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海外生活(上)
(2010-09-11 11:29:25)
下一个
来到澳大利亚后,在2009年前我从事时间最长的工作是导游。这项工作使我有机会接触大量来自国内的游客,而且工作轻松,收入也非常可观。但随着接触的国内来客越来越多,我的心情反而变得越来越沉重,痛苦和郁闷。传统的人生观,是非观被无情的现实无数次的猛烈冲击,几近坍塌。
曾经在布里斯班接待过一个来自国内东部某经济大省的高级考察团,带队的是当时主管农业的副省长,其他团员包括省粮食厅厅长,开发区主任书记,省农业开发银行行长,几位市粮食局局长,国家粮食储备库领导及随队翻译。考察团的任务是考察澳大利亚先进的粮食储备技术,其澳大利亚对口接待单位是昆士兰省粮食部。
正式的公务活动安排在抵达布里斯班的第二天,除了到政府大楼听取澳大利亚农业专家的技术讲解外,还要参观布里斯班港口的粮食仓库,并在下午前往中国驻布里斯班总领事馆座谈。
第一天在城市观光结束后用晚餐的时候,省长就告诉大家第二天的注意事项,主要是社交礼仪和着装问题,另外特意交代吃西餐的礼仪问题。因会议时间较长,对方负责招待午餐。
第二天我们准时到达政府大楼,对方接待很认真。政府,粮食部及澳中友好协会的负责人都在门口迎接。座谈会在上午十点准时开始。
昆士兰省各政府机关没有专门独立的行政办公大楼,主要的政府机关集中在一个大楼里。各部门共同使用楼内的几间会议室,所以在会议室的门口我看到了我们这个会议室当天的使用安排,我们的时间是在上午十点到下午一点。会议由粮食部的一个女性工作人员主持,两位专家进行讲解和幻灯演示。我发现两位专家和我们一样,身上都佩带一个“访客”的牌子。休息时和他们交谈才知道,他们不是粮食部的技术人员。他们公司因拥有专利技术和多年的经验,在粮食部的公开竞标中取得了粮食储藏的技术合约,所以由他们来负责讲解及介绍。
11:45分,女主持人宣布休息,准备用午餐。领导们都站了起来,一副轻松的样子,整理服装跟着女主持人向门口走去。女主持人打开了会议室的门,但她没有出去,两个女服务生从门外推进来两辆金属小推车,一辆上面放着三盘切的整整齐齐的三明治,一辆上面放着几扎果汁和可乐。我一看就知道是从楼下咖啡店订的,连服务生都是咖啡店的女服务员。主持人示意大家可以用餐了。领导们面面相觑,大眼儿瞪小眼儿,一副不解的样子。在场的澳方人员已经自然的拿着推车上的小盘子,并微笑着示意让我们先来。说实话,他们已经安排的很细心了,三种三明治居然还专门安排了一款素的;每种三明治分别用了白面包和全麦面包。
半小时后,会议继续进行。除了讲解,专家们还认真的回答了领导们的提问。座谈在下午一点半准时结束,因为两点钟另外一个部门将使用同一间会议室。我们离开政府大楼,驱车前往港口仓库。
偌大的仓库区当时只有两个工作人员值班,一个50岁左右,戴眼镜的金发工作人员在省长旁边认真且恭敬的介绍着。此时的省长大人好像已没有了耐心,让我告诉老先生尽快结束参观。他小心翼翼的问我是不是省长对他的介绍不满意?我安慰他说: 不是,是省长年龄大了,刚到这里,还没有休息好。
下午领事馆的会谈更是走过场一样,省长和新任总领事两人打着官腔说官话,在送上香烟白酒等纪念品后,我们即刻动身前往黄金海岸。
考察活动结束,人们的心情轻松了许多,在车内热烈的讨论起来,但话题主要集中在了那顿午餐上,对于对方的小气,大家纷纷表示不屑。可能午餐的油水太少,令大家不禁一个个回忆起在国内吃的那一顿顿大餐。然后让我催促司机开快点,赶紧到黄金海岸大吃一顿。
在黄金海岸的第一楼海鲜酒家原本已经给他们安排了包括海鲜的八菜一汤的晚餐,但领导们置之不顾,点了皇帝蟹,鲍鱼,石斑等鲜货。我记得当晚光茅台就喝了六瓶,酒桌上领导们的表现在此不提也罢。酒足饭饱,某市国家级粮库经理买了单。当酒店经理按规矩给我“回扣”的时候,我觉得手中的信封前所未有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