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也在咱里面说话
(2010-10-04 06:04:36)
下一个
神也在咱里面说话
(一)神也在咱里面说话
神在咱里面说:“不要总是说我照着我自己造亚当好像我只有模仿没有原创,你们要赞美和感恩我在你们身上的原创。”
所以,咱创立的“神科学”这个新学科,目前的目的就是发掘上帝在造亚当的时候原创了那些系统。
有诗为证:
上帝在咱里面叫:
我不只是照着造。
原创虽难我也会,
看看你的耳月道。
(二)“神言语”的系统
007:“建立在创世以前就已经存在着的言语,我称之为【神言学】。简单地说,7率的文章中少了一个【系统】,那就是“神言语”的系统,一个关乎人类灵魂的言语。与我们在文化中所建构出来的语言结构不一样。”
老庄:咱只关心上帝造亚当时的原创,因为那是上帝在咱里面给咱的任务。
有诗为证:
没有发现耳月道,
却也找到径一条。
上帝智能设原创,
子孙万代绝不了。
(三)英二的《康生的字》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出处】《周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上》的这句话已经几千年了,它描述了在观察事物的时候,人类行为的一个普遍现象。
其实呢,人比较复杂,如果观察对象是人的话,这句话就不那么有趣的。我以为这句话真正有趣的地方是观察对象是简单的东西的情况,比如说“五体投地”就让“俗者”和“奴者”纷纷登场并相互欣赏。
当然了,“康生的字”虽然跟“五体投地”一样也是四个字,可却比“五体投地”复杂太多了,不同的人就又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纷纷登场表演了。
这种简单的猫要喵和狗要汪是自然的发生,英二当然可以预料,所以他在他的《康生的字》就苦口婆心了:“人们论书,总爱“书”“人”兼论,“字”“品”互校。其实,远的如蔡京、严嵩、秦桧,近的如郑孝胥、康生。似乎不必因人而废字,比如严嵩题写的“六必居”至今仍然在大栅栏那儿挂着。”
英二的苦口婆心有用吗?没用!不同的人顽强地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纷纷登场表演了一出出“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的走廊活报剧。
特别尤其有趣的是我的以为康生的字非常不俗的跟帖居然被斑竹或网管认为有删的必要性给删了。
健说:“觉得第二幅油头粉面而作潇洒状。似乎是极油滑恶俗的。不明白妙在何处。其余两幅也没有看出高明处来。第一幅似乎非常刻意求生。第三幅则比较自然淳朴。真的,感到中国的“书法”和西洋的“古典音乐”都快成忽悠了。往往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东西被捧到神而圣之的地步。可能真的是文化的“末法时期”。”
可惜的是我当时却受了英二的影响也苦口婆心了:“艺术本来就是个萝卜白菜的事情,因为有技术所以追求返璞归真(避免一味追求技术而喧宾夺主成为工匠技艺“都快成忽悠了”)。
我的顺序是:2,3,1。你的顺序是:2,1,3。
我又仔细看了看,3好像是一封信,因此有使用目的。从有使用目的这一点看来,2和1应该是以比较单一的欣赏性为目的写的,当然这并不是说2和3的书法或艺术性比3高,只是作者写它们时的目的是不一样的,虽然大家一视同仁地看待它们。”
艺术嘛,“油头粉面而作潇洒状”和“极油滑恶俗”也是可以做的“妙”滴。难道就不可以妙在“极油滑恶俗”处,而使“极油滑恶俗者”见之谓之“极油滑恶俗”吗?
有诗为证:
仁者见仁智见智,
世人都在照镜子。
相由心生虽不假,
己影随身更为真。
最后一个实在是不值一提,可是谁让007说了这么一段他对他的父母教育的看法的呢。所以,我就有了
(四)他们成为别人的奴隶
007:“只有一大堆的口头禅没有心声。他们埋没自己。他们心里也是怨恨他人。所以我不要管他们,不要理会他们的感受。他们在我眼里就是一堆废物,一堆口头禅。他们成为别人的奴隶。”
(4.1)
〇〇7 象艺术家,
随心所欲要潇洒。
可惜教父是爸爸,
头上神规和家法。
(4.2)
康生送刘折扇面,
修养蝇头抄一遍。
教父爸爸看几眼:
都没草书潇洒感!
草书应该一挥就,
只许快速不许慢。
书法好比印字典,
字字风格不许远。
书法规矩千千万,
艺术家法万万千。
成为别人的奴隶,
只有一堆口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