方医学研究疾病病因的方法之一,就是比较病人群体和正常人在各项检查、包括化验检查结果上有什么特别发现。关于痛风病的病因推论可以上溯到19世纪中叶。1848年,英国医生盖若德发现痛风病人血液中尿酸水平高于正常人。于是,他推断尿酸生成增加或排泄率降低是造成痛风发病的根源。并且认为尿酸钠在关节附近结晶后出现沉淀、是诱发局部症状表现的直接原因。医学界对他的理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半信半疑。同时,人们也在不断地寻找直接证据。直到1960年,霍兰德从痛风病人关节囊内直接抽取的液体中找到了尿酸钠晶体。稍后,医学实验还进一步发现,将尿酸钠直接注射到人或狗的关节囊内,可以人为地诱发和痛风类似的炎症反应。从此,尿酸钠做为痛风病真凶的面目被暴露无遗。原来,尿酸钠结晶在关节囊内激发了人体免疫系统的排异反应。炎症细胞把尿酸钠沉淀当成异物、群起而攻之。有人不禁要问,为什么多数情况下只有大脚趾受累?对此,目前仍然是个谜。有人推断,尿酸钠容易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深夜、脚趾,也许恰好满足了生成结晶沉淀的天时、地利。
如何冷落痛风病
虽然病人发作的时候可以发誓放弃一切,但痛风病一旦沾上就不容易踢开;更不是单靠割舍掉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就能一了百了的。血液中尿酸高和嘌呤代谢有直接关系。嘌呤的来源一多半是自己体内合成、一少半才是食物摄入。大部分嘌呤在肝脏代谢后产生尿酸,再经过血液循环由肾脏和肠道排出体外。尿酸生成过多或者排出过少,都能造成血液中尿酸含量升高。所以防止痛风发作的关键在于控制尿酸的来源、开通排泄的去路。
减肥。研究证明,肥胖与尿酸血症有直接关系,有计划地减轻体重本身就能降低血中尿酸水平。
节制饮食。少吃富含嘌呤的食物:如肉类、海鲜、内脏、豆类、坚果果仁,等;避免长期、过量饮酒,因为酒精代谢产生乳酸不利于尿酸排泄。
慎重服药。有些药物能增加血中尿酸水平:如阿司匹林、维生素B12、磺胺类药物、利尿药氨苯喋啶,等。服用不熟悉的药物之前应向医生说明自己病情,按医嘱用药。
注意节劳。许多整体因素也会改变嘌呤合成、分解的速度:例如劳累、外伤、和精神紧张等,都能增加嘌呤合成。以运动减肥为例,每周减0.5-1公斤已经很好。如果求之过急,运动过量,有时反会使身体受高尿酸血症的攻击。过度劳累还会增加足部负担,使最容易受尿酸攻击的身体部分处于不利地位。
大量饮水。尿酸的溶解度有现,约为6.5毫克/分升。如果血液中尿酸浓度高于它的溶解度,尿酸就会找机会以钠盐结晶的形式沉淀下来。每天喝满2升水有利于帮助尿酸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