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女海归彭新华:凝聚量子奇趣,绽放青春年华
(2010-05-22 03:05:27)
下一个
声明:《海归心声,非诚勿访》暨《海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访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新创基金会发布并拥有版权,欢迎转载但敬请保留此声明,并标注原文链接。
相关链接
李卫平:海归月余感怀
毕国强:真心为学终有成
曾长淦:中国空间,令人动心
张文逸:回国初体验
与彭新华从未谋面,这位勤奋的女教授,晚上八点仍在办公室。她研究的是传说中的量子信息;凝聚态物理的模拟,给了她研究的趣味。量子世界的奇妙,让她一点一点地绽放着青春年华。
彭新华教授
为谁别过潇湘去?
记者:回国为什么选择中国科大?您是哪儿人,生活是否适应?
彭:我选择中国科大原因的两点:第一,我的研究方向量子信息领域,中国科大很好的专业研究环境,起点很好,实力强劲。潘建伟、郭光灿等小组做了非常杰出的工作。其次,科大本身是优秀的大学。合肥不像北京、上海那么大,但做科研是很好的地方,不会太多受外界的影响。
中国科大为我个人提供了很好的位置,能作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候选人被科大引进,这是个人的机遇。我是湖南人,湖南安徽都属于南方?地域差别似乎不大,我算比较适应。
记者:海归学者普遍关注中国高校诚信,请问中国科大是否兑现了对你工作与生活的待遇承诺,包括口头的承诺?
彭新华:中国科大满足了我的待遇要求。首先,作为百人计划候选人,科大的启动经费,一分不差,我可以立即展开科研。生活方面,我到校两周就住进了周转房,我也得到了学校承诺的科大花园福利分房。
记者:所谓周转房是什么概念,筒子楼?您要了科大花园多少平方米的房子?
彭新华:周转房不是筒子楼,是三室一厅的房子,居住条件还是不错的。科大花园的房型,教授们可以选择。我选的是160平方米,房子已拿到,正在装修,尚未入住。科大的政策是,140平米之内属于福利分房,按照每平米1800元收费;高于140平米,按照2800元的差价补足。多余的20平米,我要补足差价。这个差价,是按照前几年的市价,远低于合肥目前的房价。在北京上海,很难有这么优厚的条件。
记者:您实验室就在东区,平时怎么上班?科大的教师同事与学生们怎么样?
彭新华;我尚未搬进科大花园,住在东区附近小区,上班比较方便。我在国外时比较随意,刚回国时还是有些不太习惯,中国社会的应酬、礼节还要适应。科大的老师们很好,与同事们相处起来没什么问题。四系的老师对我都比较照顾,特别感谢杜江峰教授和周先意教授对我工作生活的帮助。同事们科研水平较高,在量子信息方向,中国科大位于国际先进水平。回国工作与同事们没有语言障碍,交流更好。这里毕竟是大学,你需要什么方面的知识,都可以找到各学院的老师交流,也更容易做出想要的结果。
科大学生我认为非常好,特别是本科生,可惜很多优秀的本科生还是选择出国留学。例如我遇到一个很棒的学生,他潜力很好,非常刻苦,实验室做了不少工作,毕业后到美国深造。当然也有不是特别爱好科研的学生(本科生),也不常来实验室。总的来说,科大学生大部分很优秀。
记者:刚才提到您是百人计划候选人,您回国已数年,是不是已通过择优答辩正式获得200多万的支持?
彭新华:是的,我去年通过择优答辩,顺利通过了这次考核。
寒暑两度,盘点得失
记者:德国人做事向来以严谨仔细著称的;安徽人通常以做大事著称(比如做主席或将来做总理),但有人批评,安徽人做小事较毛糙。你在校内必然要和行政系统打交道,这是否有对科研工作的困扰?
彭新华:可能某种程度上会有一定的困扰,原因是我个人不熟悉,或一些繁琐的事。很多事情要了解详细流程,当你致电或者当面询问行政人员,还是可以得到满意的答复的。但如果不知道有谁处理时(就会有一些不便),有些信息来的不是太方便。
记者:我听副校长窦贤康教授提出尽快推出科研秘书制,将教授们从行政事务甚至财务报销排队的琐事解放出来。因为教授年薪可能要二三十万,而秘书三五万就够能雇一个。您是否有科研秘书?
彭新华:我这边还没有真正的科研秘书。
记者:在科大这几年的经历最想分享给思考回国的海外学人是什么?您认为什么样的人适合回国?
彭新华:关于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回国?如果有自己的想法,想开辟一番事业,回国是非常好的选择。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国内可以大胆设想、实现更多事情,但压力也会更大些。当然,相对也稳定一些。
记者:我们不想做涂脂抹粉式宣传,而希望真实展现海归们的快乐与忧愁,所以我要特别感谢您和其他几位教授的坦率。请问您回国有什么不如意之处?也让思考海归与否的人有对困难的预计。
彭新华:如果是不如意之处,对我是交际能力需要加强。社交事务处理,或许我较欠缺,有时我会把国外思维拿到国内,处理起来并非最佳。另外,国内大学的技术支持需要加强,国外大学配有很好的workshop。你需要什么功能的设备,交代清楚,workshop的工程师很快给你做出来,这对科研是很有效的服务支持,国内基本上很少有。
记者:科大欠缺这方面的workshop,其他国内大学怎么样?
