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月里,回家乡

(2018-07-14 20:42:56) 下一个

三月里,回家乡

家乡对于农村长大的人来说,其意义是城里人无法理解的。它对我来说是根之所在,家乡的老屋、田地、菜园、亲朋以及四邻八舍等等,如石刻一般深刻印在记忆之中。虽然在老家仅仅生活了十五、六年,可离家越是久远,思其却是更甚。这些年来,每年三四月时,都要回老家看看。然而除了不变的乡音,和为数不多的几个故交,一切都在变化,新的二代人几乎都不认识了。童时的玩伴,除了初见面时的兴奋,再也没有共同的话题兴趣了。当年在生产队里一起干活,互相之间的友情,在现在已所剩不多了。

我出生时的老屋早已不在了,留下的记忆却是无比的深刻,少年时在那竹林掩映的土墙内和父母兄长妹妹在一起的时光,总不时浮现。那时的生活是艰难的,但也是快乐的。老屋似乎有一种魔力,可以让人从抑郁和病痛中康复,而这后来建的水泥盒子就少却了许多温情。远处的房子就是我父母现在居住的地方。

从这房子顶上往四周看大致就这样。在我们家乡比这漂亮的地方多得是,我们这一疙瘩山沟里,因为没一条正经的小溪,让四周的风光失色很多。



这栋房子在我家后面,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奋斗,现在也基本空置了。
这是当时普通农 家的标准制式,内部通常是24根柱子上顶,里面全是木结构。外部面墙,最底一圈通常是条石码成,门洞和窗户都是用条石砌成,然后砌上青砖,刷上石灰。门窗的上面通常画上或者用石板刻上花鸟虫鱼人物等,再上方有一雨帘。这是简化版的徽州建筑了。再以前的徽商富户,更是把石材以及徽州三雕(石雕,砖雕和木雕)用的无比精致无处不在。这在老街及一些古村落如西递宏村等还能看到一些。以前的徽州建筑经过文革,特别是改革开放包产到户后,破坏特别严重。西递宏村得以保存,是他们那时没搞分田到户。在包产到户之前,很多古宅都还流传下来,但是因为是地主大户的大宅,在土改时被分给很多户居住,开放以后,大家都要建私宅,人性的自私,他们把古宅的砖瓦石料拆掉盖自己的私宅。这期的破坏超过过去数百年的天灾人祸,连以前相连各个村庄的石板路上的石板都被偷走盖房。
我家门口的小竹林,每年多有很多春笋和冬笋,今年回去正是春笋时节,配上腊肉可是绝对的美味
这是徽州人家世代相传的火腿腊肉制作。腊月里杀猪,腌制后放入木桶内压以巨石并自然发酵;正月里出缸(桶),阳光下嗮至肉紧皮红。再挂阴凉处,自然长出一层霉菌。数月后火腿香气浓郁,与其他菜佐烹是难得的美味。我们这里翻过几道山就是浙江的开化金华,俩地也有徽开古道交流,因此徽州火腿丝毫不亚于金华火腿。而当年徽州举子和徽州商人通过新安江和运河,据说在船上这些吃货小碳炉不绝,慢火细炖的,结果把竹笋炖腊肉、火腿乳鸽等徽菜传遍大江南北。王致和腐乳也是这般发明的,相传他当年赶考去北京,带着家乡豆腐,由新安江经杭州转运河到京城,豆腐长霉了,舍不得扔,拌些辣酱却发现独有风味。举试不果就留在京城把腐乳给发扬光大了。而这发明可能比他科举路要伟大多了。这张照片拍自路旁农家。

不知不觉中,人生的路途就过了一大半。见得多了,人的心态也发生巨大的改变。少年时觉得巍峨高大的山岭,现在看起来,也不过是一个比土丘高些罢了。那时觉得和外婆家相邻五里路是很远很远的距离,现在觉得不过是散散步就到的地方。这里是我家后山岭后的另一小村,只有二十几户人家。

除了在老家周围看看,在家乡不远的地方也走马观花的看了看。这里是齐云山,道教胜地之一,古称白岳,在山上世代居住着一个小村。





这里是个热门景点,就不需多言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cloudriver 回复 悄悄话 月是故乡明
mayflower98 回复 悄悄话 那八卦田和葫芦田好漂亮呀!
莲盆籽 回复 悄悄话 美丽的乡村,暖心的文字。
Cookie她爹 回复 悄悄话 好美的感觉。诗一般的地方。
绿岛阳光 回复 悄悄话 图文并赞!楼主是歙县人呀。徽乡的民居很漂亮。我去黄山两次,还玩过过宏村和木坑竹海。
redwest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