彭新华:据我了解,国内大学还没有很好的workshop。
本土心情:轻松并困扰
记者:在中国高校工资条件、生活与德国是否有所落差?
彭:从收入而言上在刚回来时当然有差距。国外工资较高,但生活不比国外差。这里毕竟没有文化差异。我们在国内成长,人文环境会非常舒服。回到中国,回到科大,与人的接触会更多,不像在国外,接触多的人主要是实验室同事们。工作之余,融入德国社会要更难一些。
记者:您是否介意谈家庭,他们全部愿意回国了吗?
彭新华:我情况比较特殊,一人即全家,这些因素我不用考虑。
记者:作为非科大毕业生,一定关注科大是否有排外心态,请问您在校内是否感到排外?
彭新华:这个问题,我没有任何很深的感觉。当然初来乍到,我们对于科大的文化体系还不熟悉,不像科大毕业生重回熟悉的校园,对科大的政策制度以及人文社区的环境比起我们要熟悉得多,适应起来比我们快。但我本人并没有体会到排外的感觉。
记者:科大教授与学生中,男性都是绝大多数。欧美大学对于男女平等尤为强调,您是否感受到歧视与压力?
彭新华:请问您询问的是对女性的歧视还是本人对工作的压力?
记者:这两点我都想了解,一是否有歧视?二,科大物理特别是量子信息是中国的王牌,从一群男人中脱颖而出,是否有压力?
彭新华:对女性的约束,我没有明显感受。别人或许感到因为女性的缘故,有一点差别待遇,我没有很深的感觉。但个人压力还是有:作为女性,我必然要考虑将来的家庭,心理上会对工作产生多一些的压力。
记者:关于对女性的尊重,欧美公共场所禁烟,至少北美极为严格,德国或许也如此?在中国,拿出烟就吸是不需要征求身边人同意的,作为女性您是否不适应?
彭新华:对。德国是禁止在办公室及公共场所吸烟的,空气会比较好。我对烟味比较敏感。国内这方面,有时候是要忍受一些。不过,中国正逐步实行在公共场合禁烟,这种行为将会更少。
记者:中国从2011年1月1日开始公共场所禁烟,但短期难以严厉实施。有些海归抱怨办公楼禁烟几年,从未有人被罚款。你在科大教室会遇到人吸烟吗?
彭新华:对(指令行禁止的禁烟短期难实现),但在科大教室,我从未遇到人抽烟。希望中国禁烟可期待。
记者:我的感觉:回国几个月的海归,没有周末忙着适应;海归两三年的周末才有点时间去逛逛山水。孩子小的,周末忙着弄孩子;今年全科大的教授们,忙着装修科大花园的新房去了。您的周末怎么度过?
彭新华:我基本上也没有太多的周末时间。回国第一年有百人计划择优的压力,本身也需要适应,比较忙。第二年,择优通过,稍微好一点,心理上也轻松些。我也要新房装修,所以基本上很少有周末的空闲。另外,这边研究组学生也比较多,周末研究组可能也有讨论。科大学生课程很多,讨论有时要安排到晚上或周末。今年是第一次上课,这也是一个压力。
记者:您上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课程?
彭新华:我上的是固体物理,不过是和周先意老师一块上。还开了一门本科生选修的seminar课程。
记者:周老师原来是校长助理,4月出任副校长,他有时间上课吗?是不是上开始几节,后面全部归你?我和周老师很熟,这个问题但愿他不要见怪,哈哈?
彭新华:周老师一直从开学开始上到五一,他没有落下课程,一有空,我还经常去听他的课学习。我负责后半学期。(记者:您给大几的学生上课?) 大三。(记者:众所周知,大三开始很多科大学生生命献给了托福、GRE,会有人逃课。我当年也这样,您上课上座率如何?学生认真吗?)情况还不错,课程到课率还是比较好的。
记者:在科大生活,出差到外地学术交流;假期回家是否方便?
彭新华:合肥交通以前不算太方便,最近有很大改善。我刚回来时去武汉,火车要一个晚上;去年武汉-合肥高铁开通,只要两小时(编者注:每日6对高铁,不含普快)。从合肥到长沙,飞机每天都有;火车尚无直达,要在武汉转车。
记者:您学术交流通常到哪些城市,分别如何?
彭新华:我出差常去的地点是北京、上海、武汉、南京与广州。合肥到京沪,火车与飞机都较多,没有问题。我博士在武汉毕业,因此合作也较多。去武汉乘坐两小时高铁即可;我也常去南京,去南京非常方便(编者注:车程一小时,每日9队高铁对开。不含普快)。我在广州也有合作者,火车要到武汉换武广高铁。直飞航班当然更方便没问题。
说明:标题与子标题为编者所加。
彭新华教授简介
彭新华,女,1978年6月生,湖南湘阴县人。1994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200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博士学位,并获 2003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学金。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多特蒙德大学从事合作研究,之后继续在德国从事科学研究。 2008年4月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百人计划”引进,同时聘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彭新华教授从事磁共振自旋体系的作量子计算与量子信息处理的实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涉及于量子态制备、量子算法以及量子测量等量子计算的实验研究,对量子力学基本问题(如互补原理)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和利用量子信息技术来模拟凝聚态物理学里面的重要物理现象(如量子相变),也包括量子态信息的传输以及新的量子计算模型(如量子绝热模型)的探索等。
声明:《海归心声,非诚勿访》暨《海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访谈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新创基金会发布并拥有版权,欢迎转载但敬请保留此声明,并标注原文链接。